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
D.“老鼠生来会打洞”
2、金松的学名是“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其中Sciadopitys是金松的( )
A.属名
B.科名
C.种名
D.界名
3、关于生物的生殖、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Aa),则她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不含该病基因
C.一个卵细胞同时与两个精子(一个含X染色体一个含Y染色体)结合就可以形成龙凤胎
D.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亲代的性状
4、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枝
B.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D.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5、正常情况下,一个南瓜果实内含有多少粒种子取决于( )
A.一个雌蕊有多少个子房
B.一个子房有多少个胚珠
C.一朵花中有多少个雌蕊
D.一个果实中有多少个胚珠
6、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了口腔中某种致病细菌,这是(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人工免疫
7、将成熟的新鲜香菇有菌褶的一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玻璃杯,几天后移开,在白纸上发现放射状的白色粉末印迹。这些白色粉末是香菇的:( )
A.花粉
B.孢子
C.芽孢
D.种子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是分解者,多为腐生的细菌、真菌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9、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软多孔,这是因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 )
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氧气
10、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的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发后,随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插入泥滩,很快就能长成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组织培养
B.扦插
C.嫁接
D.有性生殖
11、下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12、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恩斯特•海克尔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录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腔肠动物
D.节肢动物
1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C.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农作物→麻雀
D.从长远角度分析,剿灭麻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14、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Q可以表示有性生殖
C.E可以表示体温不恒定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15、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在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现象,女孩会来月经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16、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
①制酸奶 ②酿酒 ③制醋 ④生产青霉素 ⑤做面食。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17、为了探究卷舌和不卷舌到底是怎么遗传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分组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父母的卷舌情况 | 家庭数 | 卷舌孩子个数 | 不卷舌孩子个数 |
第一组 | 都卷舌 | 110 | 128 | 30 |
第二组 | 一方卷舌, 另一方不卷舌 | 55 | 42 | 29 |
第三组 | 都不卷舌 | 5 | 0 | 8 |
A.第一组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B.第三组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C.根据第一组可以判断出不卷舌是隐性性状
D.第二组中卷舌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18、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 ②有耳垂和无耳垂 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④卷发与黑发 ⑤双眼皮与色盲 ⑥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19、缢蛏是一种软体动物,它的运动器官是( )
A.触手
B.刚毛
C.足
D.翼
20、“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伸,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关于家蚕的发育特点,正确的选项是
A.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很大
B.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C.家蚕与蝼蛄、蟋蟀的发育过程完全相同
D.成虫时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现代类人猿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
22、生物的性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的统称。遗传病是由于_______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______所控制的疾病。
23、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预防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出血类型:出血分为_______和_______,外出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况。
25、_________和 __________ 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6、______和______________,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27、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这种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28、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_____的DNA_____。
29、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得病,这是因为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如图中的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________。
30、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 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维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 ,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31、连线
___________
32、有的真菌和细菌会使人生病,如足癣就是由细菌引起的病。( )
3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项目 数据 类别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污染区 | ||
深色桦尺蛾 | 浅色桦尺蛾 | 深色桦尺蛾 | 浅色桦尺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1)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浅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娥保护色是不同的。在非工业污染区_____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原因_____。
(3)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_____的结果。
A. 烟熏 B. 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 自然选择
34、精准扶贫是我市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多个沃相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生产中大多选用香橙,红橘等做砧木进行沃柑的嫁接培育,沃柑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橘小实蝇的危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繁殖方式属于______,成功的关键是使①______和②______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橘小实蝇蛹的颜色由对基因(A、a)控制,为研究桔小实蝇蛹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 亲代 | 子代 | |
白色 | 褐色 | ||
1 | 白色×褐色 | 0只 | 238只 |
2 | F1褐色×F1褐色 | 92只 | 274只 |
(F表示第1组杂交的子代×表示杂交) 橘小实蝇蛹的白色与褐色是一对______。由数据可知隐性性状是______(选填“白色”或“褐色”);白蛹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实验组1中亲代褐蛹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实验组2的子代褐蛹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图二所示的橘小实蝇的发育顺序是______(用图二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3)进入夏季,温度升高,光照增强,却出现减产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帮农民伯伯提出一条在农业生产上提高沃柑产量的建议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