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跟着作者来到烟台的海,真切地感受到四季变幻赋予了烟台的海冬日的 ____________,春日的 ____________,夏日的___________ ,秋日的 ______________。难怪作者赞叹道:“ 烟台的海是 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 。”
2、形近字组词
张____ 炼____ 歇____
帐____ 练____ 竭____
3、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续”字组成恰当的词补充句子。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__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天气______半个月了,真让人受不了。
(3)我会______努力,争取在下次的比赛中再夺冠军。
(4)妈妈______三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5、用一个词语代替画下划线的词。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________
6、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在体裁(形式)上属于 诗,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 派诗人。
A.五言绝句;山水田园 B.五言律诗;山水田园
C.七言绝句;边塞行旅 D.七言律诗;边塞行旅
【2】下列对诗歌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作者偶然路过朋友的农庄,却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B.三、四句中的“合” “斜”二字,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山峦起伏的优美的农村风光。
C.五、六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作者与朋友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农村风味和劳动生产的气息扑面而来。
D.七、八句写重阳节再来,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主客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7、课外阅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①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②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B.憎恶,厌恨。
C.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细小;微小。 B.稍许;略微。 C.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写的,他与_________称为唐代三李,有_________之称。
【2】《马诗》前两句属于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一种_______的气氛。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一句描写的的景物有哪三个?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______ “清秋”指的是:_______
【5】《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
【6】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_______表现了_______
9、美文欣赏。
每天前进30公里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有两个团队竞争,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壮举——到达南极点。阿蒙森团队有5个人,斯科特团队有17个人。这两个团队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结果是,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而且人数占优,可是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
事后有人分析两个团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充分,他们有3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1吨的物资。
1吨的物资够吗?如果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
阿蒙森团队准备的物资有很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的日志来看,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等着天转晴再前进。
我觉得这件事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1】请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
率先——(____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说说短文讲了一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阿蒙森团队成功的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我理解文章的题目实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读了短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shì s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用“ ”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不但……还……
【3】哪些文字在具体描写“一个美丽的世界”?用“ ”从文中画出来。
【4】你从文中读出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说明性文章《蚂蚁的文明》,完成第小题。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的昆虫,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蚂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为“伤员”治病。
在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发现了一座蚂蚁城。在蚂蚁城中,有1500个街区,每个住着l00多万只蚂蚁。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靠近树墩处,窝与窝之间道路相通。窝的大小和高度都有一定规格,远远看去,颇为壮观。蚂蚁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到了定时期,它们就要分家,但是亲属户住在一个街区。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的家庭里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他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长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昆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晩,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生病会明显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的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在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蚂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影响等进行研究。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A.蚂蚁的文明
B.蚂蚁的蚁窝
C.蚂蚁的蚁城
D.蚁窝的材料
【2】“独特的土地”在文中指什么( )
A.蚂蚁的前院后宅。
B.装满泥土的树木裂缝
C.寄生植物的顶叶。
D.蚂蚁家园附近的土地。
【3】爱沙尼亚的蚂蚁,蚁窝一般用什么材料( )
A.树叶和禾秸
B.禾秸和松毛
C.禾秸和小树枝
D.松毛和小树枝
【4】对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说明蚂蚁个体数远超其他陆生动物。
B.说明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
C.说明蚂蚁的种类繁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说明蚂蚁喜欢生活在高山洞穴、冰天雪地、戈壁沙滩。
【5】第2至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先总后分
D.先分后总
【6】第8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A.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B.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C.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D.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7】本文标题为《蚂蚁的文明》,“蚂蚁的文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文本内容,注意加点词语,仿写“——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
【9】“据有关昆虫学家称……”中的“据”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
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时,总要感慨:年轻的“低头族”真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无论是在公交上还是商场里,随处可见手中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看得入迷的孩子。
在青少年近视率高发的背景下,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任重而道远。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近视大军”目前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因当中,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电子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造成近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蓝光的影响会更为严重。
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电子产品的确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不接触当然矫枉过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有保护、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是考验家长和老师教育智慧的一道“必答题”。
从学习辅导的角度来说,当前,不少学校教师使用一些App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减少电子作业所占比例而向纸质作业倾斜?
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要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方案》明确,学校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从课后娱乐的角度来说,真实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远比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影视剧更有趣。何不引导孩子走出家门、更多地拥抱大自然,多上几堂多姿多彩的户外实践课呢?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暂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拿出更多时间参与孩子成长,一举两得。
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用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学习,若是最后反而伤了眼睛,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那就得不偿失了。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矫枉过正”在第④段中指( )
A.过于端正。
B.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过分地纠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
C.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D.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恰到好处的。
【2】“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时代,孩子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都要用电子产品。
B.为了降低近视率,减少“低头族”,应该让孩子完全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C.孩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电子产品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
D.电子产品资源丰富,利于孩子学习成长,应该多使用,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掉。
【3】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居家的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小孩,经常把手机给他家四岁的孩子玩,觉得孩子没闹就行。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不合理在哪里,并给他们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反 返)。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一闪而过了。面对即将分离的那一刻___面对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___面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好朋友___我却怎么也说不出___再见___这两个字___幸福的脚步总是那么短___我时常想可不可以赖着不走___但随着时间步伐的推动___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___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___
忘不了,尽职尽责的李老师。记得一个星期六,老师被摩托车碰了,没来上课,整整一上午,同学们都很担心,都在想老师伤得重不重……星期一,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们的眼帘——是李老师。原来他怕耽误我们的课程,(竟 竞)然忍着疼痛来上课。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的那一幕,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那一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李老师嗓子不好,要做手术,我原以为他早就做了手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老师们的谈话,才知道他并没有做手术,医生说做完手术要休息4个月,我们即将毕业,老师放心不下我们,便准备把我们这一届带出来(再 在)去做手术。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
忘不了,曾经鼓(励 历)我的白老师。一次期中考试,我语文才考了90分。我对自己很失望,一点信心都没了,学习越来越退步了。这时,白老师说:“这次你没考好,一定是不细心,失误了,不过没关系,下次努力。”这虽是简短而普通的一句话,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对自己又充满了自信。从此,我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我当然也忘不了六年中最好的朋友——吉悦悦。记得有一次,我们闹矛盾了,谁都不理谁,我心里很难受。后来我觉得自己不对,毕竟当我有困难时,总是吉悦悦帮助我,当我伤心时,也是她第一个安慰我。那段时间学校正在整理图书,我正好和吉悦悦在一个小组,我向她道了歉,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六年中发生的事说也说不完,那一件件往事已被我装进脑海中的一只只小船上,它们将永远停泊在我记忆的海洋边。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一去不复________(反 返) (竟 竞)________然
(再 在)________去 鼓________(励 历)
【2】给文中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面对即将分离的那一刻________面对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________面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好朋友________我却怎么也说不出________再见________这两个字________幸福的脚步总是那么短________我时常想可不可以赖着不走________但随着时间步伐的推动________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________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也想起六年来很多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简要地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练习
海报两则
讲座一:冒险小说分享会 主讲:陈老师 时间:5月16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学校一楼阶梯教室 | 讲座二:动物小说大揭秘 主讲:林老师 时间:6月6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学校四楼大型会议室 |
场面惊险、内容离奇是冒险小说最大的特点本次讲座,陈老师将以《汤姆·索亚历险记》、《手斧男孩》等书籍为例,比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冒险类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我们一起揭秘冒险类小说的创作秘密。 | 提起动物小说,你一定会想到沈石溪、黑鹤等众多著名动物小说家。如何阅读动物小说?怎样体会小说中的动物形象呢?林老师将带领我们走进《狼王梦》等经典著作,分享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
【于5月9日之前到大队部报名】 | 【于5月30日之前到大队部报名】 |
【1】下列不属于陈老师讲座的内容是( )
A.讲述汤姆·索亚的人物形象
B.分享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C.探讨冒险小说的阅读方法
D.比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陈老师和林老师的讲座有什么共同之处?( )
A.讲述冒险小说的特点
B.分享动物小说的独特
C.探讨小说的阅读方法
D.比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小红是六年级的学生,他对海报中的讲座很有兴趣。以下是他5月和6月每个星期六的活动安排:
5月(每个星期六) 上午:自由时间 下午:练习钢琴 |
6月(每个星期六) 上午:学习书法 下午:自由时间 |
如果不想影响原有的活动安排,小红可以在哪一天参加讲座?( )
A.5月9日
B.5月16日
C.5月30日
D.6月6日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3)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16、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岁月像小河的流水,带着欢快的笑声流去。在告别母校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在这里度过的幸福时光。我们曾在这里学习做人、增长知识、锻炼身体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能勾起我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让我们选择母校生活的几个片段写一篇文章,来抒发我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