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3)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

2、智慧摩天轮。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这副对联中的闲人指__________人,贤人指__________人。盗者指__________人,道者指__________人。

3、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

(1)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

(2)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想法。( )

(3)那些鸡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注意力集中的样子在地上刨虫子吃。( )

(4)他情绪低落、失望懊丧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

(5)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4、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顾máo(  )庐  出类拔cuì(  ) 别具一gé(  )  枝繁叶mào(  )

人声dǐng(  )沸 jiǎo(  )尽脑汁  滥yú(  )充数  千jūn(  )一发

无与lún(  )比 坚rèn(  )不拔

5、根据注释写词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眼睛动都不动。______ 

2.形容举动慌张,无法应付。______

3.内心感觉惭愧不安。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1请联系选文的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默写《石灰吟》,并完成相关题目。

资料袋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房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还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等诗句,表现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品德修养指向了祖国历史上的英烈人物。

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之后便入仕为官。他为官清正廉洁,时常着便服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为人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敢于为民请命、抨击权贵。

【1】请默写《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资料袋”,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石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④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它出现在某地的时候,人们老是将它说成鬼火一明一灭。我的周围没有坟墓,只有洋洋洒洒的一片竹林,可萤火虫依然出现了。

⑤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⑦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一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来,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⑧我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选文开头对月光下的竹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锐利“活泼”在语言上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第⑧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萤火一万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边城(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xīng xìng)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dào dǎo)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huá huà)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hǎo hào)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用“\”画去文中多音字不恰当的读音。

【2】把双重否定句“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声如雷鸣”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龙船和一般的船只比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画出来。

【5】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其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端午节记得家乡有什么习俗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的房东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②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③他拥有一幢价值不菲的两层花园洋房,拥有存款、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有足够的钱过很好的生活。

④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日常的生活:他的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夹几片生菜片,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

⑤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

⑥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⑦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⑧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⑨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的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于是,只要有空,每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桶,我懂得了,给予是最大的快乐。

【1】本文第①②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房东先生,第③自然段写房东先生的_________,第④自然段写房东先生

______,第______自然段写房东先生的慷慨。

【2】文章③④⑤自然段运用____的写法,表现了房东先生_________________

【3】“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当时“我”惊讶什么?犹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自然段通过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生动地描画了房东先生令人难忘的形象。

【5】文章为什么要详写房东先生邀“我”“出门散步”的经过( )

A.表明“我”和房东关系十分融洽。

B.突出房东先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

C.说明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D.表现房东先生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

【6】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懂得了,给予是最大的快乐。”联系本文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一天,我拿着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一只哨子在吹呢。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

回到家里,我得意扬扬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家里被我吵得鸡犬不宁!当我一说出哨子的价格,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子,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呢!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

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我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了一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经懂得了节省开支。

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经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进政治风云,却贻误了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搞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华贵的马车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

“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为了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啊!”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没有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估价,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1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哨子》 B.《昂贵的哨子》

C.《一只哨子的代价》 D.《追求哨子》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_______

(2)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_______

(3)形容人极端愚蠢。_______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第四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

A.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B. 外表有诱惑力的事物

C.表面没有用的东西     D.内在有感染力的事物

4“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我”为何感到羞耻?用“______”在文章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第四自然段列举了五种典型的为“哨子”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

6“我”为什么为那些为了一只“哨子”而付出昂贵代价的人感到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

7用横线在文章中画出揭示道理的中心句,并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西湖的“绿”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cónɡ zōnɡ),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tī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出描写“绿”的成语。

表示绿得颜色浓:______;表示绿得时间长:______;表示绿得面广:______

3阅读短文,填空。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了西湖的盛景,表达了___________

(2)在花港观鱼,作者目睹了一种绿,那是____________

4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这一自然段写出西湖怎样的特点?

 

14、现代文阅读。

泪水中收获力量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字句、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文题目:成长的烦恼

(要求)①先把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第二行,正文从第四行开始书写;②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③全文 600 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班级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