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填上合适的汉字。
lì(______)史 (______)声 勉(______) (______)害
huò(______)架 闯(______) (______)达 (______)者
2、请写出古诗中的传统节日,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迢迢牵牛星》(_____) (2)《十五夜望月》(_______)
(3)《寒食》(_______) (4)《清明》(_______)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积累。
1.我们常用《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及时行孝,不要等父母离开了才后悔。
3.郑燮借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
4.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她相处时间久了,就知道她是一个的好老师。
5.中秋夜,望着窗外皎洁的月亮,身处他乡的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
6.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要做到“苟利于民,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
4、按查字典方法填空。
(1)“鼎”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
(2)“鸿”字按拼音查字法应查音序是(_______),再查音节是(_______)。
(3)“凹”字按数笔画查字法应查(_______)画,第二画的名称是(_______)。
5、积累背诵。
1.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
3.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4.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5.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材料一 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比例
对象 时间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2016年 | 16.38% | 69.33% | 90.26% |
2018年 | 19.22% | 72.45% | 92.30% |
材料二 某市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比例(左下图)
材料三 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右上图)
材料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最直观认知世界的感觉器官。人类所能感知的外界信息,超过90%来源于视觉。人人都希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享有清晰、持久、舒适的健康视觉。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近视已然成为“国病”。2018年6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令人担忧。
近距离、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尤其是沉溺于智能手机,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生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离屏幕越来越近,还很少眨眼,眼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时间长了,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还有人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黑暗环境中手机屏幕特别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容易造成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
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关注青少年用眼卫生,防控青少年视力低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阅读材料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可知,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来________和________。
【4】文中四则材料都是关于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主题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材料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刊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材料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立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节选自六年级下册课文《为人民服务》
【1】联系【材料一】解释句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对【材料二】中“死得其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死后有安稳的居所
B.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C.死后得到了所有的东西
【3】李华同学认为:“学习张思德、雷锋这些都是军队、警察的事情,我们小学生只要不违反法纪,为自己着想就行了。”针对他的这种认知,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冒 险
春天到了,庭院里的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泥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 感叹)春阳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伸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钻,可能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小孩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作打算吧。”于是,它继续(瑟缩 收缩)在土里。
几天后,一只母鸡到庭院里东啄西啄,第二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忧愁——( ) 懦弱——( ) 危险——( )
【2】“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一句中省略号表示的是( )。
A. 内容的省略 B. 说话的继续 C. 重复词语的省略
【3】用“/”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4】找到文中描写第一颗种子和第二颗种子生长状态的语句,分别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画下来。
【5】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北京的春节》(15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看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基本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断主要写 。(2分)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了 。(2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呢?(1分)
答: 。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1分)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顺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1分)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3分)
答:(1) (2)
(3)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8)找出一个过渡句 (1分)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2分)
13、阅读练习
海报两则
讲座一:冒险小说分享会 主讲:陈老师 时间:5月16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学校一楼阶梯教室 | 讲座二:动物小说大揭秘 主讲:林老师 时间:6月6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学校四楼大型会议室 |
场面惊险、内容离奇是冒险小说最大的特点本次讲座,陈老师将以《汤姆·索亚历险记》、《手斧男孩》等书籍为例,比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冒险类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我们一起揭秘冒险类小说的创作秘密。 | 提起动物小说,你一定会想到沈石溪、黑鹤等众多著名动物小说家。如何阅读动物小说?怎样体会小说中的动物形象呢?林老师将带领我们走进《狼王梦》等经典著作,分享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
【于5月9日之前到大队部报名】 | 【于5月30日之前到大队部报名】 |
【1】下列不属于陈老师讲座的内容是( )
A.讲述汤姆·索亚的人物形象
B.分享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C.探讨冒险小说的阅读方法
D.比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陈老师和林老师的讲座有什么共同之处?( )
A.讲述冒险小说的特点
B.分享动物小说的独特
C.探讨小说的阅读方法
D.比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小红是六年级的学生,他对海报中的讲座很有兴趣。以下是他5月和6月每个星期六的活动安排:
5月(每个星期六) 上午:自由时间 下午:练习钢琴 |
6月(每个星期六) 上午:学习书法 下午:自由时间 |
如果不想影响原有的活动安排,小红可以在哪一天参加讲座?( )
A.5月9日
B.5月16日
C.5月30日
D.6月6日
14、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在伞里吗
白丽娜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女儿。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这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千世界,风光无限。大自然的美,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也可以用文字去记录。请将你领略过的一处自然之美写下来。
2.亲人的关心、爱护都会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温暖、幸福。让我们学会感谢,懂得感恩。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习作;
2.题目自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有用到,请用“××”代替;
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要求在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