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辨字组词。

_________  糍_________  钓_________  狗_________  煤_________

_________  慈_________  钧_________  够_________  某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fēng zheng   xīng wàng chōu yē fá lì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

3、填空。

1.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3.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4、了解我自己。

生活中,许多人给了我们不同的评价,大家的眼睛就像一面面“镜子”,映出不同的“我”。

父母眼中的“我”:_______  老师眼中的“我”:_______

老师和朋友眼中的“我”_______  自我评价:_______

5、填空。

b—___ bái   q—____→què  

x—üé→____  ________→juè

l—üè→____     ɡ—___—ó→ɡuó  

____—óu→lóu        x—i—ǎo→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7、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 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古诗前两句中的“___”和“___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___的相知之情 。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

A.孤独 B.高兴 C.悲伤

8、古诗乐园。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写出了花的______,从“______”“ _____”“ _____”这几个词可以读出来。

3诗句(   )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A.千朵万朵压枝低 B.留连戏蝶时时舞

4《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   )

A.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B.对春天盛开的鲜花的伤感之情。

5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注释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 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 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 天,症状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 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毫升)次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 小时重复用药1 次, 24 小时不超过4 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美林药物相互作用)

(1)美林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美林注意事项)第7 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 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 毫升的美林。

10、课外阅读。

掉进兔子洞(节选)

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爱丽丝并没有感到奇怪,甚至于听到兔子自言自语地说□哦□亲爱的□哦□亲爱的□我太迟了□爱丽丝也没有感到离奇,虽然过后,她认为这事应该奇怪,可当时她的确感到很自然,但是兔子竟然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看看,然后又匆匆忙忙跑了。这时,爱丽丝跳了起来,她突然想到:从来没有见过穿着有口袋背心的兔子,更没有见到过兔子还能从口袋里拿出一块表来,她好奇地穿过田野,紧紧地追赶那只兔子,刚好看见兔子跳进了矮树下面的一个大洞。

爱丽丝也紧跟着跳了进去,根本没考虑怎么再出来。

【1】这段文字选自作家_____(人名)创作的童话_____(书名)。书中的主人公名字叫_____

【2】在文中“□”中填入合适的标点。

【3】照样子,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例:一(个)大洞

( )兔子   ( )田野   ( )   ( )白云

【4】把下列句子画线部分用成语代替,填序号。

A.深思熟虑   B.自言自语   C.不假思索

(1)兔子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

(2)爱丽丝跳了进去,根本没有考虑怎么再出来( )

(3)爱丽丝认真地盘算着( )

【5】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爱丽丝跟着谁跳进洞里呢?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__________

【6】读完这本书,你肯定知道爱丽丝漫游奇境经历过许多事情,请写出两件。

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绪如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3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文段,完成练习。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文中的“马”指的是________

2请找出文中爸爸说的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早”字说明( )

A.妹妹跑得很慢。 B.妹妹跑得很快。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它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印章流派的崛起、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图1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图2  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奧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ɡ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____________

_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

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七律·长征》的内容补充诗句。

图1的下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的上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且种类丰富。

B.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发展。

D.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14、阅读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给加点字注音

茵河____   入场________  

________   ____

2本文记叙是音乐家贝多芬创作《_______》的过程。

3仿照例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AABB):__________

微波粼粼(ABCC):____________

一缕一缕(ABAC):___________

4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皮鞋匠想象的句子,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6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乐园。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作品的梗概。请你给《骑鹅旅行记》写一写作品梗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