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①_______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②________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中写了作者和方老师______,方老师教作者________,方老师________等几件事。
(2)《______》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_____”的深刻认识,抒发了诗人热爱_______、歌颂_______的深厚感情。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__。纤纤擢素手,__。
2.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___?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国的____。本文主要讲了主人公流落荒岛 _____、__、__回到英国的故事。
4.《匆匆》一文的作者是______,文章紧扣“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的踪迹,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______之情。
4、把句子中划线的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________
5、文言文默写:《学弈》《两小儿辩日》
(1)弈秋,___。使___,其一人专心致志___;一人虽听之,___,思___。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曰:非然也。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___。”一儿曰:“我以___,而___。”一儿曰:“日初出___,及日中___,此不为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___,此不为___?”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纤(xiān qiàn)
盈盈(yín yíng)
脉脉(mò mài)
【2】这首诗选自《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
,
。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心品读短文,回答问题。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您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地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从事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僵”用音序查字法应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画去。
【3】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5】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最后一位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画出。
【6】老人是怎样分析最后一位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
【8】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10、竹 石(5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字义。(2分)
任( ) 尔( )
(2)“咬定”这是 手法。(1分)
(3)这首诗着力表现竹子 的品质。(1分)
(4)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 的风骨。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道:“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舍”在字典里的读音有两种:shě shè;
文中的“舍”应取读音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________
肯定——________
【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划线的句子换另一种说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 ,“妙计”在文中是指________;我使用这条妙计的目的是________;从中体现了________。
【5】给文章加上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给这个文段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李大钊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所以不会因为亲人的呼喊而忧伤。
B.因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坦然自若。
C.因为李大钊受到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所以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句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面对妻女的哭喊,父亲为何能如此的安定、沉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现在你见到了作者李星华,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碑前,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1】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校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俗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默读这句话,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恐怕”在这里是恐惧、害怕的意思。 (______)
(2)句中的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 (______)
【5】读文段,说说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说你的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1)强强说,放心吧,爷爷,他不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约翰脸上含者微笑对我说,他是否可以坐在我的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父也说,没有我那样念诗的,我那不叫念诗,我那叫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1、短文《敬畏骆驼》的作者从“骆驼”身上获得了人生座右锦。如果你善于观察、用心感悟也一定从某件事中,或者某种植物、动物……身上得到启发,获得力量。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注意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