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①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秋节吃月饼: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分离——____ 思念——____

埋怨——____  安静——____

3、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积累与运用。

1)当有同学在学习中畏惧困难,想半途而废时,我会对他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是小说《_____》中的人物;武松是小说《_____》的人物;江姐是小说《_____》中的人物;“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则出自小说《_____》。

3)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真是__________。(填歇后语)

4)即将进入中学,你准备用“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经常勉励和鞭策自己。

5、看拼音写字,注意规范、端正、整洁。

①hōng kăo____ ②méng lóng_______ ③kuí wú_____ ④ké sou______

⑤严jùn_____ ⑥piě_____嘴 ⑦biān_____ 炮 ⑧领yù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山河在(陷落)

B.花锦官城(沉重)

C.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8、阅读杜牧的《清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杜牧字(   ),( )(朝代)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   )并提,称他为“(   )”,称杜甫为老杜”.

2理解词语

①清明 ――(   )

②欲断魂――(   )

③借部――(   )

④纷纷――(   )

3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次作文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①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②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

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①和句②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句②把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

(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 )( )( )

【5】【心灵感悟】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星孩的芒果湖(节选)

马嘉恺

这哪是什么夜空,这简直就是一支谱写在夜空中的狂想曲——如果眼睛没有出什么问题的话,那的确是许许多多的墨水瓶。是的,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墨水瓶正飘浮在奇幻的夜空中,瓶子里流动着泛着荧光的彩色墨水(如果那真是墨水的话)。一些瓶子在夜空中慢悠悠地翻转着,于是那些奇妙的墨水随之倾泻而出,絮状的色带犹如一剂又一剂沉入池底的颜料,迅速渲染开来,将夜空幻化成了一幅星空彩绘。如果由梵高先生来充当临时造物主,世界恐怕就是这样的。

深蓝色的背景上轻轻托浮着丝丝缕缕的微光,像是有无数被染了色的彩色星星在夜空中旋转、游移、飘荡着……宇宙像是被悄悄剖开的壮美全息图,又像是遥不可及的弧形拱顶,它横跨在整个芒果湖上空,宛如隔着一层流动帷幕的印象图景。

此时,那遥远的苍穹虽然显得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可实际上它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光,因为那上面除了一只巨大的月亮之外,没有一颗真正的星星。只是那些寂寞的小墨水瓶们流淌出来的色泽,不断在夜的背景上划出一道道微笑的弧度。

小驰看得入了迷。当他抬头仰望夜空的时候,灵魂仿佛也被拖曳到了空中, 不觉心醉神迷,像是坠入了并不存在的童话世界。

(选自《星孩的芒果湖》接力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醉神迷:_____________

流光溢彩:_____________

【2】那遥远的苍穹中都有( )(多选)。

A.月亮

B.星星

C.狂想曲

D.墨水瓶

【3】选一个你能想到的最恰当的词来描绘文中的场景就是_____

【4】文末说小驰的“灵魂仿佛也被拖曳到了空中”,你是怎么理解这种感受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的手法,发挥想象力,请补充该场景中月亮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秘密

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贫穷小男孩的故事。

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当时老师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老师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老师拿过了那支铅笔,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批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本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 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2短文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3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5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这个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选文第①自然段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父亲已经受过刑,“________”一词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_________”一词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3】“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

【4】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顶碗少年》第三、四自然段作答。

1填空:(少年)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这些话我们不难体会到_____观众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对观众的______________描写,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回答:

①从哪些地方看出杂技表演精彩优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杂技表演难度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故乡情思腊八粥(节选)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伯母煮的腊八粥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腊八粥,各种(        )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       )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 )、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地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和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的腊八粥,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       )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

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腊八粥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1】把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A.胀鼓鼓       B.甜腻腻       C.黏糊糊       D.甜丝丝

【2】短文中形容豆粒儿饱胀、晶莹剔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___________的特点。

【4】第2自然段在短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短文最后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

D.表示语意未尽,引入思索。

【6】短文写了腊八粥的来历、妈妈煮的腊八粥最好吃、商店卖的八宝粥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等内容,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其他的则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读者认为第4自然段与短文主题联系不大,属于次要内容,可以去掉,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16、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我们的家庭里,有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爸爸妈妈,有关心爱护我们的哥哥姐姐……如何写出这浓浓亲情里的真爱?或许只是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句很普通的话语,或许平实得你丝毫都没有在意,就是这一点一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亲情的伟大。请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亲情,让文章感动自己,感动亲人,感动读者,字数不少于400字,题目自己取,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