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子()   丫yuán)   忌huì

B.气(huì) 宝chāi)   宽chǎnɡ

C.姑娘()   手)   李wán

D.噔(ɡē)   干(jiǎo)   妹(

2、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茎灯草》——《儒林外史》——蒲松龄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骆驼祥子》——老舍

C.《摔跤》——《小兵张嘎》——徐光耀

D.《刷子李》——《俗世奇人》——冯骥才

3、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巴黎和伦敦分别被称为(   

A. 花都  雾都                       B. 绿色首  都花都     C. 音乐之都  雾都                       D. 雾都  花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同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语。

1.白:A.说明:_______   B.空白:________ C.没有效果:_________

2.疾:A.疾病:________   B.急速________   C.痛恨:________

5、“(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歌 _______的曲调  _______的灯光

______地卧着  _______的凄凉  _______地飘动

6、根据要求写诗句。

(1)本课中描绘出乡村傍晚幽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孩子们“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提在手中”这一过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有序   人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既往   清波________   同心________

(2)人们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________,一点也不手忙脚乱。

(3)西湖的水________,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8、读一读,猜猜名著人物。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人物:(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桥》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_____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_____吼道_____你还算是个党员吗_____排到后面去_____老汉凶得像只豹子_____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在文中横线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老汉突然冲上前________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________吼道________你还算是个党员吗________排到后面去________老汉凶得像只豹子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要求画两句)。

3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他会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位________的(用上恰当的四字词语)老支书。

10、阅读。

童年河

【材料一】

【材料二】后记选摘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材料三】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文字——无论是对小读者,对大读者,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部著作。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评论二:《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收获。小说追求一种深入心底的真,这是经过生命体验和岁月淘洗的记忆,是以过去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字。

——刘绪源,儿童文学评论家

评论三: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1】《童年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该书适合阅读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小说。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童年河》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的故事。( )

(2)赵丽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自己童年时在北京发生的真实故事。( )

(3)梅子涵、刘绪源、金波三人从不同角度对《童年河》进行了“点赞”。( )

【3】在班级读书会上,你需要向同学们推荐《童年河》这本书,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推荐理由。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想象《童年河》的封面会是怎样的?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以“童年回忆”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除了《童年河》这本书,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_________ 未:__________ 夫子:__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面“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提示语,选一句喜欢的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九五四年, 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 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那时侯,美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为敌,采取孤立中国的态度。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周总理握了手,随后拿了一块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身边的废纸篓里。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颂周总理。

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 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让人做了一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一个“卐”字。这“卐”字是希特勒的反动标志。 杜勒斯想看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为难中国代表团。 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只见他镇定自如地走到大蛋糕面前,一面举起闪亮的餐具,一面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一个“卐”字划得破碎不堪。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总理的才能。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

(1)按要求写一写(4分)

近义词  镇定——   反义词 消灭———  

  称颂——(   )   维护———(   )

(2)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2分)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找出并用-----画出来(2分)

(4)联系上下文想想周总理是怎样维护国家尊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围的人都称赞周总理,你怎样评价周总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盲人提灯笼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出来,又往何出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

花:______________。佛:______________

(2)为

善: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下面三项中选一个恰当的做标题……(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14、快乐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沃克医生不同于以往的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病人”在手术中动作的语句。当时“病人”内心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惊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呼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熙凤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携:________。

②标致:________。  

(2)王熙凤说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________,实际上却是在阿谀________,同时又安慰了________,做到了面面俱到。  

(3)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越王勾践时刻不忘的耻辱是__________

2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的屈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勾践“卧薪”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勾践“尝胆”的句子。

4选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

A.先分再总 B.先总后分 C.总分结合 D.并列关系

5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  )。

A.兵败会稽后,国家贫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B.勾践想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C.勾践想报仇雪恨,洗刷自己的耻辱。

17、课本梳理。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 )。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田忌输了,但他( ),-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场,赢了齐威王。

1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不动声色的含义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在文段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和品格的句子。

【2】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以“_________”为题,表达了海外游子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文段中谈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请写出两个以上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与男孩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慰问 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腿上的皮都蹭破了。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父亲那双冷漠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 刚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转过身。迈着大步走开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假装不在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的眼神。两行热泪(滑 流)过他的脸颊。

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分别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处表现了父亲________

第二处表现了父亲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为他人添欢乐的热潮。(修改病句)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缩句)

   

明天下午你不来。  明天下午我们照样去演出。(加上关联词并成一句话)

 

默写刘禹锡的《浪淘沙》。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读了《改变一生的闪念》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善举,有时能让别人感到一丝温暖;一个善举,有时能给予别人良好品质;一个善举,有时能帮助别人改变一生。生活中,多一个善举,也许就让世界更加美好、和谐……生活中你经历过类似的人或事吗?请把过程写下来,注意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定。还要注意书写规范、整洁,不写错别字。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