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是小林作文中的一句话。帮他修改语句时,在括号处可以添加下列哪一句歌后语,能使文章更生动?(  

A.孙猴子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B.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C.孔明联合赵子龙——智勇双全

D.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给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一个个序齿排班( )

A.按身高排序

B.按辈分大小排序

C.按年龄大小排序

3、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送(zēng  zèng)   fú fù)   (sù shù)

fēng  bàng)   近(fù  fǔ) 衣(suō shuāi)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请改正下列这段话中的错误,将修改后的内容整理在后面的横线上,注意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

 春节前一天,气候睛朗。一队少先队员兴高彩烈地在街上走着。是到军属鲁大娘家去帮助扫除的。鲁大娘看少先队员来了,非常振奋,联忙把他们让到房里。开始队员们打扫屋子了。他们扫的扫,擦的擦,不到两个钟头以后,就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5、回顾课文《跳水》作答。

1.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

jiâ xiàn qīng xī gã bì   fǔ mō   xiàn rù xīn jiāng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7、 将词语补充完整。

如(   )似(   )   虚(   )若(   )   万古(   )(   )

铿锵(   )(   )   首(   )一(   )   沧海(   )(   )

茹毛(   )(   )   贪赃(   )(   )   (   )人不倦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田忌采用孙膑的jì cè_____yíng____了齐威王。于是,他向齐威王yǐn jiàn_____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节选)

迈进后(园 圆),蜡梅开得正(盛 胜),几(jǐ  jī)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漂 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 翻)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在文中括号里用____标出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填空。

1)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梅花的色泽,表明色泽的词语主要是 ;第三句写梅花飘香而送暖;第四句写  

2)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

3)鲁迅书桌上也有个字,这个早字实际上是

4)课文教育我们要

10、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把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在原文用“       ”画出来。

【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句中的“屈”字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de dé děi)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de dé děi)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给选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为了_______;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_______

3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因为他知道鲁肃___________,诸葛亮不让鲁肃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周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部分内容主要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

A.起因 B.准备 C.经过 D.结果

12、阅读短文。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点灰尘也不沾染,非常清洁。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夜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放开喉咙高声歌唱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欢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把短文中画“ ”的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写在短文的括号里。

【2】为了使文字表达更形象,文中运用了大量拟人句,请你用“﹏﹏”画出其中一句。

【3】请你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句动态描写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一句静态描写的句子。

【4】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请你想象一下,除此之外,山坡上还有什么景物?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手指

美国一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至 致)的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说,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去干。她(撤 撒)下了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收集 搜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的种子栽种……就这样,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像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给了20年前悬赏的那家园艺所。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       培养)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的种子开出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时隔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也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圈出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在文中画出体现“循环往复”的意思的语句。

【4】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绿手指”,你觉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连续性文本阅读。

抗疫情——中国力量

文本一:漫画《最严防守》

文本二:

疫情袭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立即展开了与时间的“拔河”比赛——

1月24日,除夕,上百台挖土机抵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

……

2月2日,大年初九,火神山医院工程交付。

从进场施工到交付使用,这家医院的建设工期仅有10天。10天之内,建成一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来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高峰期,4000余名建设者在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再度展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市又紧急决定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建造期间,现场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近8000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经过10个昼夜连续奋战,一个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的大型工程顺利竣工。

文本三   中国智能机器人

钛米机器人在为病房消毒时会根据房间温度、湿度等情况,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案。例如,如果房间内有人,消毒机器人会使用“次气酸+等离子”方案消毒;如果没有人,就可以使用“紫外+过氧化氢”方案消毒。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毒或者固定式消毒设备,消毒机器人能够边移动边消毒,消毒液容量大,工作时间长,可单次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一个40平方米的病房,传统的人工推车消毒约需要6个小时,而机器人的高水平消毒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1】阅读文本一,我能想到以下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阅读文本二,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其内容。(20个字以内,不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本三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个文本,判断以下对“中国力量”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中国力量,就是举国上下一条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其他国家做不到或者难以想象的事情。( )

②中国力量,就是有着强大的动员力,能够一呼百应,用举国之力完成任务。( )

③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很有智慧,能够借助科学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

④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口多,而且每一个人的力气都很大。( )

17、阅读短文。

聪明的商人

从前,有位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他们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个秘密。

一天,商人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箱珠宝。商人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父亲于是把听到的全告诉了儿子。

“同他们拼了!”儿子断然道。“不,”父亲回答说,“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把珠宝交给他们?”“也不行,他们还是会杀人灭口的。”

过了一会,商人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老头子!”儿子也喊着回答,“你说不出一句值得我听进去的话!”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商人然后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忘恩负义的儿子,”商人尖叫道:“我(   )死于贫困(   )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商人又冲向了栏杆,在被人阻拦之前将他的一箱珠宝全部投入了大海。过了一会儿,父子两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一起躺倒在地上,为他们所干的事感到后悔不已。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待在小屋时,父亲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好的了。”

轮船驶进了码头后,商人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所犯的企图谋杀罪,法官下令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商人将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异口同声地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有罪。法官说道:“什么人会弃掉他的一生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的生命面临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主动赔偿了商人的损失,法官因此减轻了对他们的处罚。

1短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宁可……也不…… D.不仅……而且……

2下面与“什么人会弃掉他的一生积蓄而不顾呢”这句话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的人会弃掉他的一生积蓄而不顾。

B.有些人会弃掉他的一生积蓄而不顾。

C.哪些人会弃掉他的一生积蓄而不顾?

D.没有人会弃掉他的一生积蓄而不顾。

3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境?(   )

A.他们遇到了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

B.他们的船撞上了暗礁。

C.船上的水手们发现了他们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

D.他们的珠宝不见了。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个法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将全部珠宝投入大海,不留给忘恩负义的儿子继承。

B.将全部珠宝投入大海,让企图掠夺的水手得不到珠宝。

C.将全部珠宝投入大海,使水手不谋害父子俩,保全他们的性命。

D.将全部珠宝投入大海,向法官指控水手们的海盗行为。

5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下列选项中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消息——商量办法——用计逃脱——逮捕水手

B.商量办法——发生争吵——倒掉珠宝——主动赔偿

C.出海远行——带上珠宝——倒掉珠宝——赔偿珠宝

D.听到消息——倒掉珠宝——逮捕水手——赔偿珠宝

6下列选项中对这个商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商人十分愚蠢,那么多的珠宝都被他倒进了海里。

B.这个商人可以尝试与水手们谈判,平分珠宝,就用不着把珠宝全部扔进海里了。

C.这个商人的聪明之处在于赶到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指控水手们的罪行。

D.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商人,因为这个商人用巧妙的方法,不仅保全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而且最终将水手们绳之以法,让水手们主动赔偿了自己的损失。

7说说商人的这个办法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惊心动魄的瞬间

2018年5月14日下午4点10分,3U8633航班乘客、25岁的平措已经回到位于拉萨的家中。回想起事发过程,除了惊吓,他感受更多的是温暖。事发当时,平措正在打盹。一声巨响,他突然被惊醒,感觉飞机失重往下掉。氧气面罩也掉了下来,他看到空姐赶紧协助大家戴上氧气面罩。“除了失重的一刹那,后面飞行都挺平稳。”平措说。但恐慌情绪还是在机舱蔓延起来,有乘客开始呕吐,他也感觉手发麻。他非常清楚正在经历一场飞行事故,而对此却毫无办法。“坐我旁边的一个哥们儿看我抬着手,问我怎么了。”平措说。这个素昧平生的哥们儿像个没事的人一样,帮他揉手,安慰他不要紧张。他感觉手好多了,但心还是忐忑不安。

当时机舱断电。机舱广播没法工作。突然,听到一位空姐扯着嗓子朝大家说道:“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听到这句话,平措的心里突然明亮起来。在那种气氛下这句话太重要了!他明白机组成员已经竭尽所能采取措施了,自己能做的就是等待。空姐照常工作,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乘客们在整个备降过程中也都保持了惊人的镇定。直到飞机成功备降双流机场时,平措才和身旁的哥们儿紧紧拥抱在一起。他在朋友圈深情地写下:“感谢3 U8633航班的飞行员和空姐,是你们的镇定,创造出了备降奇迹。为你们点赞!”

【1】结合文意,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尽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这位“哥们儿”为平措做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现飞行事故时,空姐是怎么说的?请找出来画上“﹏﹏”。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短语中,“那种气氛”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氛”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平措在朋友圈写下的那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自信的柱子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认为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相关实例,最后,他坚持自己的完美设计而拒绝了工程验收者的建议。可想而知,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

  后来,在种种压力下,矛盾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那就是,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接触,只是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人看的。

  时光如梭,300年过去了。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支撑他们头上天花板的柱子仍是那一根,直到前两年,市政府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一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这个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当时有人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天的现实又是如何呢,300年的历史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克里斯托·来伊恩,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我相信,读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太多摆设,一根足够。

(1)按下面的意思把文章分成三段,用“//”标明。

年轻的设计师设计了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市政府大厅的方案,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只得增加了四根作为摆设的柱子。

300年后,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

设计师名叫克里斯托·莱伊恩,在仅存的一点资料里记录着他的话,一根柱子不是奇迹,而是他对自信心的坚持。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做事时照顾到两方面,使双方都得到好处。(   )

文中形容很少很少。(   )

抄写文章结尾处的红色句子,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高塔上,浮云遮住了我的视线。

改为“被”字句:  

(2)这场交易实际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缩句:  

(3)看不清山的样子,是因为人在山中。

改为反问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与交流

想一想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是谁,以“我忘不了他(她)”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写他(她)的特点,尽量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求:(1)围绕中心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2)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