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示》一诗表达了作者( )。

A. 知道自己将死的悲哀心情   B. 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C. 临死前对儿女亲人的难舍之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品牌商品广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颇负盛名,根本是在欺骗消费者。

B.大雪过后,柳树上挂满冰条,松柏上压着沉甸甸的雪球,到处是大树低头折节的景象。

C.队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队伍的问题。

D.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子(zhí zí)   (pā pà)

不动(bān bāi   扭(bié bi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手脚________________好吃 ③结________

________发落 ⑤谋财________ ⑥自________

(1)词语②中所填的两个字偏旁相同,这样偏旁相同的词还有:____________

(2)词语⑥中含有一对近义词,请你再写两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

5、你在梳理情节时遇到了不熟悉的字词,请你查阅资料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情节一

都督周( )对诸葛亮心怀dù jì________,借口军情jǐn jí________,wěi tuō________诸葛亮造十万支箭却故意不备齐竹子、( )毛、胶漆等造箭材料。

情节二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zhē________着青布( )子的船,并且在船两侧bù zhì________有一千多个草把子,又请他上船一起向敌方水zhài________靠近,让人心生yí huò________

情节三

诸葛亮让将士léi________鼓nà hǎn________,在江上大雾弥漫的情况下,敌方不敢贸然出兵。紧接着曹操下令让一万多名弓( )手朝江中放箭,等到雾散时,船边的草把子上chā________满了箭,诸葛亮下令返回,又让军士们高喊“谢谢曹( )相的箭”。

6、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1)古人笔下的儿童形象各具特点。范成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看到了孩童的天真可爱;杨氏之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思维敏捷,又从他委婉的语气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积累了其他描写古代儿童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战争的频繁、激烈,也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陆游想到北方遗民处境,心中满腔悲愤,无限感慨。诗人们心怀仁义、关心民生疾苦,正如《孟子》中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

(3)《自相矛盾》中的楚人“弗能应也”,是因为“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摔跤》中的小嘎子“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祖父的园子》对园中景物“愿意……就……”的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xiū zhù zǔ náo   kòng zhì   jiān jù   shè jì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jié chū   hōng dòng  ní jiāng   miǎn lì   chà dào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

2.外祖父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

3.这是外祖父珍藏多年的那幅墨梅图。( )

4.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文片段阅读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高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相互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这一段讲松鼠的___________。

(2)松鼠只喜欢住在___________。

(3)松鼠在夏天活动的时间是_____。

 

10、依据课文,理解下面一段话的含义。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一)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二)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1】上面两个故事片段均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 )。请你再写出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2】选段二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诸葛亮都做了什么?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颁布军令,不能随意进出,大声说话。

B.让将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C.把旌旗都藏起来,把四扇大门都关上。

D.鹤氅纶巾坐在城墙上,焚香弹琴。

【3】仔细阅读两个语段,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有(          

A.语段二中,诸葛亮面临的危急的形势有:敌我力量悬殊;敌军来势汹汹,而“我”方没有任何准备;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司马懿乃名将,大胆激进。

B.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句中的“一定”“只”“就”写出了诸葛亮对取到十万之箭的自信。

C.语段二写到了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两千五百军,这样的交代对情节和人物描写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删掉。

D.语段二中“旌旗尽隐”“妄行出入及高言大主事,斩”“大开四门”,并且“扮百姓洒扫街道”,其实可以看出诸葛亮还是有点担心怕事、畏首畏尾。

【4】下面是诸葛亮的三次“笑”,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联系上下文,来研读笑背后的心理。

(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我选择第( )句,这是一种_________的笑,这时诸葛亮心中想: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上面两个语段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hé  huò) 了黄色(hé  huò)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贝尔曼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常春藤下发现了什么,用  画出来。从这些物品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语音延长 C. 语意转换

5在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延伸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①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朝那庙里来。进了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②进入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有爆响声。林冲跳起身来,从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了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有删改)

【1】从句①对林冲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写出了林冲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4、阅读短文。

拥你入怀

①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②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跨  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她的女儿才八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与一大摞作业本。

③她回了家,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家里穷,相片还是女儿周岁时照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  虽然)埋葬了他,还在她肩上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尝尽了人情冷暖。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让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不如和我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④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屋外,寒风凛冽,像一把三棱尖刀。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小鸡炖蘑菇。女儿回来了,兴(xīng  xìng)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似乎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水。

⑤这天晚上,她紧闭窗户,扭开了煤气阀,然后早早地上了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这种死法应该是最安静的吧!她默默想着。

⑥就在这时,她忽然听见女儿喊:“妈妈,妈妈!”“怎么了?”她问。“妈妈,今天考试了。我语文囗数学都是一百分。”女儿得意地说。“真乖!”她差点哽咽(yàn  yè)出声。

⑦“妈妈,你上次说我考了一百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等待  期待)而闪闪发亮。女儿噘起小嘴:“妈妈,你不会耍赖吧囗”“妈妈不……耍赖。”她用枕巾挡住女儿的视线,并把枕巾一角塞入自己的嘴里。她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已经没法控制泪水。这种液体似乎能烫伤人,脸上火辣辣的。

⑧“那你以后再也不准哭,好吗?妈妈!”女儿的声音有些迟疑。“不哭……妈妈不哭!”她(敢  赶)忙用枕巾擦去眼泪。“还有,妈妈,如果你实在想哭,那就请等我长大,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好吗?”女儿小声说道。“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

⑨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阀,打开了窗户。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汉字或词语。

2在文中的“囗”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1)相互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________

2)内心难过得像刀割一样。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窗户和煤气阀”:第一次出现在第______段,妈妈这么做是想________,她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第二次出现在第________段,她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两处点明题目的语句,并分别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妈妈做出了两次选择,你更赞同哪一种选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检阅台

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 (惯 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每到新年,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在下面打上“√”。

【2】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摇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快乐阅读。

心灵的不安

“一件首饰,无论多么珍稀,多么昂贵,它永远只是一件物品,它不能也没有资格去代替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平安。”我合上书本,脑海里反复回荡着这句话,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那是一枚菱形的胸针,银色的表面贴着一些人工制造的亮晶晶的小颗粒。现在想来,它是多么的粗糙和简单,但在八年前,从未接触过首饰的我,对它的感觉却是一见钟情。

它是邻居女孩上官宏衣服外套上的一枚胸针。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服,犹如晨曦中流淌在纯净花瓣上的露珠,胸针的光彩和魅力牵引着我的羡慕和渴望。

一天傍晚,妈妈让我去上官宏家借东西。我走进去,门半开着,人却没在家。

就在我转身要出去的一刹那,突然看见上官宏挂在晾衣架上那件外套上的胸针在在熠熠闪光。鬼使神差,我一步一步走近外套,从容不迫地取下胸针,迅速揣进口袋里。真的,我一点也不惊慌,我沉稳地、若无其事地走出上官宏家,简直不可思议,这个轻车熟路老练至极的小偷是我吗?我没有深问,也不敢深问。那一刻,我只认识这枚胸针,连我自己也不认识了。

一回到家,所有紧绷的神经才慢慢放松下来,我匆匆地扒下几口饭,早早地钻进被窝。借着暗淡的月光,我小心翼翼地把胸针戴在内衣上,准备细细地欣赏。此时妈妈的脚步由远及近朝我房间走来。我双眼紧闭,佯装入睡。妈妈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测量我的体温。我一动不动,双手压着胸针,生怕被妈妈看见。过了一会儿,妈妈疑惑地走开了,我感受着怦怦的心跳,终于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不错,胸针现在属于我了,但它从此只能在黑黑漆漆的夜晚,呆在最里面的内衣上,呆在我一个人的目光下,它已经失去了一枚胸针的意义,变成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与其说它是一件精美的饰品,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煎熬我心灵的刑具,我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良知的痛苦换取了它,实在是金丸打雀——得不偿失。直到现在,我对那些女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饰品一直都很疏远。那枚当初被我视为宝贝的胸针已经算不得什么重要物品,然而此事给我的融动仍旧刻骨铭心,它时时提醒我:为了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平安,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

1请用“   ”画出文中的歇后语,并再写出一句。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成语并照样子再写出几个成语。

一见钟情——情深似海——海阔天空——空口无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的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服,犹如晨曦中流淌在纯净花瓣上的露珠。__________

(2)这么容易的事情,你怎么就做不好?  _____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___

 

4请你用“﹏﹏”画出描写作者心灵不安的语句,并概括出作者当时的心理。

 

 

5你怎样理解“为了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平安,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11分)

盼!盼!我盼望妈妈快来医院陪伴我,可是妈妈没来。

我倚在病床上,细心地倾听着病房外的脚步声,眼巴巴地盯着门口,心里充满了委屈。

平时,小伙伴们都羡慕我有一个好妈妈。在他们中间,我曾经夸过海口,我有一个天底下最疼爱女儿的好妈妈,可现在……我不明白,妈妈是那么疼爱我这个独生的娇宝贝,可为什么又总舍不得花时间来陪伴我?每天晚上不是家访就是辅导学生,几次答应带我去公园都没去成。每个星期天都将她班上的那个差生领到家中补课,还给人家吃鸡蛋……可对我却不管不问。平时不说,现在我病了,住院三天,妈妈只来看过我两次,而且每次都是匆匆坐一下就走。她怎么总有忙不完的事?想到这儿,我有些怨恨妈妈了。

突然,一阵轻轻的呼唤打断了我的沉思。雷雷,吃药了吗?护士长悄悄走到我的面前。我赌气地蒙上了棉被,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护士长轻轻地掀开了我的被子,说:想妈妈了吧?起来,我来给你喂药。护士长掏出她那雪白的手绢为我擦去泪水。她倒了一杯开水,将药粒弄碎后又加了少许的白糖,喂我喝。等我喝完药后,护士长让我躺下,然后轻轻地拍着我说:快睡吧,雷蕾,阿姨给你讲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就睡着了。阿姨低声地讲着故事,她的声音是那样柔美,眼睛是那样明亮。多像妈妈的眼睛啊!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妈妈此刻在干什么呢?是在帮学生补课,还是在排练节目?是在批改作业,还是在探望生病的学生?

妈妈――“一个小孩的哭声传了进来,紧接着一个奶奶抱着一个小孩走了进来。

护士长站了起来,接过了孩子,低下头,紧紧贴着孩子的脸,大滴大滴的泪水涌了进来。

她还在发烧,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一个劲儿地哭着要妈妈 我 老奶奶无可奈何地说 

我流泪了。我忽然明白了:妈妈爱我,护士长爱她的孩子,然而她们更爱她们的事业。我一下子理解了妈妈。我没有理由责怪妈妈。

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渲染在崇高的母爱之中……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1分)

倚(  )呼唤(   )探望(  )

(2)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3分)

(3)为什么流泪了?明白了什么?(2分)

(4)请在第5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护士长动作的词语,加上点。(2分)

这些动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护士长动作的词语加上点。

这些动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护士长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第9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1分)

(6)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填在横线上。(1分)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短文写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和齐国,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晏子的说法,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B.如果他们让晏子从洞进去,就等于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C.因为晏子的身材矮小,所以只好这样回答。

3文中多处写了人物的“笑”,请你选一选。

A.得意地笑 B.嘲笑  C.轻蔑地笑  D.无可奈何地笑 E.不怀好意地笑

(1)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____

(2)楚王只好赔着笑。____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____

(5)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8)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

 

 

22、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题目:因为这件事,我被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习作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