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与“祷”字的意思最可能有关的一项是( )
A.衣服
B.寿命
C.祈盼
D.告诉
2、下列不属于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
A.燕子时而掠过湖面,时而飞过树梢,那么轻盈,那么自由,看得我都想随它们飞翔。
B.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C.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D.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3、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解决。 B.理解,懂得。
【2】忽作玻璃碎地声( )
A.现在的玻璃。 B.水玉,一种天然的玉石。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随口。 B.书信的封口。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分为求治、术前、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分。
【2】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刻断定“你是军人”的原因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地方不可以看出刘伯承是“军神”?( )
A.与土匪打仗,不幸打伤了眼睛。
B.重伤后如山般从容镇定。
C.做手术坚决不用麻醉药。
D.手术后谈笑自如。
5、给句子加标点。
蔺相如对他们说________诸位请想一想________廉将军和秦王比________谁厉害________他们说________当然秦王厉害________蔺相如说________秦王我都不怕________会怕廉将军吗________大家知道________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________就因为武有廉颇________文有蔺相如________如果我们俩闹不和________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________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________我所以避着廉将军________为的是我们赵国啊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推(__________) 钩(__________) 陪(__________) 梁(__________)
准(__________) 钓(__________) 赔(__________) 粱(__________)
7、我会组词。
咆________ 狞________ 瞪________ 馋________
袍________ 柠________ 澄________ 搀________
8、难写的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rèn)_______ 年(líng)_____慈(xiáng)_____ 锻(liàn)_____
9、课外阅读。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 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和____。 用“﹏﹏﹏﹏”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只划一处)
【5】“‘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地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 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 童年 寄给了这位小学生 难怪孩子们常说 有了困难找高尔基 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他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光芒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年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打“√”。(2分)
(2) 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内填写序号。(2分)
冒昧:①糊涂 ②隐藏 ③昏暗 ④冒犯 ( )
崭露:①高峻,高出 ②优异,好 ( )
(3) 给画线部分加上标点。(3分)
(4) 用“ ”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分)
(5) 文章通过几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分别是哪几件事?(3分)
(6)用自己的话说说,高尔基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2分)
(7) “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11、链接阅读,按要求做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要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凝聚了一颗强大的中国心。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
【1】根据所给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a.以开玩笑的态度回答。(______)
b.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______)
【2】把文中提到的诗句补充完整。
a.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故事答题。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悟空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对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剑砍悟空,他都毫发未损。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悟空一颗定风丹,这回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悟空了。
次日,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她喝了一口茶,忽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下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了悟空。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竞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悟空方知扇子不是真的,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她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子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悟空照铁扇公主说的口诀,将扇子变成一丈二尺长短,但他不知道变小的法子,只好扛着那大扇子走。再说牛魔王得知此事,连忙追了上来,他摇身一变,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悟空手里把扇子骗了回去。
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悟空。
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这个故事选自长篇小说《_____》,作者是_____。
【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3】根据你对这部小说的了解,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对孙悟空恨之入骨?
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提到“孙悟空借到扇子后满心欢喜”。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抓住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他的内心。
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水泄不通:_________
(2)天昏地暗:_________
【6】短文中的孙悟空和铁扇公主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而且有些“口吃”是因为_________。
【2】“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你对这句话中的“一刀刀”的理解是___________
【3】“试试看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颤抖、恐惧
B.犹豫、胆怯
C.坚定、平静
D.自豪、豪迈
【4】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伯承为什么不愿意打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竹 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5、阅读迷宫。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 )又 (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弄、搬、找)些小木片,错杂着(堆、垒、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捆扎、缠绕)起来;然后把苔藓(捏、挤、踩)紧,(压、踏、踩)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 )又(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准确地说明来自细致的观察和词语的恰当运用, 、 、 三个词,写出了搭窝的步骤。松鼠搭窝的复杂动作是用一系列动词写出的,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3分)
(2)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入下列词语:舒适 暖和 干净 坚实 宽广 安全 (2分)
(3)这一自然段是在介绍松鼠的什么生活习性?表明了松鼠的什么特点?(2分)
16、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多次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下令返航去找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问孩子:“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拯救(__________) 绝望(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小孩落水后心理活动的句子。
【3】“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中“那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练习。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颤动﹣﹣_____
恬静﹣﹣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阿炳原名 ,民间 。他创作的 是一首享誉国剧乐坛的二胡曲。这首乐曲表现了阿炳 。
【3】“坎坷的经历”指的是什么?想一想,阿炳历经了哪些坎坷的经历,请写下来。
_____
【4】用“﹣﹣”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
【5】阿炳之所以能从琴声中听到 、 、 、 ,是因为 。
【6】你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你喜欢他的哪一首歌曲或乐曲?
_____
18、课外阅读我能行。
奋斗的另一面
张小失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妈 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 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dǔ jié( ) 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fèng xì( ) 、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肢水,但是, 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nàn ( )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 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 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 ‘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诸死这一事 实时,它们很快就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pīn bó( ) 、厮杀的猛兽,如獅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状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 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教授想了哪些办法去对付小蚂蚁?小蚂蚁是怎样面对困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王,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发国人士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威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成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別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微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展翅飞翔,也不发出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缩着。大王您猜,这只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身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席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般然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呃,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用“一鸣惊人”这句成语来比喻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1】读读画线的句子,然后用其中两个关联词各写一句话。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
不但不……甚至……__________________
【2】“一呜惊人”后来用到比喻____________。
【3】文中的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劝齐威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文中的淳于髡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肯定句。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为 喝彩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集体值得我们为他(她)喝彩,为他(她)点赞!比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那些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那些站在小区门口为我们测体温、上门做登记、为我们录网课的干部、老师、志愿者、快递小哥等,他们在我们都不敢出门的时候,冒着危险为大家服务。当然,你也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为我们的班集体喝彩,为生活中的其他人喝彩。本次习作,就用笔写下对他(她)或他们的称赞,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听说的。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分段写出对不同人的称赞,还可以……把题目补充完整,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