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对对子:稻草捆秧父抱子  ________

2、细心是良好的品质,请认真辨析,根据字的音、形、义组词。 

①帖  tiè________      tiě________

②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③足    ①脚________       ②值得________

3、阅读下面三则名言,完成练习。

第一则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第二则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美]爱迪生

第三则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兰克林

1.这三则名言告诫人们绝不能__________

2.对上述三则名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时间等于生命。   B.热爱生命就不要浪费时间。

C.时间有的是,今天走了明天还会再来。   D.浪费时间是最大的浪费。

3.回想自己的生活,你觉得你做哪些事情时是在浪费时间?思考一下,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不让时间白白溜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龙点睛(补充词语)再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垂头_____气 积劳成______   一视同_______  

_____逐末 没精打______   脍_____人口

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三个八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4】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8、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语。

【2】小嘎子在和小胖墩儿摔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通过对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描写的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踏青

连天微雨下不停,今朝才放晴,日暖风和动游兴,郊外来踏青。披柳丝,穿花径,曲折向前行。临水观鱼,登山听莺,赏不尽好风景。

——选自《民国老课本·歌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郊外踏________

①青色。   ②青草。

(2)水观鱼________

①到,来。   ②挨着,靠近。

2文中描绘踏青时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踏青途中看了哪些风景?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

4如果我们也去郊外踏青,会看到怎样的好风景?请仿照原文写一写。

________绿树,________野花,________向前行。凭栏________,登舟________,赏不尽好风景。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州菊花满地金

一天,苏轼到王安石家(做  作)客,正巧王安石有事,苏轼就在书房等了一会。他忽然看到书桌上有一张折叠的诗稿,上面是一首只写了开头两句的咏菊诗,一看就知道是王安石的手笔。这两句诗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读后(悄悄  暗暗)发笑,心想:人们都说菊花不畏严寒,怎么会西风一吹就落下花瓣来呢?苏轼自以为才华过人,忍不住在纸上写下这样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他还特意把仔细吟三个字放大,然后微笑着看了一遍,(悄悄  暗暗)地不辞而别。

后来,苏轼因政治上遭受失败,被贬到黄州(做  作)官。第二年重阳过后,连日大风,风息以后,苏轼约了好友到后院赏菊。只见后院里像天女散过花一样,到处是金黄的菊花瓣,满地铺金。苏轼顿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回想起王安石的诗句,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后来苏轼回京时还当面向王安石赔了礼,认了错,感了谢。

1在短文括号处选择正确的字、词

(做  作)客       (悄悄  暗暗)发笑

(悄悄  暗暗)地不辞而别       (做  作)官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成语。

①不告别就离开。________

②形容受惊愣住的样子。________

3回答问题。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里的西风指的是________黄花指的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②读了短文,你觉得文中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

12、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1】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多说一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②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慼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 延迟)。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  

  ③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是正确的;儿予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④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給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决 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

  ⑤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呢。”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都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⑥   。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

  ⑦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咸东西。病人直点头,说最喜欢吃腊肉和咸菜。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咸菜,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造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东西开胃,但吃多了,有损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肥帮子,点点头说:“听你的。

  ⑧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 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选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⑨他微笑着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   。他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选择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 这一幕让他心里暖暖的

B. 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C. 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D.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

3短文第②段中“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一句中“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③段中“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结合下文,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对病人的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中对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谆谆告诫”一词表达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

B. 文中分别写了老父亲给老人、牙痛病人、小男孩看病,他用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不露痕迹地解决了问题。

C. 文中的儿子最终明白了,多说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是温暖的关心,还有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4、阅读《浇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张丽钧

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儿子也学着妈**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花儿也占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陕西省选文,有改动)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请按下面的提示编写故事。

森林救援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大象、老虎、小熊、猴子……它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一天,一只小猴子被前来打猎的人捉住了,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①请你合理想象,描写动物们如何展开这次森林救援行动。

②把事情写清楚,重要的地方要详写,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