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伦·凯勒不是( )
A.慈善家 B.演讲家 C.文学家 D.教育家
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B.祖国的地图像一只漂亮的金鸡。
C.那漫天的雪花如精灵飘落在大地上。
D.小姑娘羞涩地笑了,她的脸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
3、下面哲理能说明孙膑的绝妙办法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课文内容默写。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________,何如?”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月出惊山鸟,________。
(2)草满池塘水满陂,________。
(3) “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一个春光烂漫的季节,到扬州去游玩再好不过了!
(4) “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读着这两句诗,我又一次想到了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状态。
5、照例子,写句子。
例子:整个乐园被绿草覆盖,仿佛铺上了碧绿的地毯。
( ),仿佛( )。
( ),仿佛( )。
( ),仿佛( )。
6、句段理解。
1.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B.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真真正正是鸟的乐园。
C. 两个“鸟的天堂”都是指鸟的乐园。
D. 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2.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这段话运用______的写法,通过仔细观察,细致描绘了月亮____________的过程,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7、读一读,填一填。
1.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2.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
3.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6.爱国是什么?爱国是王昌龄《从军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爱国是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期盼;爱国也蕴含在戍边将士“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中。
8、读句子,写出句子描写的人物以及出自哪部名著。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人物:__________出处:《________》
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人物:__________出处:《________》
3.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人物:__________出处:《_________》
4.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_出处:《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句歇后语
王小米喜欢说歇后语。他常把一句句歇后语挂在嘴边,有机会就用上一句,什么“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啦,“大热天穿棉袄——不是时候”啦,“一二三五六—— ”啦,张嘴就来。人们听了,都笑着说:“这小米油嘴滑舌的,真逗!”于是,他更得意了,平时说话不管有没有用,总要带上几句。
可是,王小米万万没有想到,歇后语( )新奇有趣,( )如果不掌握分寸,用它来嘲弄人,就会伤害到别人。
这不,有一次同学们一块儿去游乐园玩,那儿有个哈哈镜,它能把人变成大胖子、瘦猴子、弯弯曲曲的长蛇,真有意思。这时候,小米自然又要露一手了。他看见赵红正指着哈哈镜笑,就提高嗓门儿用滑稽的腔调说:“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啊。”赵红的小脸上生有几颗褐色的小斑点,大家都盯着她看。小米又慢条斯理地说:“麻子上台——群众观点啊。”引得一阵哄堂大笑。赵红再也忍不住了,捂着眼哭了起来。
气氛一下子变了,大家都愣住了。小米两眼发呆地看着赵红,也想不出什么歇后语来说俏皮话了。这时他才明白,拿歇后语来取笑人家,根本不是幽默有趣。
小米感到非常内疚,羞愧地对赵红说:“对不起,我伤了你的心。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是我错了!”
【1】请你把文中的歇后语补充完整。我发现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 和 。
【2】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这句话是一个 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
【3】你认为短文中最有趣的歇后语是哪一个?你也用它来写句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红听了王小米的歇后语,为什么“捂着眼哭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小米喜欢说歇后语,为什么有时候因此被夸,有时候又因此向别人致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被敌人从天津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1】画“ ”的句子中的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句话是对吉鸿昌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能表现出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的是( )
A.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B.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C.临刑之时吉鸿昌表示自己不能跪下挨枪,死了也不能倒下,让刽子手给自己搬了把椅子
D.吉鸿昌不让刽子手在背后行刑,让刽子手在自己面前开枪,他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打死自己的
【4】读文中画“﹏﹏﹏”的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她的比喻很贴切。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的翡翠装饰。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上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让空地上长出更多的红云杉。
爷爷对红云杉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时,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干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有力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 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 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 那红云杉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扣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都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3】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是( )
A.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再总述。
B.先分述,最后总述。
C.先总述,然后分述。
D.逐次分述。
【4】文章画“ ”部分是________说的话;本文结尾一句话是_____发出的赞叹。
12、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走进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材料二】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材料三】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指的“隔代教育”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无人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
(2)留守儿童和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
(3)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学习问题。( )
(4)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 )
【4】针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请给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提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拟定两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奇妙的火星
随着太空时代的来临,关于火星的种种遐想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那个巨大的冰盖不是水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由于大气稀薄,白天和晚上的温差非常大,比如夏天的正午,温度可能超过30度,而到了晚上温度就在冰点以下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体温和地球人接近的火星人生活在火星上,中午要开空调制冷,晚上还要开暖气。
( )没有液态的水,也没有运河,( )科学家依然猜想火星可能存在着简单的生命,这是为啥呢?
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很快消散。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它主要是由生物活动产生的,比如天然气中的甲烷就是由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产生的。“甲烷含量变化”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这让科学家又开始猜想火星生命存在的种种可能。
在四十六亿年前到三十七亿年前的这段时间,火星表面温暖湿润,火星那些看起来像是水冲刷出来的地貌形态也显示,当时的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江河湖泊,而且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这些江河湖泊通过一个地下水系统连成一体,也就是说,水都是相通的。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浓密大气层,使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样适合生命生存。
曾经温暖湿润的火星,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为什么会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太阳的太阳风。
太阳本身有非常高的温度,表面的等离子体会像水蒸气一样脱离太阳重力的束缚,形成高速的等离子流。这些粒子和火星相互作用,使得火星的大气从火星上逃逸,形成像彗尾那样的粒子流。
地球因为有内禀磁场,所以能束缚大多数粒子,从而保住地球的大气层和各种生物。但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只有一个薄薄的电离层。太阳风和火星粒子相互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怎样导致火星粒子的逃逸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现在都是未知的谜。
2019年3月3日,我国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到,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这项计划包括一个降落在火星上的着陆器和一个环绕火星飞行的环绕器。火星着陆器将会继续研究火星过去的地下水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环绕器上搭载了一台粒子探测器,通过探测各种粒子的速度,以及这些粒子的速度变化规律,研究火星粒子的逃逸之谜。
期待我国火星计划的实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火星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节选自“学习强国”订阅号“科普中国”,本文专家:刘勇有删改)
【1】给文章画“______”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括号里。
【2】以下对火星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一片荒凉,没有生命,只有偶尔落下的陨石在火星表面砸出大大小小的坑。
B.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
C.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
D.由于大气稀薄,火星的白天和晚上温差非常大。
【3】下列句子和短文讲的不一致的是( )
A.火星上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
B.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C.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持续增加。
D.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
【4】“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里的“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解放自己的空间阅读答案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不尽。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扩大(___________) 开阔(___________)
开辟(___________) 博览(___________)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
收益不尽: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___。“采过许多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酿出蜜”就是________,“叮在一处”就是____________。
【4】用“ ”画出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诗句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16、熟读精思: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句段①: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句段②: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认真读一读这两段话,找出它们在内容或表达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追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 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作品《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 的。
【3】文中画“ ”的部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找出类似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8、阅读课文《梅花魂》选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外祖父的______和______,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_______。
【2】“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外祖父发脾气,“稀罕”墨梅图的原因。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前后连贯。
外祖父之所以发脾气,“稀罕”墨梅图,是因为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9、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们怎么能不向往?
改为陈述句:
(2)工人们修铁路。
扩句:
(3)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4)《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1、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⑴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⑵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要求:写几句话,赞扬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