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虽然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但是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B.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C.通过消防官兵的努力,使台风“利奇马”造成的洪涝基本解决。

D.沃克医生医术高超,一针见血,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2、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B.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C.楚人有盾与矛者(生产,制作)

D.孔君平其父(拜访)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我会辨认双胞胎(辨字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形近字组词。

弗(________    矛(________    吾(________

佛(________    茅(________    梧(________

6、我会拼读,更会写。

chuán shāo             tiào wàng            dǎo gào          cāo zòng zì rú

( )   ( )   ( )     ( )

shēng chù             chuāng lián          líng dang       yí tài duān zhuāng

( )   ( )   ( )     ( )

7、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

“杏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青”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猴成为“美猴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阳冈》课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 ,重点写了他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故事。

3.学习了了本册书,我认识了很多人物:有聪明伶俐的______,神机妙算的_______ ;还了解了异域风情:知道小艇是_____( 填城市名)的重要交通工具,荷兰被称为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16分)

悬崖上的草莓

一个青年仿(fú  fó )是天生的失败者-----求学、创业、觅职

未天(suí)人愿。胸中万千梦想,都只是七彩的肥皂泡,瞬间破灭。

那年春天,这个青年的失意到达顶点,他甚至想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告诉他:在深山云深处,有一位高僧掌握人间成功的秘诀。

青年来到高僧面前,滔滔不绝地倾吐着自己的痛楚,高僧漫不经心地抬手说:那边悬崖上有一丛草莓,你去给我采下来,我便告诉你该如何得到你的梦想。

山并不高,却及其陡峭,悬崖冰冷伫立,青苔滑腻,那一簇小小红灯,看上去仿佛可望而不可及。

他不(jīn  jìn)望而生畏,脱口而出:我怎么爬得上去呢?但高僧已闭目合十,不再理会。

他在悬崖下冥思苦想,始终想不出好办法,不由心烦意乱。想,或许高僧是骗人的吧,干脆算了,却又明知,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他沉下心来,回去买来地图,对整座山认真研究,发现它的南面比较平坦,是最佳的途径。他参加了爬山学习班,购置了登山器械,信心十足地开始攀爬-------还不到三分之一,他不得不力竭而返。

抚着酸痛的四肢,他心灰意冷,却在蒙胧月色里,依稀看见远处的草莓。

他每天更积极地锻(炼 练)身体,加大运动量,又向名师请教自己错在何处,之后他开始第二次向顶峰攀登。

失败仍仿佛不可避免,但他心中却再也没有沮丧和愁苦,因为这一次,他离山头已不过几步之遥。

终于在第三次,他掌中充满草莓的娇嫩和芳香,他急切地问:大师,现在你可以告诉我成功的秘(诀 决)了吧?

高僧只将草莓纳入口中,微笑:很甜!然后又说:你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他在瞬间恍然大悟。

(1)请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与读音。(4分)

(2)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2分)

几步之( ) 滔滔不( )

(3)写出下列的词语的近义词。(2分)

倾吐(   ) 痛楚(   )

(4)读一读410自然段,想想他在困难面前是怎样做的,请你写在横线上。

当他遇到   这一困难时,他 ;当他遇到   这一困难时,他  

(5)请你读读划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离山头已不过几步之遥 时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他在瞬间恍然大悟。他在瞬间明白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京的色彩

章武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脸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的城墙 ________的草原

_________的沙漠 ________的大海

2分别用“ ”和“﹏﹏﹏”画出短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处,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

 

3从短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两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__

②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

②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你体会到________

【3】“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磁疗表带的问世

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住着一个( )的知识分子——田中正一,他没有职业,一文不名,却整天关着门在家里研制一种“铁酸盐磁铁”,被邻居看成是"怪人"。

当时他患上了“神经性头痛”的毛病,病一发作折腾的他( ),怎么治也治不好。那时候,每逢星期四他都要带着许多制好的磁石,到大井都工业试验所去测试。时间一长,一个偶然的现象出现了:每逢星期四,他的神经痛就得到缓解。田中正一是一个探究心很强的人,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找来一条橡皮膏,在上面均匀地粘上五粒小磁石贴在自己手腕上做试验。

很快,他发现这玩艺对治神经痛很灵,就立即申请了专利。田中正一认为:“将磁石的南极、北极相互交错排列,让磁力线作用于人体,由于人体内有纵横交错的血管,血液流过磁场时,便能感生出微电流,这种电流能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取得专利权后,田中正一模仿表带的式样,制造四周镶有六粒小磁石的磁疗带,向市场推出。产品上市后,果然( ),在全日本出现了人人争购、趋之若鹜的现象。工厂三班制生产也( )。在销售最好的时期,仅一周销售额达两亿日元。

就这样,转眼之间 ,一个穷汉就变成了大富翁!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选项。

A.不同凡响

B.痛不欲生

C.穷困潦倒

D.供不应求

【2】根据原文内容判断对错。

(1)田中正一因为有“神经性头痛”,因此被称为“怪人” 。________

(2)磁石能够治疗田中正一所有的头痛问题。________

(3)田中正一模仿项链的样式做了磁疗带,推向市场。________

【3】磁石治疗神经痛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田中正一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幸运,对此,你认同吗?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以下材料,按文后要求答题。

三国演义(节选)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1】回顾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写出词语的意思。

少顷:____________      待至:____________

【2】从人物言行可以见出其个性特点。试分析文中画“    ”的句子,从中可以见出曹操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

【3】智慧之人总有着常人不可及的思维。试在表格中写出孔明行动背后的内心想法。

行动

想法

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________

待至日高雾散,令收船急回。

________

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

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头孢氨苄胶囊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

口服,一般一次250——500mg(1—2粒),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粒)。

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详见说明书)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避光并不超过20℃)处保存。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药品名称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或淡橙黄色颗粒。

作用类别 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品。

规格型号 12袋。

禁 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法用量 温水冲服。儿童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袋)

1-3

10-15

0.5-1

4-6

16-21

1-1.5

7-9

22-27

1.5-2

0-12

28-32

2-25

一日3次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2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辅料为蔗糖等。

不良反应 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

【1】图一“头孢氨苄胶囊”,一个成人吃这种药,一天最多吃______粒。

【2】图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一句中“禁用”改为“慎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一和图二,儿童服药标准有什么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点(   )   汇聚( )   接连不断(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选第_____种解释。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_________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土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的手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1】请概括短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画“____”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画“﹏﹏﹏﹏”的部分运用了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猜测,当时陈天华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天华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

B.陈天华写血书的行为感动了每一个人,他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C.遥寄血书是陈天华悲愤欲绝时,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完全不能体现他的爱国之情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1】“码头上的活法”是怎样的一种活法?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这句话中的“活法”、“地地道道”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刷子李有什么绝活?他的做法是不是有些故作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活法还能行得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品读经典 书香满园”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品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活动要求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坚持每天诵读经典,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完成每周的读书目标

活动内容

1.每天要有15分钟诵读或背诵经典。如利用晨读时间朗诵或背诵古诗文,诵读经典文学著作的精彩片段等。

2.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制订读书目标,列出每周要读的书目,可以是童话、寓言、名人故事、名家名著类书籍。

 

3.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阅读书籍,写读书笔记,可摘抄佳句佳段,也可写读书心得。

 

4.每周由老师组织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共同赏析精彩片段等。

 

5.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参加报刊、杂志等投稿

 

活动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晨读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教室、学校图书馆

展示形式

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展示优秀习作

【1】这份活动计划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

【3】学校制订这份活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 ②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 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④提高全校师生文学素养 ⑤锻炼师生团结合作以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4】阅读并分析这份活动计划,下列与活动计划相符的一项是( )

A.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花15分钟背诵古诗文。

B.举办读书交流会是展示读书成果的唯一形式。

C.周二和周四不需要诵读或背诵经典。

D.学生要先自由阅读经典书籍、写读书笔记,再集中交流、分享读书成果。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妙笔生花。(根据提供的开头为中心句,练习写一段话。)

一到夜晚,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