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弗能也。 儿声答曰。

B.中国功夫世界闻名。 手艺人靠的是真功夫赢得口碑。

C.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 按老家的规矩,冬至这天要吃饺子。

D.为疫情面前逆行而上的中国脊梁点赞! 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2、对下列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高考期间,我市交警发布了一则消息:广大考生家长、驾驶员,请及时关注考点周边交通实际情况,错峰或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避开考点周边交通拥堵时段,车辆切勿违停,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如遇拥堵请耐心等待,并服从现场交警指挥。

A.高考期间的交通路线增加。

B.高考期间要合理规划出行路线,车辆不要违停。

C.高考期间不要随意出行。

D.高考期间车流量会大幅提升,造成交通拥堵。

3、把词语中带点字读音与“转身”的“转”读音相同的一项(  )

A.

B.

C.运

D.打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手术台上,一向( ) 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 ),他额上(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段话,通过描写沃克反衬出( )

(2)“你是一个真正的( ),一块会说话的( )!你( )军神!”

这段话中的“军神”既表现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 )又突出表现了刘伯承的( )

(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féi wò zhuì luò nà hǎn zhǎn xīn fàng s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uāng lián píng yōng dǎo gào gù zhǔ zēng hèn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6、根据自己对汉字的了解完成填空。

(1)汉字产生于______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____________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________,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7、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并与题目和作者连一连。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杨万里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 吕 岩

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淘沙》 辛弃疾

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村居》 刘禹锡

8、课文内容回顾。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句中“河道”相当于城市的________,“小艇”相当于城市的交通工具________,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________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句描写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闲人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才”和一个“又”极富表现力,渲染了乡村四月________气氛。

(3)《牧场之国》让我们看到了荷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自然和谐的景观。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是啊   莺儿   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选文中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2】用“——”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

【3】用“﹏﹏﹏”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4】“秉性”的意思是___,在选文中“梅花的秉性”指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的打“×”。

(1)这段话表达了外祖父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

(2)这段话说明了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3)这段话说明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6】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医生的心思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

费用?病人最后起身问道。

真令人高兴 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 不用付钱 夫人 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1、给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加上标点。

2、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   )——(   )

3.画线的句子中医生的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油加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③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⑤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⑥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文章围绕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写了独特的外形特点、____________三方面内容。

【2】读文章第②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采用了静态描写表现出了古城威尼斯夜晚的宁静之美,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与白天的动态描写相对应,进一步体现出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情趣

B.突出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美丽的城市,到了夜晚非常的安静

C.突出了威尼斯河道多,船夫驾驶技术好,是世界上文明的水上城市

【4】从文中找出一句动态描写,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说一下某一时间段的生活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2】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_________(2)结尾: _________

【3】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4】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5】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6】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13、阅读《松坊溪的冬天》片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有一座石桥。溪中有好多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

  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像蓝宝石般发亮的。

  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

  我每天都要经过溪上的石桥,听见桥下的溪水声,唱得真快乐。日光照在溪中。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

1“——”在文中画出描写鹅卵石的颜色的词。

2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读完选文,你觉得小溪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军神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 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军人做事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的喋喋不休!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些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了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真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伸出手去。

【1】文章虽写刘伯承,但更多笔墨却写沃克医生,其目的是          (可多选)

A.这样能侧面烘托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B.这样更加表现出刘伯承的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C.因为沃克医生是当过军医的外国人。

【2】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          (可多选)

A.因为沃克曾当过军医。

B.这样严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会如此从容镇定。

C.因为刘伯承受的是枪伤。

【3】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填空。

沃克医生“双手却有些颤抖”是因为 _____________“额上汗珠滚滚”、“一次又一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具有 ___________的医德,___________的医术。

【5】请在文中能表现刘伯承勇敢坚强的句子下面划波浪线。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点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捧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劲。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以猜一猜它的意思。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捧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下面对选文中画“—”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句中特写了老虎的叫声,老虎一声吼,好像起了霹雳,声音大得能震动山冈。

B.“铁棒也似虎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老虎的尾巴比作铁棒

C.句子通过写老虎的叫声和尾巴,表现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衬托了武松的勇敢无畏。

D.写老虎是为了写人,老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加了不得了。

【2】老虎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武松先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沉着应战,消耗了老虎的体力和气性,然后又“__________”起梢棒从半空“__________”下来,可见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6、课外阅读

机会的意义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很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飘上一个小岛。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保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张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看见。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忽然,他看见自己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他(绝望、失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船引到这里,他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会获救的。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升起。

1用斜画线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词语。

(1)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   )

(2)随着波浪起伏,随着流水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   )

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写

4他上了小岛后,心里表现怎样?当木棚化为灰烬后,他的心理表现又是怎样?

5文中的“他”和“鲁滨逊”有着同样的遭遇,但最终的命运为什么却截然不同呢?

6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机会的意义是什么

 

17、阅读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短文内容选出下面带点的字的解释。____

会意:A.理解,懂得 B.表示有可能实现 C.多数人集合

后生可畏:A.害怕,恐惧 B.佩服,敬佩

2根据下列句子找出文中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青年人很容易查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____

②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____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当哑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短文中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面小题。

村料一 名人名师说阅读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就曾说到:“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他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

材料二: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时间表

时间

安排

7:00

起床

7:00——7:30

洗漱、吃饭、听英语音频故事

7:35——16:30

上学(中午11:40——13:50:放学、午饭、午休、作业)

16:30

放学

16:45——21:00

做作业(日常作业、语文预习约40分钟、复习约40分钟、日记约20分钟、英语朗读、单词背诵约20分钟、数学约20分钟)

21:20

上床、阅读10分钟

 

【1】阅读材料一,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这两份材料联合起来阅读,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这个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材料一   

“杨家岭革命旧址”景点信息

景点开放时间:冬令时08:0017:30(最晚入园17:00)

夏令时08:00 18:00(最晚入园17:30)

入园须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园,不限人群。

景点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分路南路北两部分,路北是中央机关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路南是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

①伫立在宝塔山下,那如火如荼的延安岁月突现眼前:枣园土窑洞里那彻夜不灭的灯光, 杨家岭山坡上吱扭扭飞转的纺车,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延河边洗衣唱歌的八路军女战士……艰苦、浪漫、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定格。

②走进杨家岭,瞻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小院子清洁朴素,在糊着白纸窗花、门窗斑 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沙发、木床,木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③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和战士们一样垦荒种地,和 大家一样每天三钱盐、五钱油,吃小米,穿粗衣。夜晚,毛主席在那盏煤油灯下伏案疾书,写下卷卷雄文。

④沐浴着融融的晨风,凝视着毛主席劳动过的,曾结出过西红柿、辣椒、南瓜的那块菜园。 那块土地黑油油的,看上去是那么肥沃,抓一把,很松软。在这片土地上曾洒下了毛主席的汗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1】丁丁一家想去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请你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1)丁丁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可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 )

(2)丁丁一家7月23日到达该地,他们最晚入园时间为17:00。( )

(3)丁丁一家可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

【2】读材料二的第①②段,第_____ 段是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第 ______ 段则是作者想象的画 面。第②段是 ________ (静态 动态)描写,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第④段中“丰硕的果实”含义深刻,不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明天早上我要提前去上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不改变句意,修改下面的病句。

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请根据提供的人物、装备和情境,以“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人物:活泼好动的你、胆小的妹妹、胆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

装备:指南针、砍刀、充足食品、帐篷。

场景:山中的密林。

险情:合理想象遇到的两次险情。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