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B.老人胸有成竹,站在马路中间拼命挥手,那辆面包车才刹住,司机吓得面色煞白。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一说起钓鱼,小强就表现得兴致勃勃。
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 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 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祷告 允诺 神彩奕奕 兴致勃勃 扶危跻困
B.隆重 妒忌 抓耳挠腮 一声不吭 完好无损
C.寂寞 驼绒 迫不急待 冲峰陷阵 敛声屏气
4、 看拼音,写词语。
jí chí 摔jiāo xī xiū sè fǔ mō
(_____) (____) 清(____) (_____) (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
(2)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________
(3)大虫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 ________
(4)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________
6、积累运用。
《景阳冈》一课选自《________》,本文按照“喝酒——________——________——下冈”的发展顺序,记叙了________的故事,请再写出这本书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_______,喜欢他的理由是________
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向我们展现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在本册课本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这样的人,比如《_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此句用了什么描写方式?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我能行。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董贺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建人之一。他( )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读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读名人传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读。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布置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读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绿洲上的小草一样。”
“( )做绿洲上的一株小草,还( )做荒丘上的一棵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苍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①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②“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⑤“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1】在第③段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第①段中加点词“摸”“捏”“搜”表现出两个兵士的____________;加点词“拿着”“拉出”“拉开”“抛掷”表现出两个兵士的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两个兵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两个国民党兵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惩治孙猴
孙猴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莫想伤及其身。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以雷削钉打,不能损伤一豪。众神启奏玉帝:“万岁,这泼猴不知从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偷吃了蟠桃,偷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味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老君回宫,将孙猴推入八封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整整七七四十九日。
【1】孙猴被惩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众神采用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办法,都不能损伤孙猴,只得把他送入________中锻炼。一共炼了 ________天。
【3】孙猴不能被伤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一直想当作家。祖父对我的这个理想充满了理解和支持。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四处跑着给我借书让我读。有一次他骑车去隔壁村借书,回来的时候赶上一个下坡,刹车失灵,结果连人带车一起摔到了沟里,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才能勉强下床。
我把他借来的《金庸全集》扔在地上,含着泪说,我爸说要我去电子厂打工,同学们也经常嘲笑我,我再也不想当什么狗屁作家了。
祖父那时候腰椎间盘突出,他____________。
他走上来,只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我心头一震,恍惚间,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1】画“﹏﹏﹏﹏”的句子中,作者通过“____”这一动词及“____”这一神态描写,很好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想想祖父会有哪些动作、神态、语言,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
14、课外阅读。
“美涂”女孩的“树洞画”
石家庄九中街,原本一条再也普通不过的街道,最近热闹起来。
元宵节前后,一幅幅画在石家庄九中街两侧树洞里的水彩画,成为扮靓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这引起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每天有近百人前来拍照。
这些树洞画的创作者是石家庄女孩王月,一个大四学生。前一段时间,王月在街上散步,持续的雾霾,街边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丑陋不堪的树洞,让她的心情格外郁闷。突然,一个灵感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何不通过立体画的方法来美化这些树洞呢。在得到当地城管部门的允许后,王月(拿 带 走 背)起画夹、(拿 带 走 背)起画笔、(拿 带 走 背)着小马扎,(拿 带 走 背)上街头开始了创作。
树洞绘画不像在画纸或画布上那样自如,王月先根据树洞的形状、大小设计画画的内容、形式,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刷子清理干净树洞上面的尘土,然后才着手调好水粉色彩,埋头创作。寒风中她画笔不停。渐渐地,害羞的小浣熊、精灵般的小松鼠、趴在洞口向外窥探的小猫……个个可爱的形象住进了一个个树洞里。
“美涂”女孩、“树洞画”在网络上“火”了。这个文文静静的长发女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装点了石家庄市九中街,也温暖了一座城市,让这个冬天灰蒙蒙的城市瞬间灵动起来。
【1】根据上面的新闻内容填写下面的信息。
“美涂”女孩的名字叫____,她是一个_______。
【2】用“√”选出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3】用“ ”画出创作树洞画的原因。用“﹏﹏﹏”画出王月的创作过程。
【4】有网友认为,树洞画“火”了,不仅是其作品本身有魅力,王月对城市环境的这种爱护与维护精神更值得大家思考与学习,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 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_________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这是个彩霞满天的傍晚。一位公安干警来到街上的一家修鞋店,问道:“师傅,上个星期是不是有位高个子的干警来这儿修过鞋?”
鞋匠端(详、祥)着眼前的这位干警,迟疑了一下说:“莫非你是替他取鞋的吧?”
“是的,我是他的所长,请问要付多少钱?”
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他随口说道:“你就付三块钱吧。”
所长付过钱,当他要接过鞋匠递给他的那双鞋时,双手不住地颤抖。
“你……你怎么啦?”鞋匠吃惊地问道。
“一位多好的干警啊!”所长沉痛地说,“上个星期,在一次执行“严打”任务时,几个歹徒被我们公安干警围困在一间(仑、仓)库里,他奋不顾身地带头冲了进去,与歹徒展开了(搏、博)斗。就在这时,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引(暴、爆)了一捆炸药,歹徒被炸死了,他却不幸失去了双脚……”
“啊---”鞋匠张大了嘴巴,呆住了。
所长用低沉的声音接着说:“这双鞋他已经用不着了,他特意让我把钱还给你,谢谢了。”说完,大步走了。
鞋匠望着这双旧军鞋,俯下身子,拿出鞋油把它擦得乌黑发亮。 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注视----(________) 犹豫----(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与“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相照应的句子。
【4】“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此时鞋匠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后来 _________。
【4】在这里,作者是通过 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18、阅读理解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 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 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 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 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 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 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 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 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文章用它比喻什么?
【3】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 “我们”指的是 。
(2) “唯一的亲人”指 。
(3) “情谊”的意思是 。
(4)在“情谊”前面加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说明了 。
【4】这段话写了大娘的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挑战课外阅读。
在艳阳天中,许多风筝都不动的时候,有一个风等比北极星更坚定地直钉在天上的,那便是修长的蜈蚣了。它的头朝下,尾向上,眼睛可以笔直地成一条直线撞入青天的深心去。在忽而一松线的刹那,却如游龙般的矫健,但立刻又坚定如指着一个方向,把人的心带到无极之境去。
风筝在传说中以为是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的院子里,那家必定赶快把它撕掉。但在我放风筝以来,此说大约已被玩的人忘记了,小孩子有风筝自然拿去放,没有风筝呢,心里总很希望天空能摔下一个风筝来。记得好像是在正月,有一个绿色的水桶样子的风筝,底下垂着一条绿绒绒的细长尾巴,每天清早必定从我家屋角斜飞过去。我真想把那“水桶”拿过来,好像那上面拴着青青的童心飞入如碧海的睛天中去。
【1】选文写了________造型的风筝,把它比作________。
【2】和课文一样,这篇文章也是写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和对____________的向往。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改写成陈述句:
2巧克力、压缩饼干冻得像鹅卵石一样坚硬,难以人口。
写一个比喻句:
3.事业与我同在,亲人与我同在,祖国人民与我同在。
写一个排比句:
22、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大秀场
学校不久会有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进行参观交流,每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都需要一名学生代表来引导和介绍。请你用上本单元课文中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选一处学校内的景物或建筑进行介绍。介绍时可以重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客观具体地介绍相关信息。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