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2025届初二地理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热气腾腾  雪中送炭 一本正经 冲峰陷阵

B.无边无崖  昏迷不醒 随心所欲 含辛茹苦

C.鞠躬尽瘁  面不改色 绞尽脑汁 精卫填海

D.操纵自如  安居乐业 百折不饶 赵汤蹈火

 

2、《游园不值》是一首(  )诗。

A. 咏物诗 B. 哲理诗 C. 春景诗 D. 叙事诗

3、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志敏“清”是因为常常有几百万元经过他的管理,但他没有贪污一分钱。

B.“清”而不“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C.说方志敏不“贫”是因为他虽然不富裕,但他有高尚的品德,品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D.“清”而不“贫”是说被俘后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没有搜到一分钱。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词语补充。

____________ 跃跃______ 胸有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______ ______情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会拼写。

(1)在乡村的小路上,mù tóng( )正边赶着牛,边哼着歌。

(2)暴雨过后,池塘里的水漫上了chí bēi( )

(3)我们要保持kǒu qiāng ( )清洁。

7、《杨氏之子》选自《____》,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风趣,赞扬了 _______________

8、想一想,填一填。

(1)“梅花魂”的“魂”指一种精神,我们还可以说( )魂、( )魂、( )魂。

(2)“缕”做量词常用于细而长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一缕( )、一缕( )、一缕(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捐一个微笑

队伍好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稚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励)。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模(mó mú)样的姑娘似乎被那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款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噘,(竟 竞)哭了起来。原来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着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孩子,你给大家笑一个,你就捐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刹那间,小女孩真的笑了。泪水还挂在眼角上,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bié biè)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径直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一个,两个,三个……我数得清清楚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词。

【2】按要求写词语。

吝啬——反义词______简陋——近义词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乱了方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别扭”是因为______“甜”说明______

(2)“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这句话把小女孩比作______。从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她是______的小女孩。

【5】小女孩离开后,为什么还回过头来认真地摆出一个个甜甜的微笑?( )

A.因为大家都说她笑得很好看。

B.因为她想看看别人都捐了什么。

C.因为她妈妈说捐出自己的微笑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心,所以即使离开了,她仍然希望捐出更多的微笑,给别人带来快乐。

【6】短文中最打动你的是谁?说一说你被打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园。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4、5句与6到12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短文中描写了哪些时间的小河?

3短文中划 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______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A、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B、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C、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自源性文字。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记录。

材料一   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发现一些带有刻粮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最初的龙骨只是作为中药使用,在1899年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京书更早的丈字。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丈,1899 年被学术,定为“甲骨文发现年”。甲骨文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它的发现,有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材料二 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全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材料三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青,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汉宇有动感之美。淀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甲骨文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B.汉字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

C.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袁书早于楷书。

D.汉字的美体现在音、形,义等多方面。

【2】如果有同学想深入了解甲骨文,可以推荐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

【3】(阅读要素)材料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

下面这句话体现的是汉字的_______美。

“轻”字给人飘忽的感觉,“重”字一望而沉坠。

【4】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调缪”。结合材料,写出你对这个栏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     )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       ),他额上(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

【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

【3】“一次又一次”说明了_____

【4】这段话中,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反衬出____

14、①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

【1】以上选段,选自《西游记》回目(  )(只填序号)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B.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联系上下文,猜想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嗛眼:啄眼

B.淬下:坠下

C.乜乜些些:装痴作呆

D.剪尾跑蹄:剪掉尾巴用蹄快跑

【3】读画线的句子,这是对悟空_________的描写。

【4】从选文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品读经典 书香满园”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品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活动要求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坚持每天诵读经典,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完成每周的读书目标

活动内容

1.每天要有15分钟诵读或背诵经典。如利用晨读时间朗诵或背诵古诗文,诵读经典文学著作的精彩片段等。

2.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制订读书目标,列出每周要读的书目,可以是童话、寓言、名人故事、名家名著类书籍。

 

3.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阅读书籍,写读书笔记,可摘抄佳句佳段,也可写读书心得。

 

4.每周由老师组织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共同赏析精彩片段等。

 

5.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参加报刊、杂志等投稿

 

活动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晨读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教室、学校图书馆

展示形式

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展示优秀习作

【1】这份活动计划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

【3】学校制订这份活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 ②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 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④提高全校师生文学素养 ⑤锻炼师生团结合作以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4】阅读并分析这份活动计划,下列与活动计划相符的一项是( )

A.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花15分钟背诵古诗文。

B.举办读书交流会是展示读书成果的唯一形式。

C.周二和周四不需要诵读或背诵经典。

D.学生要先自由阅读经典书籍、写读书笔记,再集中交流、分享读书成果。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饭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用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连哀求。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嘱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_

A.村姑   B.老妇人   C.白发老公公   D.癞蛤蟆

4选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打妖怪,都用了“____”这一词语,表现了孙悟空___的性格特点。

5选文刻画人物时,动词的运用颇为精到。说说下列句子中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过罐子就要动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多处写到了唐僧的表现,如“扯住悟空”“责怪悟空”“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非常生气”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照样子,写词语。

虚实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理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依然 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 显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火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朴 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 风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仔细读短文,依次找出一处带有下面说明方法的句子。

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傣族人家为什么至今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傣族村寨树满寨,花满园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并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1文中详细描写了三个场景,请你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A.可以吃到烧鸭子。( ) 

B.整只烧鸭任“我”吃。( )

C.把手上的油擦在大襟上。( ) 

D.故意把鸭子赶到井里,想烧着吃。( )

3用“   ”画出描写祖父看“我”吃鸭肉的语句,从中可以体会到祖父对我的_________。文中还能体会到这一情感的情节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本文节选自《呼兰河传》,请你为文章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5你认为后来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顺应作者的思路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照样子,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园里边绿油油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8)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

 

 

22、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

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让我们一起编个探险故事吧。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想象的,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和曲折的过程写具体。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