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吾盾之坚”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誉之曰 B.以子之矛 C.吾矛之利
2、下列词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蚱蜢(zhà měng) 樱桃(yīng táo) 河蚌(hé fēng)
B.倭瓜(wō guā) 袭人(xí rén) 水瓢(shuĭ piáo)
C.铰断((jiăo duàn) 两鬓(liăng bìn) 殉葬(xún zàng)
D.楷书(xié shū) 顽劣(wán liè) 涧泉(jiàn quán)
3、但爱鲈鱼美( )
A.但是。
B.单单,只是。
4、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bǎng yí huò shùn xù
(_____) (_____) (_____)
kuā yào jī fěng qīng miè
(_____) (______) (______)
5、辨字组词。
桨________ 纠________ 潮________ 榕________
浆________ 叫________ 嘲________ 容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 è hào( ) dà sǎo( ) páo xiào( ) nínɡ xiào( )
shēn yín( ) xiōnɡ tánɡ( ) jì diàn( ) xuě zhōnɡ sònɡ tàn( )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成尼斯的小艇》中威尼斯是一座_______,_______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
(2)《牧场之国》指的是_______,作者在介绍草原的时候,分别介绍了绵羊、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动物和草原的_______之情。
(3)《金字塔》中第一节以_____(散文 叙事)的方式介绍了金字塔的______;第二节运用了大量的_______等说明方法让人们对金字塔有了实质性的了解。
(4)《乡村四月》一诗中写初夏时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本单元课文的语言风趣幽默,请按要求摘录相关的句子。
(1)巧妙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象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我调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选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让我们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
【2】“说时迟,那时快”是形容_______,此处说明武松___________。
【3】选文描写武松的动作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读这段文字,可以体会到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材料一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报告
经常写错别字 | 经常提笔忘字 | 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 | 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
36.67% | 56.67% | 70% | 1.21% |
材料二
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电脑飞速发展和普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现在,浮躁的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的态度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神奇的汉字》等一系列节目的播出,汉字书写问题重回公众视野。有学者认为,保护汉语,媒体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媒体的宣传是不够的,行政不应缺位。尽管多年来相关部门已颁布多项法令保护母语,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用更多行政手段和措施来保护母语。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二,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失写症: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字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属于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的是( )
A.电脑的发展和普及。
B.人们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
C.人们热衷于综艺娱乐,不爱学习。
【4】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在说明形式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同意材料三中学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10%)
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里擎着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宝石般的泪。
①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写的。(2%)
②这段话写了三层意思。请你用“//”标画出来。(2%)
③概括第二层的大意:(2%)
④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景阳冈》选段,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稍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出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回忆课文并填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喝酒)→( )→( )→( )这四部分内容。
【2】用“ ”文段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中用( )比喻( )。
【3】老虎进攻三招是( )、( )、( ),武松通过三“( )”来应对。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个个都有绰号.试着为下面的绰号找主人。(用直线连起来)
及时雨 豹子头 智多星 浪里白条
林冲 宋江 张顺 吴用
13、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用“______”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标出描写草原“静寂”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草原“热闹”的句子。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 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 ,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羞愧——________ 驱逐——________ 幸亏——________
【3】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我也能仿照这种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
【4】这段文字选自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性水库”,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主要说明它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功用。
【3】把文中画“_______”句中“大多”这两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结尾段介绍的内容,你觉得树林能__________________
【5】习主席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上文,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选段巧理解。
①病人一声不吭(kēng kàng),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chā cā)着汗走过来,由衷(zhōng shuāi)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yūn yùn)过去。”
③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ù shǔ)你的刀数(shù shǔ )。”
④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⑤“七十二刀。”
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kān shèn)称军神!”
【1】用“______”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军神”指的是 ,这是________给他的敬称,还把他比作 。请用“ ”画出医生赞扬他的话。
【3】用“ ”画出文短中描写病人的句子。从他的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人。
17、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节日
金 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围绕“父亲节”,短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2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作者”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主要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句子描写人物的作用。
(1)第①段:“……给我吧!”他立即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节马上就要来临了,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或是送什么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这段文字写出了“我”跟祖父在园子里______、_____和_____的情景。
【2】从“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4分)
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教师水平高,学生学业成绩好。但是南开学校考试难,课业重,学费也很贵。
当时周恩来是跟着伯母过日子,全家靠伯父给人家做工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贫困。周恩来吃穿极其简朴。他常常带一小罐酱当菜吃;学校要求学生衣着干净、整齐,而周恩来只有一件蓝色长衫,只好晚上洗,白天穿。
周恩来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他不仅努力学好每门功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而且课余还读了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书,所以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全校作文会考,周恩来总是名列前茅。
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对他都十分敬重,老师们也对他赞叹不已。他那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体老师的心。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要求学校免收周恩来的学费。学校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1)给文章加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①名列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学兼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句。(4分)
① 勤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不仅……而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为什么能成为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第三小节,用“ ”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1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学生知识的积累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处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写下面的句子。
两只可爱的狐狸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七单元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美。请你选择一处景物,写出它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