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窘迫(jǒng) 窈窕(yāo) B.遐想(xiá) 咀嚼(jiáo)
C.船艄(shāo) 矜持(jīn) D.手镯(zhuó) 颧骨(quān)
2、找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颇负盛名(担负)
B.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C.喜不自胜(能承受)
D.愈是寒(越……越……)
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 )。
A. 唐 叶绍翁 B. 宋 叶绍翁 C. 唐 杜甫 D. 宋 杨万里
4、形近字组词。
溥______ 竣______ 薄______ 艄______
暇______ 骏______ 簿______ 销______
5、结合语境巧填歇后语。
1.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就乌云满天了,这真是“孙猴子的脸——_______”。
2.课堂是老师和我们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不能“_____________——一言不发”呀!
3.审讯一开始,警察就“_______________——单刀直入”,这些匪徒根本找不到狡辩的机会。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2)《田忌赛马》中孙膑帮助田忌取得胜利的方法是________,由此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跳水》中船长用枪逼孩子跳入海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从船长身上我们学到了___________。
(3)《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作者抓住小艇的特点并把________和_________结合起来进行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特有的独特风光。
(4)《手指》中的大拇指外形上的特点是身体矮而胖,_________,一个关节,优点是__________。食指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工作特点是____________。
(5)《红楼春趣》中的“趣”指的是关于____________的“趣”。
(6)《杨氏之子》选自南朝_______的《_________》。题目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的低地 (___________)的原野 (___________)的光芒
(___________)的小鸡 (___________)的奶牛 (___________)的骏马
8、附加题。(10分)
我国有( )个省、( )个直辖市、( )个自治区,( )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的西部开发战略包括(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9、阅读
军神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 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军人做事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的喋喋不休!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些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了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真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伸出手去。
【1】文章虽写刘伯承,但更多笔墨却写沃克医生,其目的是 (可多选)
A.这样能侧面烘托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B.这样更加表现出刘伯承的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C.因为沃克医生是当过军医的外国人。
【2】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 (可多选)
A.因为沃克曾当过军医。
B.这样严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会如此从容镇定。
C.因为刘伯承受的是枪伤。
【3】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填空。
沃克医生“双手却有些颤抖”是因为 _____________“额上汗珠滚滚”、“一次又一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具有 ___________的医德,___________的医术。
【5】请在文中能表现刘伯承勇敢坚强的句子下面划波浪线。
10、阅读理解。
我的房东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他拥有一幢价值三十六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两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②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的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也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
③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资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④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六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⑤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里。
⑥跟他走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⑦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来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烂漫的笑容。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⑧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⑨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⑩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了__________。
【1】第①段写“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独特”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惊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脸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欣然”一词表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B.“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写着”在句中是“表现出”的意思。
C.“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美其名曰”在这里含有自我嘲讽的意味。
D.“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句中把“虚荣心”比作思想垃圾。
【4】对文章第⑦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房东先生说话时“得意”的样子,表现了他捡到易拉罐时满意的心态。
B.“童年时代的儿歌”表现了房东先生本真质朴的性格。
C.房东先生“捡垃圾”是为了重温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
D.本段描写人物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
【5】对第⑧段画“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
B.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的一部分。
C.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作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6】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将文章结尾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栗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yòu xiù)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儿都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满是(斑点 斑驳)。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liě liè)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1】用“ ”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顾客等得急”是因为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___________;“老汪一点儿都不急”说明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3】刷子李为了让顾客放心,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如果老汪也立下规矩,可以怎么说?根据文意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怀念母亲(节选)
①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②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g pín)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2】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弃养”是什么意思?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说一说为什么祖国母亲“频来入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闻言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露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5】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请写一写你自己的幽默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检测台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音符。我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会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黄色的南瓜花。然后我们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忘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的省略号作用是____________,请你再写一句话与“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写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芦苇给“我”带来了哪些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是怎样做芦叶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了春、夏两季芦苇带给“我”的欢乐,试着想象一下到了秋季,芦苇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欢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 )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来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 )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体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見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接。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用“____”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描写,用“ ”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神态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说说他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表明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很严重,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他。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在这个选段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6、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夺枪记
嘎子刚走到院门口,猛然看见两个鬼子,东张西望地朝这边走来。嘎子心想:不好,区队长他们还在屋里呢。要是没准备,双方照了面,一交火,把村里的鬼子都招来就不好办了。
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鬼子们气势汹汹地闯向正房,嘎子跟在他们身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是个官儿,腰间挎着一支手枪。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自从奶奶被鬼子杀害以后,嘎子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支枪,给奶奶报仇。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两个鬼子撞开屋门,闯了进去。一进屋,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惊动了灶边卧着的一只母鸡。母鸡咯咯叫着站起来往外跑。鬼子兵连忙去捉母鸡。母鸡东躲西闪,最后一头钻进西屋的门帘子里面去了。
鬼子兵上前一挑帘子,突然,三把刺刀从里面一起刺出。他嚎叫一声,翻身栽倒在地。原来区队长和战士们刚才听见了嘎子在院子外的喊叫,已经做好了准备。
鬼子官见势不妙,哇呀一声,转身就跑。
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官往外窜,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的一条腿被绊了一下,身子一栽,跌在了石阶上。他一边在地上滚着,一边往外掏那把手枪。
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拍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嘎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甩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冲向了大街。鬼子们纷纷四下逃散,有的被击倒了,有的举手投降……
嘎子紧紧地跟在部队后头,不时回转身来,得意地比试着他刚从鬼子身上夺来的新枪,东瞄两下,西瞄两下,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兴奋的神情。
【1】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此时他的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生动再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画上“_____”。
【5】读了短文,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片段一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小艇》)
片段二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牧场之国》)
【1】边读边想象画面,片段一用了静态描写,通过( )、高大的石头建筑、( )、大大小小的船舶等景物的特征来描绘画面。片段二用了( )描写,主要通过( )和圈里的牲畜来描绘画面。
【2】片段二中,“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选择错误的一项。( )
A.这句话通过描写狗、牛、马等动物跟平常不同的表现,来凸显牧场的宁静。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天暗后牧场上动物们都安静下来了。
C.“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个表达很有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间接写出了牧场上的宁静。
D.作者写狗、牛、马的安静,是想来表达它们跟牧场以及跟自然的和谐。
18、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上面这个片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段,“ ”最合适。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多次运用了“愿意”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拐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早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崔明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并不以为奇,就 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 着他的袖管, 着他的衣襟,直到 出帽子来为止。
那些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的神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儿,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别人看了祖父这样做,也有笑的,可不是笑祖父的手法好,而是笑他天天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す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国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祖父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有删改)
【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
【2】把右面的动词填入文中合适的横线处。 摸 找 抱 撕
【3】文章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的心里“另是一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花园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身体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骆驼咀嚼。(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3、作文(本题40分)
认真阅读要求,完成习作。
习作要求:生活就像一颗百味糖,随甜苦辣,百味俱全,请你以“________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把印象深的细节写清楚,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得抄袭。字数不得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