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宁愿——(________) 关心——(________) 诚恳——(________) 挺立——(________)
(2)反义词。
炎热——(________) 讽刺——(________) 肯定——(________) 随便——(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诗人的笔下,春天里的万物都充满了生机。“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是春雨的复苏:“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是春草的坚韧;“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是春水的清灵;“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是春花的绚烂。
2.《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
3.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苏轼在《题西林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证明了这一点。
4.在古诗词中,“月”常被诗人用来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读过许多带有花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人来鸟不惊”“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
3、对对子:稻草捆秧父抱子 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4分
5、看拼音,写词语,并用“○”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jì mò shū jí kòng zhì qīn xí yŭ shì gé jué
( ) ( ) ( ) ( ) ( )
6、请默写《石灰吟》,并完成相关题目。
资料袋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房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还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等诗句,表现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品德修养指向了祖国历史上的英烈人物。 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之后便入仕为官。他为官清正廉洁,时常着便服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为人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敢于为民请命、抨击权贵。 |
【1】请默写《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资料袋”,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石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生如下棋
父亲喜欢下象棋。那一年暑假,父亲教我下棋。
我们俩摆好棋,父亲让我先走三步。可不到三分钟,三下五除二,我的兵将损失大半,棋盘上光秃秃的,虽然我不肯罢休,可是已无力回天,我输了。
我不服气,摆棋再下。几次交锋,我基本上都是不到十分钟就败下阵来。我不禁有些泄气。父亲看看我,说:“你初学棋,输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输在什么地方。否则你就是再下十年,也还是输。”
“我知道,输在棋艺上。我技术不如你,没有经验。”
“这只是次要因素,不是最重要的。”
“那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不解地问。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不对。你不珍惜你的棋子。”
“我怎么不珍惜?每走一步,我都想半天。”我不服气地说。
“那是后来,你开始是这样吗?我给你算过,你三分之二的棋子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失去的。这期间你走棋不假思索,拿起来就走,失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你觉得棋子很多,失一两个不算什么。”
我看看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
“后三分之二的时间,你又犯了相反的错误:对棋子过于珍惜,每走一步,都是思前想后,患得患失,一个棋也不想失,结果一个一个都失去了。”
说到这,父亲停下来,把棋子重新在棋盘上摆好,抬起头看着我,问:“这是一盘待下的棋,我问你,下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赢呗。”
“那是目的。”父亲不满地扫了我一眼,“下棋最基本的原则是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每走一步,你心里都要非常清楚,为了赢得什么,你愿意失去什么。这样才可能赢。可惜,大部分人都像你这样,开始不考虑失,只想到得。等到后来失的多了,又过于谨慎,束手束脚,所以才屡下屡败。其实不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
我看着父亲,又看看眼前的棋,恍然大悟:人生不就是一盘待下的棋吗?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棋刚刚摆好,还没开场;有的人,棋已经下了一半,得失参半;而有的人,棋已经接近尾声,尘埃落定。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不假思索: _________________
(2)患得患失: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和父亲下棋,“我”认为自己输在________上,而父亲认为“我”输在________上。下棋最重要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下棋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将它的意思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
【4】“其实不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②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______”画出第1自然段中“我”的话。
【2】仔细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把表格补充完整。
起床,刷牙,吃饭 | 兴奋、期待 |
藏在大门后等母亲 | _______ |
跳房子 | _______ |
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 | 孤单、寂寞 |
翻看画报 | _______ |
【3】第1自然段特意写到那天“阳光明媚”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中心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援救。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
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羊。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怖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也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桅杆(______) 简陋(______) 教化(______)
【2】选文中重点描写了鲁滨孙在孤岛上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搭建帐篷中,可以看出鲁滨孙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5段中,可以看出鲁滨孙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窃读记》片断
【1】给短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片断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贪婪”的反义词是_________;“适宜”的近义词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 比作 ,从中看出“我”对汲取知识 。(填一个四字词语)
【5】联系课文说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理解。
“我”快乐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惧怕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了解你的生物钟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杨,因为他们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所谓昼夜节律,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
事实上,生物钟是一门古老的学问。1792年的一个傍晚,法国天文学家德梅朗发现含羞草已经“睡觉”了——它的叶子合上了,而白天时它的叶子是张开的。他感到好奇,如果含羞草持续处于黑暗环境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后来他发现,尽管没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叶子每天仍然保持其正常的规律性变化。显然,植物“知道”太阳的位置,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德梅朗是发现昼夜节律的第第一人。
后来,其他科学家发现不只植物,动物也通过生物钟帮助自身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一天24小时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时间结构,除它之外还有潮汐时间、月亮周期和以年为单位的周期。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受潮汐影响较大。以年为周期出现的现象有候鸟迁徙、鲑鱼洄游、爬行动物冬眠等。还有一些生物的生活周期令人费解,比如珊瑚虫会在繁殖季节满月的午夜一起产卵。后来,科学家发现珊瑚虫体内有一种光传感器,能感知满月时的光线。从新月到满月,在月光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它们体内的传感器基因随之渐渐活跃,充当了满
月之夜产卵的触发器。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找到了哺乳动物生物钟的位置所在。动物眼睛后面的下丘脑有两个很小的区域,现在被称为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只有1/4颗米粒大小,由大约2万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两个区域的神经元连接视网膜,负责对光明和黑暗的周期性反应,被称为中央生物钟。
除中央生物钟外,人体还有很多外周生物钟。201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约翰·霍格尼斯发现,哺乳动物近一半的基因活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他绘制了小鼠12个不同器官中成千上万个基因的24小时表达模式,包括心脏、肺、肝脏、胰腺、皮肤和脂肪细胞,制作出哺乳动物基因荡振“图谱”。
令人惊讶的是,控制基因活性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并不一定来自大脑。如果把肝脏细胞养在培养皿中,它也会很快进入24小时节律。“人体只有一个生物钟”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时。目前的研究认为,人体中数以千计甚至百万计的生物钟,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们独立运行,但又相互通话、相互协调。
【1】人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就是( )
A.分子机制
B.昼夜节律
C.生物自带的时钟
D.生理学和遗传学
【2】“后来,其他科学家发现不只植物,动物也通过生物钟帮助自身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上文 B.引起下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4】根据人类对生物钟发现和研究的过程判断,“外周生物钟”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置是( )
①植物生物钟→②动物生物钟→③中央生物钟→④生物钟网络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5】短文第二到六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A.事情的发展顺序
B.时间顺序
C.发现结果的并列排序
14、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你还能从文中找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搜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改:________被________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3】找出队员们进行救援工作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提示: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物之间的事。如:我和我的同桌,爸爸和电视等等;也可以以想象的形式(寓言、童话等)写两个事物之间发生的事,如:蜡烛和电灯,小溪和大海……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