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灵活运用课内课外的积累,根据要求填空。

“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名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________,按音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

2、而对飞逝的时光,我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一提及这几年来的生活,奶奶就深有感触说:如今的生活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

3、默写填空。

(1)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这首诗写的是_____。前两句写了________,后六句集中写____,诗中没有一个“_____”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之情。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视死如_____   _____苗助长   拾金不_____ 愁眉_____

_____悬河 大惊失__________虎威   不屈不_____

垂头_____气 亡羊补_____ 头头是_____   对答如_____

5、写反义词。  

热闹(   )   便宜( )   外表(   )  

可贵(   )   爱慕( )   喜欢(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7、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A. 欣喜若狂                            B. 信赖和骄傲                            C. 非常坚定                            D. 绝望和悲痛

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__,天涯若比邻。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

【1】发挥想象,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所展示出来的画面。

【2】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逾”字体现了杜甫诗歌“炼字精到”的特点,它的妙处在于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名著阅读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

A.共读西厢 B.香菱学诗 C.桃园结义 D.宝钗扑蝶

10、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旺盛——________   独创——________

2有些桃花心木树苗为什么会枯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人认为什么样的树苗才能长成百年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不按规律来给树苗浇水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概括上述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俗语写下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是如何讲述怎么泡腊八蒜的?“色味双美”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的“零七八碎儿”在文段中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孩子们过年时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成《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增烛,观者就更多。

【1】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搞写灯的,______多,________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shù  shǔ)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chéng  shèng)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6层楼,一百至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huá  huà)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chǔ  chù)、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shù  shǔ)以千计      chéng  shèng

整齐 huá  huà)一      chǔ  chù

2文中运用到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摘抄出句子并写出说明方法,再写出作者运用这种说叫方法写出了民居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走进丽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千米。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淳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形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千米,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千米,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釣的纳西古乐,④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1】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丽江 ______的雪山 ______的灯光倒影

______的峡谷 ______的流水 ______的纳西古乐

【2】用“﹏﹏﹏”画出第3自然段的比喻句,说一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3】抓住关键句,有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文章画线的关键句,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①句______;第②句______;第③句______;第④句______

A.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是全文总起句,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C.是反问句,更深切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D.是段落中心句,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

【4】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_____(动态 静态)的丽江,宛如让读者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其中作者重点描绘的是丽江古城的“________”风貌和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简单介绍了其他迷人的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和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丽江古城的布局为网状。_______

(2)“高原姑苏”的意思是丽江虽地处高原,却有着江南姑苏城的地理风貌。_______

(3)玉龙雪山终年积雪,被誉为地球上“最寒冷的雪山”。_______

(4)丽江最吸引人的就只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生活或学习中,总有那么一个人对我们付出了真情,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动、难以忘怀。请你以“真情自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人物形象突出,情节丰富,描写细腻,行文工整,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