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人物和特点不相对应的是( )
A.小嘎子——顽皮机敏
B.祥子——阴险狡诈
C.严监生——吝啬至极
D.刷子李——技艺高超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信”字与“短笛无腔信口吹”中“信”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信口开河
B.杳无音信
C.信誓旦旦
D.取信于民
3、“雪中送炭”这个词中的“炭”在《再见了,亲人》中具体指什么?( )
A. 热水 B. 打糕 C. 衣服 D. 子弹
4、写近义词。
魁梧( ) 威胁( )
迅速( ) 惊叹不已( )
炫耀( ) 化险为夷( )
5、 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苦(____)绝 任(____)任(_____) (_____)飘(____)舞
(____)(_____)一体 翠色(____)(_____) 千里(_____) (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夫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
(2)雷震的《村晚》中描写幽美的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昌龄的《从军行》写出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郊的《游子吟》中赞扬伟大母爱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根据提示回忆具体诗句。
(1)《游子吟》中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借用“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这句诗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
8、先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养( )处( ) 心惊( )( ) ( )平( )静
胸( )成( ) 肃然( )( ) ( )疾( )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刮骨疗伤(节选)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樊城,不肯退。大家见关羽箭伤加重,便派人四处寻找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华佗说:“我怕你害怕,因此要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后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儿,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了,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过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选文没有运用了( )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关羽的形象。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对“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场的人看到关羽的手臂被切开,而且流了那么多血,被吓坏了
B.在场的人被华佗割开关羽皮肉刮骨的过程吓坏了
C.在场的人的反应与关羽的从容淡定形成对比,衬托出关羽钢铁般的意志
D.在场的人胆小如鼠,看到血吓坏了
【3】选文三次写了关羽的“笑”。请联系上下文,通过“笑”,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①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 ②边下棋,谈笑风生。 | ③骨上的毒刮完了,关羽笑着站起来……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关羽被华佗称为“神人”。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涩涩的香布袋
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事隔多年,但抹也抹不去。
那是“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林州市石板岩村的王相岩。在下山的路上,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儿的孩子正在放秋假,他们所谓的秋假其实就是回家帮助家长干活。”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三大特产--花椒、山楂、核桃。因此,我们特别留心石梯两旁的杂货。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卖香布袋的小女孩吸引了我。她穿着一件大红色外套,脑后随意地扎着一个辫儿,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们走了过去,就对我们说: “买一个香布袋吧,能驱邪气,保平安。”妈妈摸了摸香布袋,问她:“这是你妈妈缝好,让你来卖的?”“妈妈没让我做,这是我自己做的。”“那你这香布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她说:“是我上山采来的治腰酸背痛的中药。”“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啊!”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称赞到。我问她:“你也在放秋假吧!”她摇摇头 说:“我没有上学。”“没上学?”我追问道:“你今年多大了?”“9岁了。”我急着问:“那你怎么还没上学?”她怯怯地说:“我家里没钱。”原来,她是一个因家里穷而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与她同龄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看着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布袋,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个。她卖5角钱一个,妈妈掏了5元钱递给她,她说:“太多了,我找不开。”妈妈一边拉我离开,一边说:“不用找了,不用找了。”我回头向她招手说:“再见!”同时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早日跨入学校大门。
回到家,我仔细地端详着香布袋,才发现上面绣的“桃花洞纪念”5个字中,有两个字的笔画都少了一笔。我想:一定是哪个上过学的小伙伴帮她写的字,她在绣字时,因不识字而漏绣了。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我把它挂在书桌前,让它来激励我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建造更多的希望小学,让全国像她一样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
鉴赏感悟:
这篇文章是写人物的,通过一件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小姑娘商量、勤劳但也可怜,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小姑娘不能读书的深深遗憾,从而一个美好的愿望随机生成,那就是要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到书,能够学习到知识。
文章以回忆性的文字展开叙述,在叙述中阐述了深刻的印象,让人读来深受感动。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________) 宽敞——(_________)
【2】为什么“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让你对小女孩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独自战斗,独自通关
①放学路上,我边走边四下逡(qūn)巡,想找个“称手”的武器——昨天捡的那根树枝太细太脆,第一回合搏斗刚开始,它就断了,害得我负伤落败,哭着回家。
②我慢吞吞地走着,尽可能拖延着回家的进程。在大院门口,我终于找到了一根比较满意的树枝,可是掂量比画了好一阵,还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走进楼道。
③我的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它是我家楼下邻居胡姥姥养的宠物。
④胡姥姥对它爱若珍宝,把它养在楼道里,从来不加约束。楼道里养鸡显然不合适,但那时机关大院邻里关系比较和谐,也没人管。
⑤我们管公鸡叫公鸡,胡姥姥管公鸡叫鸡公;我们当地人喂鸡是这样吆喝的:“咕……咕咕咕咕!”胡姥姥是这样吆喝的:“局……局局局局!”每次看到她喂鸡,我都一面学她,一面扮鬼脸。
⑥鸡也没白吃胡姥姥的,一长大就开始报恩护主,凡是路过胡家的小孩,都遭到此鸡的无差别对待——被啄得哭爹喊娘。
⑦但是这只鸡就住在我的必经之路上,不可能绕过它,因此我的每一次往返都成了斗鸡之旅,一开始我还不太把这畜生放在眼里,短兵相接了不到三次,双方战斗力之间的差距就已像基因差距那么大了。
⑧话说那天中午,我刚踏上二楼,就看见这厮阴森森地蹲在那里。我的肾上腺素嗖一声升到脑门,一面用树枝指着鸡,一面慢慢向楼上移动。鸡一看我竟敢用武器指它,肾上腺素嗖一声就飙上鸡冠,毛一抖,翅膀一奓,跳起来就狠狠啄了我一下。
⑨我急忙挥起树枝还击,它灵巧地避开了,眼中放射出凶残、邪恶而又疯狂的光芒,扇着翅膀抢上前来,不要命似的向我发起猛攻。失了先机的我余勇尽泄,无心恋战,一边盲目地乱挥树枝,一边号哭着往楼上奔窜。鸡跟在后面猛追穷寇,照着我的屁股一通狠啄,一直把我追到家门口,看到我妈出来,才不慌不忙地下楼去了。
⑩它最招我恨的就是这点:欺软怕硬,但凡有个成年人在我身边,它要么昂头踱步,要么低头吃米,一脸世界和平大使的表情。
⑪作为一个堂堂人族,被一只鸡欺负成这样,听起来似乎挺丢人的,但我心安理得,因为这鸡真不是一般的鸡。我姐比我大许多,当年也被这恶棍啄得屁滚尿流。现如今,回想起往事,她说:“当年的我饶是短跑冠军,还是被这只大白鸡啄。其实要说有多痛也不至于——它只是只鸡嘛!怎么咬都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关键是那种白色恐怖!”姐姐推心置腹地说:“它那种邪恶的攻击欲念足以摧毁你的信念,让你忘了自己远比它强大的事实!”我把手用力按在这世上唯一知音的手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战斗力也渐渐提升。一开始,屡战屡败不说,鸡那残暴的目光还常常出现在梦中,害得我屡屡惊醒;后来,我偶然也能逼退它,成功跨过天险,每日的搏击已是家常便饭,胜负都已被我看淡——是的,这只神奇的大公鸡一直活了很多年,我这辈子再没见过这么长寿的鸡。
⑬再后来,胡姥姥去世了,她的家人随后宰掉了鸡。全院小孩奔走相告,孽(niè)畜已除,世道安稳,岁月静好,大家终于得以重享太平。
⑭在这个江湖上,每个小孩都只能独自战斗,独自通关,独自升级。大人们都忙,大部分时候都顾不上管我们,任凭我们独自闯荡。
——作者:蔚蓝 选自《意林》2018年14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爱若珍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走相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短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⑪段中,“用力按”、“重重地”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姐姐有同样的经历而感到高兴,侧面体现了这只公鸡令人畏惧。
B.文章开头描写“我”寻找武器,设置了悬念,再引入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强烈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我”被一只鸡欺负得心安理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人。
D.本文以公鸡为线索,记叙了我童年时和公鸡“斗争”的故事,情节完整,语言幽默,寓意深刻。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兵相接”指“我”和公鸡双方面对面的搏斗。
B.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和公鸡的战斗力不相上下。
C.这句话写出“我”一开始过于轻敌,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D.这句话为下文“我”的惨败做铺垫。
【4】这只公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谈文中第⑨自然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从“我”和公鸡两个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牌......
一个女子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脑,他也苦脑,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和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里,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了啦!他一下子被电住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文中“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挡爸爸。”一句没有标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
B.载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
C.元元开始写作业了,他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把文章的句子抄在下面。(2.5分)
(4)第6自然段中“爸爸不争气”的意思是:(2分)( )
A.家中地方小,爸爸没有能力为孩子买大房子。
B.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C.爸爸晚饭后总到外面去,有时还要妈妈往回叫。
D.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写作的必要。
(5)“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这两个人“苦恼”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6)结尾是“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中“一座洁白的塑像”在文中指什么?末尾用省略号,有什么作用?(2分)
14、①有一天下大雨,体育课没法上,老师带我们在教室里做游戏。他在黑板上画了个圆,说:“谁再来添几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圆代表太阳?”
②太简单了,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随便点了一个人。这名同学兴致勃勃走上讲台,开始在圆圈周围添小线段,像太阳发出的光芒。不料,老师在一旁笑道:“第一笔就画错了!”这名同学一愣,怀疑地看着老师。老师说:“下去吧!”他就下去了。
③老师擦掉小线段,回头问:“谁再来?”又有一名同学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拿起笔,开始在圆旁边画树。才画两笔,老师笑道:“有这么干的吗?”这名同学也是一愣,继而回头瞅老师。老师说:“下去吧!”他也下去了。
④第三名同学走上讲台,二话没说,随手在圆下面画了道大波浪线,远远看去,像是海上升起了太阳。但老师仍然摇头,笑他:“哦!哪会这么简单!”这名同学顿时失去自信,擦去波浪线,凝神思考。老师说:“快下去吧!”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
⑤“还有谁想上来试试?”老师站在讲台上扫视全班,教室内鸦雀无声,再也没人敢去“卖弄”了。这时,老师又笑了,笑得挺诡秘的,说:“好吧,请刚才那三位同学再上来一下。”
⑥三名同学走上讲台,老师安排道:“你,负责说‘第一笔就画错了’;你,负责说‘有这么干的吗?’;你,负责说‘哦!哪会这么简单!’……我每画一笔,你们都得依次将我讲的话说出来,然后再齐声对我喊‘下去吧’!”
⑦全班哄堂大笑,觉得怪好玩的,但不知老师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工作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大圆,然后在第一个大圆周围画小线段 体现太阳发光 在第二个大圆边画树 代表日上树梢 在第三个太阳下画波浪 表示太阳要升上海面 他每画一笔,旁边的三位同学就依次说老师说过的话。
⑧一片嘈杂声中,老师终于画完了。他扔掉粉笔,回头对所有同学说:“好了,画完了,请看,我是按刚才三个同学的构想画出来的,是那意思吗?”当然是那个意思——黑板上准确地表现出三名同学想画的三个太阳。
⑨教室内一片安静。这时,老师又笑笑,意味深长地说:“……”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填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章第⑦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品读短文内容,按要求答题。
(1)用“ ”画出三名同学画太阳时老师点评的话,再想一想,老师点评的目的是 。
(2)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卖弄”在文中的意思是 。
“没人敢去‘卖弄’”的原因是 。
(3)学生画太阳,老师一旁点评,结果 ;老师画太阳,学生一旁点评, 。
【4】读一读文章最后的省略号,请写出老师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著名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有人赞同,有人却不赞同。请联系短文和实际生活,简要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西藏
①祖国的西藏,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②西藏是个高原,那里有无数的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九千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③高原上的天空经常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④高原上( )有许多高山,( )有好些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近处,挨着湖的是墨绿色的密密的丛林;远处,连着天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的雪峰。这些一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⑤西藏高原森林资源丰富。据估计,光是茂密的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亩。森林里的大树很多,有的直径达3米。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就可以载三四十人。
⑥高原的物产,有珍贵的毛皮;有熊掌、鹿脯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鹿茸等珍贵药材。
⑦西藏的地下矿藏,煤、铁、铅、盐……源源不断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人民的生活中。
⑧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如云的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原上游动,丰盛的牧草哺育着成片的牛羊和马群。高原上还有土壤肥沃的平原,青稞熟了,人们跳起欢乐的舞蹈,喜庆丰收。
⑨西藏人民是勇敢、勤劳的人民。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伟大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扮自己的家乡,使它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1】这样的词我能仿写两个。
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④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5】文中画“ ”的句子,把 比作 ,写出了羊群 的特点。
【6】短文中②~④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⑧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 | k________ | w________ j________ |
欺凌 | 羞愧 | 毫无畏惧 |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________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________
(3)作者的描述使罗伯特·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________
(4)拜伦对罗伯特·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
17、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 资本论 辛勤劳动40年 读了大量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勤出智慧。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就可以变拙为巧。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只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1】给短文第二小节缺少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变拙为巧:
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3】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4】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勤出成果”的,请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5】关于“勤奋”的格言警句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18、阅读
西游记(片段)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你是怎样猜到它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一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3】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____,____定心猿。
【4】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3分)
① ② ③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1分)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3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变句式。
⑴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问我:“你了解什么是诺贝尔奖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仿写句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妙笔生花。“经过白求恩的精心治疗,孩子的胳膊治好了……”,请续写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