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语言的妙用,选择最得体的回答。
两位男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他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女士的回答是( )
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吗?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2、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坚固)
B.其人弗能应也(应答)
C.多行不义(行为)
D.孔指以示儿曰(给……看)
3、下列对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作者将感情蕴含在园子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事物中。
B.《月是故乡明》作者用典型的事例和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
C.《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D.《古诗三首》都是单纯描写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的。
4、( )可算作“植物熊猫”。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珍珠鸟》这篇课文再现了人鸟相依的情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出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2、《范仲淹》这篇课文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
3、《左公柳》这篇课文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指生活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这______和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4、本学期,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的几首古诗都表达了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像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嘱咐,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愿,林升“ 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无比忧虑,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的壮志豪情……无不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5、《孔明借箭》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名著《 _________》,课文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
6、我会写读音相同的字。
(1)(huì) 智(______) 描(______) 开(______) (______)报
(2)(shì) 指(______) 装(______) 声(______) 考(______)
(3)(yù) 荣(______) 抵(______) 犹(______) (______)言
7、多音字组词
当 dāng_____dàng_____ 禁jīn_____ jìn _____
8、形近字组词。
陷 _______ 诈 _______ 跨 _______ 楷 _______ 谓 _______
馅 _______ 蚱 _______ 胯 _______ 揩 _______ 渭 _______
沃 _______ 棚 _______ 浮 _______ 挡 _______ 纽 _______
袄 _______ 绷 _______ 俘 _______ 裆 _______ 扭 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昂贵的哨子
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一天,我拿着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只哨子在吹呢。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
回到家里,我得意扬扬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家里被我吵得鸡犬不宁!当我一说出哨价时,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子,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呢!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
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以后起了不小的作用。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我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经懂得了节省开支。
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钻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进政治风云,却因贻误了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同胞的尊重、朋友的友谊,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却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华贵的车马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
“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为了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啊!”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由于没有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估价,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1】文中说“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我”为什么感到羞耻?用“ ”在文中画出答案。
【2】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_,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_。
【3】第4自然段列举了五种典型的为“哨子”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人,分别是__、___、___、____及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
【4】为什么“我”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只“哨子”而付出昂贵代价的人“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中心句,并结合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 “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题。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_______)。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携带(__________) 裸露(_________)
【2】解释下边短语中的字。
①准备就绪 绪:__________ ②气温陡降 陡:___________
【3】快速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整体感知全文,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方括号里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
A. 损害 B. 损失 C. 损耗 D. 损坏
【7】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文章中心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注意中心句通常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我能行。
周瑜取荆州
周瑜当上南郡(jùn) 太守以后,决定讨回荆州。
周瑜想出一个取荆州的计策。他叫鲁肃去荆州对刘备说,东吴替他们取西川,取来西 川当作陪嫁给刘备,然后刘备再把荆州还给东吴。
鲁肃听了,说:“西川那么远,可不容易去攻打。都督这条计策,恐怕行不得。”周瑜笑 着说:“子敬,你太老实了!你以为我真替刘备去取西川?其实我是以打西川为名,叫刘备 不作准备,乘机去取荆州。”
鲁肃同意周瑜的计策,便又往荆州去见刘备和诸葛亮,说明来意。诸葛亮识破是周瑜 的计策,便将计就计,一 口答应下来,然后安排众将作好准备。
鲁肃回到柴桑,告诉周瑜说刘备已经同意了他们的主张。周瑜很高兴,以为诸葛亮这 次真的中了他的计。周瑜任命甘.宁为先锋,亲自率领五万水陆大军向荆州进发。快到荆 州时,只见江面上空荡荡的,负责侦察的军士报告:“荆州城上,插了两面白旗,看不见一个 人影。”周瑜心里疑惑,叫人把船靠岸,带兵来到城下。忽然一声梆子响,城上军士 一齐竖 起刀枪。赵云从城楼上问道:“都督这次来,到底是为的什么?”周瑜说:“我替皇叔去取西 川,你难道还不知道?”赵云说:“军师早已看破你的计谋!东吴想乘机夺占荆州,实在是 妄想!”
周瑜知道自己中计,掉转马头就走。只见一名军士报告说:“都督不好了!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大军,从四面杀过来,喊声动天,都说要活捉周瑜”周瑜听了,怒气填胸,大叫一声,箭疮崩裂,翻身坠落在马下,命悬一线。周瑜在死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接着大叫几声,闭上眼睛,死时才三十六岁。
(改编自《三国演义》)
【1】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计谋后,是怎样将计就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临死时说过什么话?话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面对有才干的强手时,你会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神奇的北极
①北极号称“世界神秘的顶点”。2014年7月,我们随我国的“雪龙”号考察船开赴北极地区,领略了北极的神奇风光。
②打开世界地图,那条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最北端的一条虚线,就是北极圈。北极处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而北冰洋恰好位于北极圈以内,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小、深度最浅和最寒冷的大洋。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北冰洋,像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的仙境一般,汽车能在冰上行驶,飞机也能在冰上安全着陆。
③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吉祥物,那么北极熊就是北极的象征。
④北极熊是世界上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四足食肉动物,身长可达3米,体重有650公斤,相当于两三匹马那么重。北极熊爪子很锐利,撕起食物来十分利落。它特别能吃,一头驯鹿还填不饱它的肚子。
⑤北极熊看起来笨笨的,但它可是个游泳健将。因为它的脚上长着蹼,身上的毛又是防水的。
⑥北极的冬天非常寒冷,找不到不结冰的地方,北极熊没法躲起来睡大觉,所以北极熊从来不冬眠。它身上有厚厚的毛,皮肤下的脂肪层也特别厚,好像穿上厚棉衣,这样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严冬。
⑦刚到北极,你一定会吓一跳,来来往往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人,你还以为到了亚洲的哪个城市。其实,他们是北极最古老的居民——爱斯基摩人, 又称固纽特人。大约4000- 5000年前,他们的祖先从亚洲中部迁移到北极,成为地球上最北的居民。难怪他们和亚洲人一样,头发黑黑的,皮肤黄黄的,只不过因为天气寒冷,体形圆胖矮小许多。
⑧现在的爱斯基摩人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靠捕鱼和狩猎为生。驯鹿、北极熊、北极狐、海象和海豹等,常常成为他们的美食。他们穿的是海豹皮缝制的皮衣,皮靴;住的更特别,房屋呈圆顶形,既防风又保暖,被称为“雪屋”。不过,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雪屋”被有暖气的木板屋所代替。
⑨过去狗拉需橇是爱斯基摩人的交通工具,现在,雪上汽车大大加快了他们的生活节奏。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着陆(zhuó zháo) 亚洲(yà yǎ) 脂肪(zhǐ zhī) 哺乳动物(bǔ pǔ)
【2】第③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
【3】第④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北极熊的____、____、____、____。
【4】“世界神秘的顶点”这个词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填序号)
A.特殊含义;B.特定称谓;C.引用;D.讽刺或否定。
从这个称谓可以感受到北极风光的____。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北冰洋,像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的仙境一般。
B.它身上有厚厚的毛,皮肤下的脂肪也特厚,好像穿上厚棉衣。
C.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6】使用指定的符号(列数字:“——”),在短文中画出相对应的1处句子,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北极熊的哪些特点:____
【7】第⑧、⑨介绍了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保护环境和保护珍稀动物的角度出发,说说爱基摩人如何转变生产方式,会让北极风光美丽永久。(至少写出两个观点)
____
14、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禺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比一比,再组词。_
戈( )晰( )介( ) 疆( )
弋( )淅( )价( ) 僵(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清晰——沉思——严肃——坚强——
反义词:清晰——粗壮——坚强——动摇——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再仿写句子。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仔细读最后一段话,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5、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稀罕________ 顿时________ 分外________ 爱惜________
【2】从“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4】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
【5】文中运用的古诗都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
16、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揪,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选段中用“//”把短文分成了三个层次,即武松打虎的三个回合,请根据提示为一、三回合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动作描写了老虎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写武松“打折了梢棒”,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梢捧的这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每逢国庆节,伟的父亲总是穿上褪了色的旧军装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然后默立,肃穆庄严。
一天,伟的父亲又要爬上木梯,亲手挂红旗。父亲有些气喘, 动作迟钝,臂膀抬不高手发抖。突然,伟看见父亲像根没立稳的木桩从梯子上横落下来。
伟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打氧输液仍昏迷不醒,伟整日守在病床边。
清晨,伟打开父亲床头的窗户时听见一曲国歌奏响,原来是医院举行升旗仪式。清爽的空气携着激昂的乐曲从窗口涌进,狭窄的病房里就有庄严的回响震颤胸口,这时,伟看见一直昏迷的父亲正渐渐苏醒,先是双腿立正似的合拢,接着手慢慢向头部挪,样子像在敬礼, 最后双眼缓缓睁开。
国歌浑厚雄壮,国旗冉冉升起。
伟发现父亲的眼里有了硝烟,耳里有了冲锋号角,那是一场难忘的反击战:在暴风骤雨般的枪声中,伟的父亲终于高高挂起血染的五星红旗,庄严敬礼。
国歌戛然而止,伟的父亲望着窗外的国旗,面带笑容永远闭合了双眼。
此后,每年国庆节,伟像父亲一样把庭院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每逢国庆假,伟的父亲是怎样升国旗的?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从父亲的升旗仪式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
【4】父亲去世后,伟为什么要每年在家门前升国旗?
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石材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选段以_______________为例,写出金字塔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整—( ) 紧密—( ) 锋利—( )
【3】用“ ”画出写塔高的句子,
【4】用“﹏﹏﹏”画出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5】“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整整30年时间。”从这句话加点的字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胡夫金字塔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理解。
弹性水库
①弹性水库,是指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森林。 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万平方米可蓄水 500~2000吨,“水库”因此得名。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弹性”的呢?因为这里的植物不但“吸水器”,还是“降雨机”。
②弹性水库在调节降水不均衡问题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植物体内大约90%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蒸腾水分到大气中,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水分的99%都释放出去。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干燥的空气会变得湿润,使旱情减轻。弹性水库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须人工操纵。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弹性水库,对于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能够改善小气 候。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 到温度和湿度都很适宜。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环境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凉爽、舒适的环境。
【1】弹性水库指的是___________,短文主要介绍了它在___________ 和______两方面的作用。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天旱时,植物的叶子蒸腾水分到大气中,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全部释放出去。( )
(2)弹性水库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须人工操纵。( )
(3)弹性水库会使城市冬天的环境不至于过分干燥。( )
【3】第①段中画“ ”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4】第②段,“植物体内大约90%是水”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题文)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改写句子)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请写一篇作文,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②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请选择一个人,运用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把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来。
请从以上两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叙事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