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词语填空。

竟然果然突然毅然

(1) ( )不出我所料,我们在这次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

(2) 天啊!他( )敢走那条危险的山路。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不管……总是……

(3) ( )围观的人怎样讥笑,达.芬奇(   )专心致志地画着。

(4) 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有美好的理想,最终( ) 不能实现。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淅沥 隆隆 哗哗 簌簌 啁啾  飒飒

雷声(   鸟儿(

海水(   春雨(

秋风(   落叶(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B.她含着眼泪,对我倾吐衷肠,说了很多心里话。

C.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考个好大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课本链接吧。

1.《杨氏之子》选自南胡刘义庆的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逸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______________、机智__________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2.《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__________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3.这个长期贩卖婴儿的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了,真是“多行不义,____________”。

4.爸爸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

5.爷爷挂在书桌旁的座右铭是“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

5、给选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____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__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__想从我这里发洋财__是想错了__我微笑着__淡淡地说__

6、猜一猜。

1.存心不善,有口难言。(猜一字)谜底是:   ( )

2.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谜底是:   ( )

3.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猜一人物)谜底是:( )

7、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描写梅花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形容夏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下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而。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杼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杼声入梦了,一早醒来,织布机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前“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新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体谅——________   坚决——________

崭新——________   快活——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加点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我”的这种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两次对妈妈的呼唤,第一次“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_______

4“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窗外

雨点很很地砸着窗玻璃。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窗户玻璃上流下一道道水痕。我因病没去上学,战在窗前呆呆地看下雨。窗外一片白茫茫,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一个个雨点落在地上,开出一朵朵晶莹的小雨花。一瞬间,雨花消失了,水滴汇入了水流之中。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

是谁打着花伞,穿着红雨鞋走来了?噢,原来是对门曹阿婆的外孙女婷婷放

学回来了。婷婷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她那乖巧的模样,谁见了都回喜欢。我望着她,只见她走到家门口,停下了,看着小水潭,愣了一会儿,回头看看七八步之外的废砖堆,走了过去,捡回两块断砖,垫在小水潭中,踩着砖块走入家门。婷婷真聪明!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婷婷又走出来了。咦,下这么大的雨,她还出去玩?我挺奇怪,就注视着她。只见她撑着花伞,又朝那堆断砖走去。她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用手翻出两块平整的断砖,那起来放到方伯伯家门口,把砖放在水潭中,再踩上去试了试。然后又回头拿了几次,分别垫在张家、郭家、赵家……的门前。这时,雨越下越大,风猛烈地晃动着婷婷的小伞。她放下花伞,还在继续搬着……哎呀,不好!婷婷身子一摇晃,滑了一跤。她吃力地站起来,掏出小手帕,擦去花裙子上的泥,又接着干起来。直到小巷里每家门前都垫了砖,婷婷才穿着又脏又湿的花裙子悄悄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窗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雨点仍在敲打着窗玻璃,只是那声音仿佛变得动听起来,似乎在演奏一首赞美的歌曲……

(1)圈出第一节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把正确的依次写下来。2%

(2)照样子再写两个词语。2%

白茫茫  (   )  (   )

淅淅沥沥 (   )  (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灵巧  (   )   凝视  (   )

(4)判断,在正确的括号内打上 。4%

①“是谁打着花伞,穿着红雨鞋走来了?噢,原来是对门曹阿婆的外孙女婷婷放学回家了。

A:疑问句(   )   B:设问句(   )   C:反问句(   )

②“咦,下这么大的雨,她还出去玩?

A:疑问句(   )   B:设问句(   )   C:反问句(   )

(5)用“——”划出第二节中描写婷婷动作的语句。2%

(6)写出省略号的作用。4%

(1)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   (   )

(2)她放下花伞,还在继续搬着……   ( )

(7)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看到婷婷(   ),反映了婷婷是个(   )的孩子。

 

11、(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诞”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诞”在字典中有以下4种解释:①出生;②生日;③欺诈,虚妄;④放荡。在第一自然段的“诞生”一词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鄙视(   )   牢记(   ) 讽刺(   )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方框里从语言、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为画线段落写批注。

5用“——”画出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并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题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心田上的美丽的百合花。

B. 野草心上的百合花。

C. 百合花心里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价值。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取生辰纲

杨志想赶快催促着运送生辰纲的军卒走过这个黄泥冈,谁知众军卒都在树荫下,横三竖四地躺着不动。

过了一会儿,只见远处一个汉子,挑着副担桶,一边往冈上走,一边唱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军卒们又热又渴,便商量着凑钱买酒解渴去暑。杨志道:“好大胆!没有我的话,怎敢随便买酒吃?”又要动手打人。众军卒说:“我们买碗酒吃,又有何碍,也来打人!”杨志说:“你晓得什么,有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这时,松林里贩枣子的客人跑出来要买酒吃。挑酒的说:“不卖!这位客官说我酒里有蒙汗药!”"他们央求了好一会,买了一桶,每人拿了椰瓢分着吃了。有一个贩枣的客人乘卖酒的收钱的时候,揭开另一桶的桶盖,舀了一瓢便吃。挑酒的汉子去夺时,他便跑到松林里。挑酒的去赶上,夺回来往桶里一倒,盖上盖,把瓢往地上一丢,还抢白了那舀酒的客人一顿。

军卒们见了,都馋得厉害。说道:“这里没处讨水喝,那贩枣子的已买了一桶吃了,我们也买些润一润喉咙才好。”杨志见那一桶酒吃了,这一桶也有人吃了一瓢,都没有事,想来酒是好的,就说:“既然大家都要买些吃,就买吧,吃了好赶路。”

军卒凑了五贯钱要买酒,卖酒的说:“我酒里有蒙汗药,不卖!”老都管和两个官员也多方哀求,杨志也赔了话,这才卖给他们。众军卒买到酒,向贩枣子的客人借了椰子瓢,一会儿,全吃光了。不大工夫,老都管、杨志等十五个人,都头重脚轻瘫倒了。贩枣子的客人卸下枣子,把十ー担金珠财宝,装上小车,从从容容地推着走了。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的天气,我能用以下四字词语描写这种天气: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描写天气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着力写天气炎热,其作用是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B.着力描写天气炎热是为“智取”服务的。

C.着力写天热是因为故事的确发生在这样的天气。

D.着力写天热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短文中有何具体表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

B.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

C.杨志开始不让大家吃酒,后来同意了。

D.在炎热的夏天劫取生辰纲。

【4】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某电热水壶的使用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再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本产品启用前,必须复核电源线路容量,方可使用。

切勿将插座、插头浸水或溅湿,防止漏电,严禁将壶体浸入水中。

严禁少水、多水或无水使用,以免损坏电热管。

水沸时注意外溢,防止漏电。

本产品只限于电热方式煮水,不得启用其他加热方式煮水。

1.小明发现壶体很脏,把壶体洗净后没擦干就直接烧水。 _________

2.小明认为电热水壶里只要有水就可以使用。 _________

3.使用前,小明仔细检查了电源线路容量是否一致,才使用此电热水壶。_________

4.一天,小明家停电了,他就把这款电热水壶放在燃气灶上烧水。小明的这种做法是对的。  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难听的拉琴声。

B. 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有改动)

【1】“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战士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B.战士们没有听清军长的话。

C.军长发怒,战士们害怕。

D.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句中的“贴”字说明(  )

A.军需处长只穿了一件衣服。

B.军需处长的衣服十分单薄。

C.军需处长的衣服很合身。

D.军需处长的身材很高大。

【3】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关系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前后照应

【4】军长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原因是(  )

A.军需处长是他的好战友。

B.军需处长的衣服很单薄。

C.军长十分敬重军需处长。

D.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丰碑。

【5】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七自然段抓住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丰碑”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随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中哪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两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

(2)比喻像潮水一样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难以平静。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句抄写在横线上,并仿写一个排比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  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 妈妈  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  孩子的手里qín qínɡ)着一棵树苗  那是她丢弃的一棵  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bó  báo)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1给第2节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厚此薄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楚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说明孩子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母亲做了什么决定,为什么说是重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联系文中的人物,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积极生活就是爱》,回答下面的问题

积极生活就是爱

韩松落

有段时间,很喜欢法国电影,却对法国电影里总要出现的感到不耐烦。

以法国女歌手伊迪斯·皮亚芙生平故事为主线的电影《玫瑰人生》里,记者向坐在海滩上的皮亚芙发问:您对少女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

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

后来读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书《爱的多重奏》,这是他在71 岁时一次访谈的文字稿。此时的他,清澈洞明,对这种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他所论述的爱,是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人本来是单个的,以单数形式存在,而爱情,却让人从,在这个过程里,人得打破自己身上的封闭,试着通过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两个人的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但这种形式,却是一种更大规模的集体之爱的演习,让从两个人过渡到人民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爱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得靠忠诚去维护,得不停地宣示爱意,尽管在一开始就已经宣布,爱仍然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宣布。而这,显然需要巨大的行动力,需要不断激发自己身上的热情和能量,所以,他所谓的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去爱,去行动,去寄托,去反省,去剔除焦虑,去解决不安,去认识命运,去抵抗死亡。

1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里的,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里的

2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其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示爱的意思是________落实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作者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极的生活就是爱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简要写出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今天是5月13日,好朋友李鹏约刘明下午2点半去图书馆看书,4点半回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请你代刘明给他的爸爸妈妈写一张留言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