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州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根据提示,在句子中填写恰当的成语。

(1) 元宵节到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____________(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2)在自己家里,我们可以____________(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上的展品琳琅满目,令人____________(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4) 当她穿着一身小丑的衣服站在同学们面前的时候,同学们___________(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起来)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使弈秋二人弈 字音:______ 字义:______

(2)孔子不能也 字音:______ 字义:______

(3)孰汝多知乎 字音:______ 字义:______

4、照样子,写一个含加点字的四字词语。

为是其智若与——________   取之——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            gǎn jué            fèi téng             hé kuàng          jiǎo huo     

( )( ) ( ) ( ) ( )

zī gé                    kě kào               bà le                 cāi xiǎng          zhǒng zhàng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如梦令》,完成练习。

1.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

2.词中的   一词表明该作品是回忆性作品。

3.词中的字将一个游兴已尽,陶醉晚归的少女 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以及 之情。

5.《如梦令》是   (作者)的一首词,从词中的日暮可以看出 ,诗人因为   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一句是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重阳随想》,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随想

二月河

①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望,统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②“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此有这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做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③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④“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这个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做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⑤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⑥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⑦我们现在一年要过很多节,我看有两个节是挺好的,一个是儿童节,那是“六一”;一个则是重阳节,是老人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你找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说,他们不能懂——凭什么我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他不行,因为他那个“学问”里头没有这个“理”。

⑧于是,在连吃带玩中,我们心中的爱薪火相传,重阳节的意思就大了。

【1】本文的体裁是(    

A.小说

B.散文

C.戏剧

D.诗歌

【2】把“九月九”叫作“重阳节”是因为(    

A.两个“阳极”之数重叠。

B.两个太阳重叠。

C.九是大数,代表长辈。

D.艳阳高照。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    

A.是人都会老,都有年幼的时候。

B.我是老人别人也是老人,我年幼别人也年幼。

C.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

D.我家有老人,别人家也有老人,我家有幼童,别人家也有幼童

【4】重阳节这天,人们不做的事情是(    

A.插茱萸

B.拜年

C.吃糕

D.登高

【5】第③段中的“收拾”在文中的意思是

A.整顿、整理

B.修理、修补

C.整治、惩罚

D.打击、消灭

【6】第⑤段中,不属于人们盼雨的原因是(    

A.下雨能洗净尘埃。

B.下雨显得朦胧含蓄

C.下雨能带来好收成。

D.雨中看山增添“秋凉”的意味。

【7】第⑦段中的“理”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否定

B.表示讽刺

C.表示引用话语

D.表示着重指出

【8】第④段中的“盲雨”指的是(    

A.滂沱大雨

B.毛毛雨

C.如烟似雾的雨

D.中雨偏小

【9】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D.前后照应

【10】第③段中将外国人去教堂过节与中国人到祠堂祭祖进行对比,请写出这样对比的好处,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年的重阳节,你准备为长辈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插条繁殖。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共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动物的克隆 B. 植物的克隆

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

A.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A. 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 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没有一句台词的角色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节日》的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②“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③“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④“因为我的角色!《节日》里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

⑤“你的角色是什么?”

⑥“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地。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露谈话的内容。

⑦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演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⑧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一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⑨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议论节日的意义。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⑩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蹦蹦跳跳、摆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道:“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父亲”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所有观众的目光。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四十年后,我对那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哪怕你一句台词也没有。

1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报名时______→定角色那天______→排练时______→排练归来______

2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阅读(16分)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 有一次  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  革命烈士之墓  的墓前  我便问老爷爷  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  他看了我一眼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读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经常(   )   精心( ) 安全(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同归于尽:  

音容笑貌:  

(4)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2分)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   作者借她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3)

 

13、快乐阅读。

有太阳味的童年

我的爸爸从来不发火,一辈子总是心平气和的。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

从我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看。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正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中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和事,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童话和民间故事。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间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我们一桶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刚进小学时,我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看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成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围起来。爸爸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蚂蚁会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还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嘲笑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就不愿意去学校了。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庆幸,爸爸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我拥有了一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1】文章写了爸爸用独特的方式教育“我”的四件事,分别是: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在上述的四件事中,作者详细写的是第________两件事,我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发现作者在表达上运用了_____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3段对“我”的恶作剧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6】对于文章的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奏。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那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把引入注目的小提琴发出了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痴如醉……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具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过身来,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击一下,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顿时,四座皆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嘛,各位会清楚的。现在,要以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1)_____ (2)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马上——(   )

昂贵——(   )

非常——(    )

有名——(    )

3回答问题。

  (1)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想看一看那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句中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听众为什么惊呆?听众为什么惊叹”?四座为什么皆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下面有几种理解,请选择正确的一项______

(1)音乐艺术高的人,用不好的琴也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 

(2)技艺的高低要通过比较才能分得出来。

(3)一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决定于他所使用的工具,而主要是看他的技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托米说:“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托米说,他爸爸就和他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1.苏小明对班长说:“我要像你一样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9、把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诗词擂台。

古诗词中写景的句子很多,如(   )”“( )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如(   )   ”“(   )则描绘了夏天的景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