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得意地笑 B.嘲笑 C.轻蔑地笑
D.无可奈何地笑 E.不怀好意地笑
(1)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
(2)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 )
(5)楚王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 )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B.《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与祖父共同劳作的情景,主要表达了能参与劳作的乐趣。
C.《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梅花魂》一文通过写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这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3、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 )
A.回忆往事
B.难忘小学生活
C.依依惜别
D.成长纪念册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宝钗(____) 敞开(____)
恰似(______) 嫣然(______)
土墩(______) 飘飖(______)
5、 在括号里填写同音字。
wànɡ wànɡ wànɡ
(_____)想 喜出(_____)外 (_____)怀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儿子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______________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地底向_____________的地面__________,会有一种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________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向宇宙探索……”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眼泪 ________地说 写得________
________的水 ________地答应 扫得________
8、比一比,组词语。
扑(________)防(________)趟(________)铅(________)
朴(________)访(________)倘(________)沿(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sài shài)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新长征突击手”。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个人的勤奋。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一次,就能知道哪条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本。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了聪颖(yǐn yǐng)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升华的契(qì qiè)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1990年至1993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
荣誉没有使他陶醉(zuì zhuì),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大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聪明(____) 推荐(____) 优秀(____) 发奋(____)
【4】“升华的契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天明要攀登新的高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 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 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 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 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3分)
(2)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分)
(3)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4)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5)给第四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6)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7)你认为青年读书入迷的原因是什么?(3分)
(8)当车子开走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A.就是视觉的眼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1)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____
(2)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____
(3)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____
(4)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____
(5)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____
(6)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____
【2】短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句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什么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这边的火石湾,才是真正的海,①刀一样直切下来的陡岸,全是坚硬的火石,像一道金灿灿的屏障,贴着这陡岸直拔上去的是高高耸立着的火石山。在这刀削的陡岸中间,有一道豁口,下面有五十步长,五十步宽的小天地,铺着黄澄澄的鹅卵石。②豁口两侧的石壁轰轰地响着,迸碎的浪花从两面齐往豁口处喷酒、透着白光,现出一闪即灭的七彩光环。
【1】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的屏障 黄澄澄的鹅卵石
金灿灿的( ) 黄澄澄的( ) ( )的( )
【2】仔细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再填空。
句子①写出了火石湾的_________(静态、动态)美,是从海岸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的。
句子②写出了火石湾_________(静态、动态)美,是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的。
【3】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的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__
【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多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广告语用了成语或俗语?请举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知恩图报
①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lóu lǚ)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②两年前,李勇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他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李勇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李勇去医院,李勇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李勇的病让爸爸身心疲惫。李勇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他在爸爸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他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李勇依然感受着爸爸的温暖和父爱。
③那是李勇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李勇送饭,可是李勇想吃饺子。爸爸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李勇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 )饿坏了吧( )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 )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 )李勇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 。”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李勇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他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李勇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勇康复(fú fù)出院。
④李勇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李勇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guàng kuáng)街,散散步,他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李勇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自己的操心;他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李勇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李勇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⑤李勇爱他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判断对错。
①李勇的病让爸爸身心疲惫,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________
②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李勇送饭,可是李勇想吃馄饨。________
③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李勇战胜病魔的信念,康复出院。________
④李勇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骄傲。________
【4】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写上作者没说完的话。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勇为什么要感恩?他是怎样感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感触很深,联系本文的内容,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颜料坊的孩子》这本书的宣传页,获取有用信息。
(1)“100%的精品”说明________ ,“75%的价格”说明________ 。
(2)这本书的书写对象是________ 。
(3)推荐阅读这本书的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
16、课外阅读我能行。
“墨”与“黑”
谢少萍
一次,张作霖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宴会。
席间,有几个日本人突然提出让张作霖当场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习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实在不好拒绝。他满口答应,令人拿来了笔墨纸砚。
只见他慢慢地来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挥动手中的笔,写了 一个“虚”字,然后落款 “张作霖手黑”,盖上大印。他甩掉笔,得意地望着大家。那几个日本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细心的秘书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漏洞:“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 身边低语:“您把‘手墨’写成了“手黑”应该在“黑’字下面加一个‘土 ’。”
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混账东西!难道我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吗?对付 日本人,手不黑行吗?日本人想要的就是咱中国的土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让他们把土带走呢?这叫‘寸土不让!’”
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人这才明白过来,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1】“墨”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黑色或近于黑色的;②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③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④借指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笔墨纸砚”的“墨”应取第 种解释,“手墨”的“墨”应取第 种解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2) 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 )
17、课外阅读。
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十几岁就去给别人种地,以维持家中生计。
这一天,天气出奇的炎热,陈涉和大家还没干一会儿活就已经hàn liú jiá bèi( )了,于是,他们一起到田埂边休息。想着这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陈涉叹了口气 自言自语 要是我陈涉将来有一天能chū rén tóu dì ( )就不以维持家中生计。
会忘记现在 你现在靠别人吃饭 却想着出头 不是bái rì zuò mèng ( )吗
大家都觉得陈涉的想法有些yì xiǎng tiān kāi ( )。 “燕子和麻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天鹅的远大志向。”陈涉听到大家的话,无奈地摇头叹息道。
后来,他参加并领导了农民起义,成为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第二自然段空缺的地方加上标点。
【3】“鸿鹄之志”从字面上解释是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鹄之志”是成语故事,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写四个。
( )、( )、( )、( )
18、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
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约占25%。第三层是水果,约占20%。第四层是鱼肉蛋奶,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该尽量少吃。
材料三: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短文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一样的“金字塔”。
【2】在数学课上,韩老师经常让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弄明白的数学题讲给其他同学听。你觉得韩老师自己讲题和小老师讲题,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好多女孩子为了追求“A4腰、水蛇腰”,天天不吃饭,只吃水果和蔬菜,她们的做法合适吗?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通过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构成,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19、阅读短文。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1】找出选段中能体现小鸟与“我”逐步建立信赖关系的虚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与小鸟建立信赖关系的过程,“我”有些什么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童年是一首歌,让你尽情歌唱;童年是一支笔,让你尽情涂抹。童年生活中每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每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每一次激人奋进的感悟……都是我们人生永远难忘的回忆!请你选择童年生活中的一两件小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