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选词提空

创举 创造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 )。  

(2)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富有( )精神。

纪念 怀念 

(1)1952年1月2日,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这是永远值得( )日子。  

(2)爷爷非常( )在农村老家的亲友,常常写信去问长问短。

 

2、在横线上填写节日名和相关诗句。

(1)春节:千门万户暗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节: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节: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节: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歇后语你来填

歇后语

实际意义

大水淹了龙王庙,________ 

熟人之间闹矛盾

________ ,净是书

光输不赢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________ 

老虎拉车,________ 

________ 

 

 

5、想一想学过的课文我会填。

(1)我发现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总会带给我们许多感动和启示:学习了《学弈》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善于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人物品质可以通过具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来表达。

(3)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当春乃发生。

,江船火独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__________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的想象。

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___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素:____________   (2)札札:____________

(3)章: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

2《适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解释下列字词。

爱: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

风波:________________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加点的“但”字与诗句中的“但”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明说再也不会撒谎了,愿如此

B.戍守边防的工作虽然辛苦,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规劝。

6课文综合回顾

《江上渔者》是____代诗人_____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之情,这正如《岳阳楼记》里所写的“_______________”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邻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啊,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按要求摘抄语句。

①文中的一句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哪些花灯?请最少说出四种来。你对其中的哪一种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过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骤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用“动词+名词”的形式写出人们除夕的活动。

例:做年菜 穿新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句,在文段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3“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的句子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16599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也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10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选段中共讲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本文鲁滨孙在困难中的表现,联系我们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苦难,应该怎样面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心 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宝贵 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衰退 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鄙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玛丽·居里完成的“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居里夫人心中,人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概括居里夫人一生不朽功绩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来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欣赏。

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wǔ cǎi  bān  lán  (         )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huān  shēng xiào  yǔ (          )。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的进入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的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轻松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的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   jīng  shēn (         )。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        ),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1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成语。

2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清晨进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把最后一句话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14、随堂思考题:

(1)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观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17、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技能:任选一题写。

  1、题目:美好的回忆

提示:六年的小学生活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请选择学校中的

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不少于450字。

2、下面是一篇文章的结尾,请你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补写前面的内容。

爸爸拍拍我的肩,高兴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记得把结尾写上。自拟题目,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