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谜语:(打一字)黑狗不出声________
2.猜字谜。
手把山扳倒________
姑娘出嫁________
走上面________
独生女________
3.看字猜成语
如:晕——晖(晕头转向) 杭——航________ 亚——哑________
迁——迈________ 道——邈________ 记——认________
4.谜语:(打一名家)疑难杂症________
5.谜语:(打一字)有山就像墙壁,有人就像美女,走来还可走去,有手带点东西。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___)呃(____)他惊异得喊起来了(___)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___)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___)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___)
(3)必须把肉(___)鸡(___)鱼(___)青菜(___)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___)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___)按老习惯(___)店铺多数关五天门(___)到正月初六才开张(___)
3、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每空0.5分,共6分)
“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道”的第十一笔的名称是( )。写出含有“道”字的两个不同的成语,分别是:( )、( )“道”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A.道路;B.方法,方向;C.道德;D.水流同行的途径;E.技术,技艺;F.量词。请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
(1)华佗医道高超。 ( )
(2)河道畅通了,下游的人们才有流水浇灌庄稼。 ( )
(3)大山里有许多羊肠小道,真漂亮! ( )
(4)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没人说得过他。 ( )
(5)万道霞光穿破乌云照射到大地上,刺得人眼睛发痛。( )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题词。(4分)
一( )帐篷 一( )轮船 一( )海风 一( )围巾
一( )山羊 一( )荒岛 一( )破帆 一( )火柴
5、填空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
4.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6、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是 代著名诗人 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 ,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请结合古诗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调查内容 | 各项调查情况 | |||
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 | 0分钟 | 10分钟 | 30分钟 | 60分钟 |
30% | 55% | 11% | 4% | |
读物类型 | 卡通漫画 | 小说 | 科学读物 | 各类报纸 |
47% | 36% | 14% | 3% |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该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好吗?如果不好,请提出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________句组成,是围绕________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________而死。
(3)最后指出________。
(4)联系已学课文,举例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
11、阅读专项训练。
寄宿生活的回忆(节选)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西,在当时卖起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一般可贵。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总要千难万试,侯着适当的机会,看中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手臂的两边,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尽管阻碍交通,只得( )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 )在我的筷头,( )着我的演技。空筷子( )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1】下面哪一个标题用来概括这个短文的内容最合适?( )
A.吃鲞鱼
B.夹鲞鱼
C.争鲞鱼
D.让鲞鱼
【2】读到哪些文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请你从下面的角度中选择一个,在旁边作一处批注。
巧用拟人 妙用夸张 善用对比 趣用比喻
【3】将下面的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注集 督视 缩 拉
上面的每个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填入的“________”一词,仿佛让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12、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完成习题。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一)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二)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三)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四)
【1】根据以上“推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罐装饮料易被老鼠啃,只能喝白开水。(____)
(2)生肉买来了以后,建议在水里浸泡。(____)
(3)霉变水果滋生了很多微生物,不能吃。(____)
【2】综合以上“推文”,"江苏疾控”公众号的风格偏于( )。
A.活泼明快
B.严肃冷峻
C.朴实无华
D.优美抒情
【3】有读者认为,这些“推文”的编辑“真偷懶,文字太短了”。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想把以上哪一则微信“推文”分享给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广州岁俗
并不是所有住在广州的人都知道广州旧时过年的情景。现在,什么都简化了,加速了,过年的习俗逐渐变得遥远而陌生。其实,年俗中的种种细节都注入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和愿望。
自腊月廿①三谢灶那天起,广州就开始进入年关了。每天的活动都是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物,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②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初一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先从灶王爷说起吧。所谓“谢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城里的孩子们没见过灶,现已经简化为煤气炉烧菜、电饭煲煮饭了。以前人们认为灶王爷是主管人间烟火的,操劳了一年也该感谢灶王爷。这种感恩之情并不是西方的感恩节所独有,我们早就在传统习俗中体现了。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橘、纸钱等。老人们说谢灶既是感谢灶君,又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见了玉皇大帝后能美言几句,继续保一年的柴米无忧,烟火畅旺。这是多么质朴的愿望啊!
廿四开炸。煎堆、米花,这些香喷喷的年节食品,都是主妇们站在滚开的油锅前,一团团地炸开的。记忆中,这是奶奶、外婆、妈妈、婶婶们的绝活,逢年过节,她们站在灶台前,从容不迫地展示着她们的看家本领。满屋子飘荡着的喜气、香气,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廿五蒸糕。蒸出来的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糖冬瓜、糖椰角、糖椰片、糖橘饼也准备好了,都是甜的。
在众多过年的岁俗中,小孩子最难忘的就是“卖懒”。这是孩子们喜欢的过年节目。“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晩,人懒我不懒。”除夕之夜,孩子们唱着这样的童谣,提着小纸灯笼,三五成群地在街头巷尾走来走去。他们的木屐在青石板上叩出好听的清响。纸灯笼里的烛光在岁晩的街道上一闪一闪的,像孩子们心里的那些小小的愿望。看见“卖懒”的队伍唱歌过来了,其他小孩子也会拿出一盏小灯笼跟在后面,队伍慢慢壮大。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勤快聪明的好孩子,不去做小懒虫。怎样才能把“懒”卖掉呢?乡间习俗是这样的:孩子们沐浴后,一手拿着红鸡蛋或有芽的小芋头,手拿一炷香,唱着“卖懒”歌结伴到井边,把香插在井沿上,然后剥开鸡蛋或芋头,边吃边回家。鸡蛋或芋头吃完后,孩子们就会如释重负地吁口气:终于把“懒”卖掉了。
汪曾祺说过: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回想着广州过年的习俗,那美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
(注释)①廿:二十。②卅:三十。
【1】作者回忆旧时广州过年的情景,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在作者的记忆中,________印象最深,所以写得特别详细。
【2】作者没有把过年的所有习俗详细写出,有的写得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写。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作者不把所有过年习俗逐一介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这句话中的“美”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写出句中“美”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
__________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里,(陈设 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 猛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 shèng )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痛苦 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用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 děi dé de )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骂 责备)她呢?赵一曼趁人不防备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dǎo dào )在锅里,又从另一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时,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 méi mò )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de děi dé )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用下面词语说一句话。
仅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 )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4】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这句话的语气是( )
A. 责备 B. 惋惜 C. 无可奈何 D. 敬佩
【5】为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
A. 赵一曼的故事 B. 赵一曼丢碗 C. 一个粗瓷大碗
【6】文中画“ ”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引文的省略 B. 列举的省略 C. 说话断断续续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题目:二十年后的我
要求: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按一定的顺序表达,语句通顺连贯,结构严谨。
3.字数至少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