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 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学奕》选自________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 。《孟子》记录了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陡峭——________  特殊——________ 送行——________

舒适——________  悲惨——________ 愈合——________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万不____   (2)__知非福     (3)翻____倒柜     (4)____然不同

(5)独出心____   (6)与世____   (7)天____海角     (8)无____顾及

4、读句子。完成练习。

爷爷戴着老花眼镜在灯下看书,感到十分吃力.他感慨地对贪玩的孙子说:“你们是①读书,却不②读书,我们是③读书,却不④读书。”

(1)爷爷的话中四次提到了“好”,其中________读音一样,________读音一样。(填序号)  

(2)说说你对爷爷的话的理解以及今后你将怎样做。

5、看拼音,写词语。

yán jùn____   jūn fá____

bì miǎn____   pì jìng____

kǔ xíng____     chǒu jiàn____

mó guǐ____   zhí xíng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

无声: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   独明: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字眼。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

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

2品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中,“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_______________

4作为结尾段,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朴实的母亲给“我”的踏踏实实的幸福。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能写一写你生活中平淡的幸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泥塘喽,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1读短文,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泥塘是个好地方?把句子找出来。

________

2“听小鸟在树上唱歌。”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试着写出一句这样的话来。________

3“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A.想卖 B.不想卖

4青蛙这个泥塘是怎么得到的呢?想一想,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正月欢乐的高峰,无联是上无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低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动物的羊灯、狮子灯……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道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怎么也吹不天,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西那只是为了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游传》和《红楼梦》,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些戏人儿还会要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看,它就像个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果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富丽堂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梁画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花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起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各指什么?   

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   , 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 它就大吼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分开了,不就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上,快退后一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 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 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   yán_______    yǒu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

34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本单元的主题,理解下面这篇短文。(23分)

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中,10岁的刘胡兰参加了儿童团,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文水人民与日本侵略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对刘胡兰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献身革命的种子。

1945年8月,日(冠  寇)投降,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一个多月后她回到村里担(dān dàn )任(rèn rén)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她积极组织妇女学习,纺线织布、做军鞋、护理前线战斗的解放军伤病员,工作上样样出色。

1946年6月,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这年秋天,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阎锡山的部队也乘机扫荡晋中平川。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文水县委决定留下少数干部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组织上让刘胡兰上山转移,她却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她在敌占区张贴标语、散(sǎn sàn)发传单、收集情报,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石佩怀被镇压后,反动军队开始了疯狂的报复。1947年1月12日黎明,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把所有村民集中到村前的大庙里,母亲让刘胡兰先到隔壁刚生小孩的金钟嫂家中隐藏,当刘胡兰来到金钟嫂家时,屋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为了不连累乡亲们,刘胡兰毅然谢绝了金钟嫂的挽留,向村前的大庙走去。

敌人杀气腾腾,在院子里架起机关枪,摆着一把大铡刀,他们在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一场严(俊  峻)的考验就在眼前,刘胡兰轻轻脱下指环,掏出手绢和万金油盒,郑重地交给了母亲,她决心用鲜血与生命同敌人作一场殊死的斗争。敌人诱逼她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被刘胡兰断然拒绝。敌人恼羞成怒,问她难道就不怕死吗?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敌人要开枪扫射在场手无寸铁的群众时,刘胡兰大义凛然挺身挡住枪口,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杀要(剐 锅)我顶着,不许伤害群众。”刘胡兰昂首挺胸,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万岁!”的口号,走向已被几个烈士鲜血染红的铡刀,壮烈牺牲。

1947年8月2日,中共晋绥八地委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汉字。(3分)

(2)写出反义词。(4分)

贫苦—— 经常—— 保存——   毅然——

(3)读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刘胡兰动作的词语,用“▲”标出,并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6分)

                                                                 

                                                                         

文中画线部分是抓住刘胡兰的     来写的,表现出她的                 的品质。(3分)

(4)这篇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请你写出每个阶段刘胡兰所做的事情。(5分)

当儿童团员时:                                                   

日寇投降以后:                                                   

(5)读完这篇短文,刘胡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分)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一转眼,同学们在小学校园里已经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在这六年里,你有过什么最难忘的感受?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在校园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题目自拟。

温馨提示: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与人名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