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州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丑恶”的“丑”第二笔是____

2、快看,《文言文二则》中,两个古代学生都在学下棋,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两人下棋时的状态?

     

3、腾云驾雾仔细寻,火眼金睛认真辨。用形近字组词,注意别看错了!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翻译。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___

___________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___

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这篇课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______,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__________的主题思想。

(2)《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兑现星期天__________的承诺,由开始盼望中的_________,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__________,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半亩方塘一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鉴:

②徘徊:

③渠:

④清如许:    

⑤源头:

⑥活水: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怎样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7、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把壮阔雄浑的万里河山,形象地概括在短短的十个字中,有咫尺万里之势。请你具体说说后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窗:雕刻花纹的窗户。③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3】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珊瑚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虽然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口和原始消化腔,并具有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珊瑚礁主要是由无数造礁石珊瑚的骨骼构成的。珊瑚礁可以明显地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有效地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为海滩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对于每年都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的海岸及岛屿来说,珊瑚礁的这种巨大的保护作用,是人类所不应忽视的。

  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的领地。这些礁、岛、滩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海区,仅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类珊瑚岛、礁就有几百个,其中很多都是人类长期居住和人类生产的基地,如:我国的南海诸岛。这些珊瑚礁养育出的动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此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地球的生物圈中,珊瑚礁是一种重要的碳吸纳物。有关研究认为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日益增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均与珊瑚礁日趋严重地被破坏有关。因此,这一问题已引起不少国家的重视。

1根据文意,下列对有关"珊瑚礁"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珊瑚礁可以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

B. 珊瑚礁能在看来养分不足的水域内养育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C. 珊瑚礁是由无数造礁石珊瑚的骨骼构成的。

D. 珊瑚礁还能保护海滩,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2下列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珊瑚是一种不具备运动器官的原始动物。

B. 珊瑚是一种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动物,它的消化腔是原始的。

C. 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的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 珊瑚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动物。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南海诸岛就是一种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领地。

B. 珊瑚礁养育出的动植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C. 珊瑚岛、礁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和珍稀物种提供了生长和繁衍的适宜场所。

D. 人类对珊瑚岛、礁天然资源的恶性掠夺,使珊瑚岛、礁受到日趋严重的破坏。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护珊瑚礁,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B. 保护珊瑚礁是一种改变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积极有益的措施。

C. 积极保护珊瑚礁,使之成为人类居住与从事生产劳动的主要领地。

D. 人类应当重视珊瑚礁在地球生物圈内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它,使它免受人为的破坏。

10、阅读理解。

奇妙的蜘蛛网

我回到农村过暑假。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埋没——( )   残缺不全——( )

【2】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

B.承上启下,起过渡的作用。

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的作用。

11、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千米的汉堡拜师学艺。

虽然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意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和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人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潸然泪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个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地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到达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结合选文解释词语。

脱颖而出: 

如泣如诉:

潸然泪下:

语重心长: 

2.选词填空。

果然  居然  显然

(1) 他囊中羞涩,剩下的钱(   )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2) 他博览群书,虚心求教,力争在全国竞赛夺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冠军的宝座。

(3) 一向惜钱如命的他(   )请同事到五星宾馆吃饭,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

(4) 在众人追问下,他支支吾吾的,(   )他在说谎。

3.读句子仿写。

音乐如泣如诉,身世坎坷的感叹,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更有……  

4.反复读读选文,想想是什么使巴赫最终获得了成功?

5.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到达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对这段话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12、阅读《孔子游春》片段,回答问题。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毫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奔流不息”的“息”____________;“或方或长”的“或”____________

2孔子的这段言论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他认为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关于孔子,你知道他哪些信息?请用一两句话介绍他。(至少三点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填一填孔子的一些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  (4)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我能行: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  _____

3写出具体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之情。

14、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 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八儿此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说出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节日:__________习俗: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这支笔难道不是小红的吗?(改成陈述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

【5】我们讨论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修改病句)

【6】这件事是真的。(改为反问句)

【7】天上的星星闪亮亮的。(改为比喻句)

 

16、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创新习作天地。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书法、绘画、小制作、小发明……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你把做某件事情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