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 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______    xì nì______

zhǒng zhàng______     tāng chí______

jiǎo huo______   nóng chóu______

hè sè______     shuǐ gāng ______

2、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庶(    ) 廷(    )

遮(    ) 霆(    )

孝(    ) 饶(    )

考(    ) 挠(    )

3、品析句子。

(1)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这段话中的“慈祥”表现的是__________。父亲前后不同的态度,反映了李大钊对待亲人的________和对待工作的________,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这两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描写,表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出他__________的一面。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①这是对李大钊的________描写,其中两个反问句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通过“坚决”,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______________。通过“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__________

③这段话塑造出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大形象。

4、看图猜三个成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古诗、警句积累。

1.《马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 

2.地震中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应该用《竹石》中的“__________”来鼓励最好。 

3.对于不太能接受批评的同学我们可以用“____”这一警句来劝说。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A. 稀疏    B. 密集   C. 疏远、生疏    D. 开通

2“残酒”指的是(   

A. 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   B. 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 质量低劣的酒   D. 还未消尽的醉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A. 浓睡人   教训语气     B. 卷帘人   责备、焦虑的语气

C. 卷帘人   不耐烦的语气    D. 浓睡人   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A. 初春   B. 暮春   C. 盛夏   D. 金秋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__的现象,第2句描绘_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__

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练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美]马克·吐温

汤姆现在横下了一条心。他又忧郁又绝望。他说自个儿成了无亲无友、被人抛弃的孩子,没谁爱他。也许,等那些人发觉把他逼到这般田地时,他们会内疚的。他一直努力着以便不出差错,好好向上,但人们偏偏又不让他那样;既然他们一心要避开他,那就悉听尊便吧;就让他们为了将要发生的事来责怪他好了——他们就这德性,随他们去!话再说回来了,像他这样一个无亲无故的人哪有资格责怪人家呢?是的,是他们逼他铤而走险的:他要过犯罪的营生,别无选择。

此刻他已快走到草坪巷的尽头,学校的上课铃声隐隐在耳边震响。一想到自己将永远、永远也听不到这熟悉的声音,他禁不住啜泣起来—一残酷的事实怎能不令人难受呢,可这是人家逼的呀。既然他们存心要把他投进冰窟,他只有认命的份——但他原谅了他们。想到这里,他哭得更伤心了。

恰在此时,他遇到了他的铁哥们儿乔·哈帕——他两眼发直,显然心怀鬼胎。不消说,他俩正是“一条道儿上”的朋友。汤姆用袖子擦了擦眼睛,边哭边说自己决意要离开这非人生活的鬼学校和没有同情心的家人,浪迹天涯,一去不回。最后他说希望乔别忘了他。

可巧,乔原来也正是特地赶来向汤姆告别,向他提出这样的请求的。他妈妈因为他偷喝奶酪揍了他一顿,其实他压根儿没喝,尝都没尝过,根本不知道那回事。明摆着的,她讨厌他了,巴望他走开。既然她这么想,他除了顺从,还能怎么样呢?但愿她能开开心心,永远不会后悔是自己把可怜的儿子赶出家门,让他置身冷酷的世界,去受罪,去死的。

两个孩子一边伤心地赶路,一边订立了一个新盟约,发誓互帮互助,情同手足,永不离分,除非死神硬要来折散他们,让他们获得彻底的解脱。接着,他们就开始拟订行动计划。

乔提议去当隐士,远离人群,穴居野外,靠干面包维生,等着终于有那么一天被冻死、饿死、伤心而死。不过,听罢汤姆一席话后,他也认为干犯罪的勾当并不赖,于是欣然同意去当海盗。

在圣彼得堡镇下游三英里的地方,密西西比河宽约一英里多,那儿有个狭长的、林木丛生的小岛,岛前有块很浅的沙滩,这地方是块秘密碰头的风水宝地。岛上荒无人烟,离对岸很近,紧挨着河岸还有片茂林,人迹罕至。于是他们相中了这个杰克逊岛,至于当海盗后该打劫谁,他们倒一点儿也没动脑子。接着他们找到了哈克贝利·费恩,他马上就入伙,因为对他来随遇而安惯了,他反正是无所谓。

不久,他们便分了手,约好在他们最喜欢的时刻——半夜,在镇子上游两英里远的河岸上一个僻静处碰头。那儿有只小木筏,他们打算据为已有。每个人都要带上的钓鱼的钩子和线,各自用秘密招术——也就是照强盗们那样子来偷物什,并以此来装备自己。天刚擦亮,他们就已经在镇子里扬出话来,说人们很快就将“听到重大新闻”,如此这般以后,他们自是得意不已。凡是得到这种暗示的人,都被一一关照“别吭声,等着瞧”。

【1】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

A.洞中历险

B.当海盗去

C.风水宝地

D.浪迹天涯

【2】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①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 )

②体验到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 )

③希望利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处境。(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想去当海盗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海盗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头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的物品: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于他想去当海盗这一举动,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请你用“ ”画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语句。

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但也十分疼他的波莉妈家里。他活波好动,还有着许多精灵鬼点子,而且不爱学习。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怜怜、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给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3“太阳他有脚啊”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我掩面叹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叹息时间过得太快。

B.叹息自己没有珍惜时间。

C.叹息自己不知该干什么。

5“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个句子中的“闪”字能换成“溜”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选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相逢是首歌

我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不久你们就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六年来,我们在一起,日子虽说平平常常,然而,看着你们开始准备行囊,带着憧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时,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像个导游,在与我的团队一起跋山涉水,领略迷人的风光之后,在我与你们友好相识、真心相知后,你们却要各奔东西了。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车子启动,你们趴在窗口朝我挥手,我也同样挥手,心中默念着对你们的祝福—我的孩子们,祝你们人生的旅途一切安好。

人生就是这样聚散离合,来去匆匆。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们互相欣赏,彼此信赖。太多的爱,太多的善,凝结成我心头的感谢。

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或许我对你们要求过严,你们知道吗,老师的严中有爱;或者我不苟言笑,距离你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形象很远;或者我没有深入调查,有些武断,我们之间产生过误会,其实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会烟消云散;或者我过于实际,距离你们心目中的浪漫也很远。但是,我所传递的是真实的情感,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

感谢你们,我善良的孩子们。从你们甜甜的笑容和对我的爱中,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圣洁与美好,让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感谢你们,我聪慧的孩子们。那些从你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清纯的世界。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这是我们的约定,永远的约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向往—_______领悟—_______传达—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句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从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师回忆了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你照样子,提取中心词来回答。

(1)要求过严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4】“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句话中“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题《相逢是首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和同学们的相识就像是在创作一首歌曲有人作词,有人作曲共同歌唱。

B.在老师的眼里,与同学们相逢就像一首歌,满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包含了丰富的感情。

13、课外阅读拓展。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有了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它们却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释放——_____)   柔软——_____

2请说说你对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1骆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2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3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4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5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6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7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8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9“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10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11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2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3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4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15“谁?”

16“骆驼呀!”

17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18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9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0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第6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

2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

3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________

A. 第1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 第2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 第3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 第4段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 第10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 13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4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样子写句子。

例:托米说:“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托米说,他爸爸就和他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1.苏小明对班长说:“我要像你一样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①你是最出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我们送你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字句)

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桃花心木不是一种普通的树。(肯定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C.这场电影,我不能不去看。(反问句)

这场电影,难道我去看吗?

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叹句)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吗?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25分)

  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对手吗?你和他(她)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呢?请你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迹端正,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