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与“恨不得”中的“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报仇雪

B.之入骨

C.怀在心

D.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家井然有序地进入了电影院放映厅。

B.听到他取得了朗诵比赛第一名的消息,同学们感到惊恐万状

C.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论遇到什么事都镇定自若

D.战士们个个笔直地站着,纹丝不动

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变化多(原因)

B.从容不(急促)

C.无忧无(顾虑)

D.没完没(结束)

4、和“倘若”意思最不相近的词语是(   )

A.如果 B.假如 C.若干 D.假设

5、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只填序号)

1和:A.hé  B.hè  C.huó  D.huò

( )     平( )

面( )   药( )

2应:A.yīnɡ  B.yìnɡ

当( )    答( )

( )   该( )

3剥:A.bāo  B.bō

皮( )    削(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一吹,嗯,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B.大家呆呆地立在河沿上。

C.窗口边的旅客都不谋而合地伸手去抱他。

D.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7、下面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B.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C.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D.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看图写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我选择第____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这首诗歌的第一句话用“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桦树______的特点。

【2】画横线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3】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现出对桦树一身洁白的喜爱

B.白桦“涂上银霜”是指冬天冷,人们给白桦树刷了一层石灰水来保暖

C.“玉立”写出了白桦的挺拔,表现了它的气质高尚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棵树一座楼

①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②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③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题目中的“树”指的是      ,“楼”指的是      。第①②段有两个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四字词语是            

【2】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本段前面哪句相照应?用“   ”画下来。

【3】用“﹏﹏”画出第④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树冠比作          ,因为它能为建设者送来凉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1廉颇为什么要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一再避让是出于什么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听说了相如的话,立刻负荆请罪,这说明他受到极大的触动,请你描述一下他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既赞扬了蔺相如 ,也表彰了廉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  )在桥底中央,左手(  )起炸药包,(  )住桥底,右手猛地(  )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1选段括号里分别填入动词,最恰当的一是( )

A.立  举  抵  拉 B.站  拖  顶  扯 C.站  托  顶  拉

2用“ ”画出描写董存瑞神态的句子,这表现了董存瑞 的精神。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香山的红叶(节选)

叶君健

树叶,在我们的联想中,一般总是跟“青枝绿叶”这个词儿分不开,而这个词儿又总是跟春天和夏天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在春、夏两季,“青枝绿叶”的景象才会出现。而秋天到了,天气一变,这些叶子失去了它们的绿色,整个气氛也就会变得凄凉、萧瑟起来了,人们也就会感到一年的全盛时期过去了,一年快完了!

但在北京西郊的香山,情况却不是如此。这里除青松外,几乎满山遍野都是黄栌树。秋天一到,天气变凉了,再打几次霜,树叶就变了颜色;起初变得有点发黄,然后由黄逐渐变红,远远看去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花。由于“红花”开得密,那些苍褐色的枝条也看不出来了。这景象给人的感觉不是“一年快完”了,而是一年的“全盛时期”刚刚开始。这也是香山与别的任何山所不同的地方。

人们一般把这里的黄护叶叫作红叶,但它在人们的感官中所造成的印象却是“红花”。住在北京的人,一到了秋天,只要能腾得出时间,如星期天,总喜欢到香山去远足。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林绿。荫深,第二个星期天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喜笑颜开,处处是“红花”一片了。别的地方已经有点凄凉萧瑟,而这里却正好是艳阳天——色调比较浓的一种艳阳天。这确实是一种不寻常的变化,给人的感官带来一种惊奇和快感。这种惊奇和快感是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

假如你登上这里最高的山峰“鬼见愁”向前望去,下边西南山坡上所铺开的一片红叶所展现的,不就是浓浓的“艳阳天”的景色吗?它究竟占了多大面积,无人估计,因为它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尽。它比樱花更红,比桃花更密,在一定的距离外看它,它大红锦簇,哪里的春天也比不上它热闹。背后山上的青松,在它衬托之下,也更显得特别青葱郁茂。在秋高气爽的晴天里,从朝霞初起到夕阳西下这整段时间,它们交相辉映,会向空中反射出种种奇丽多姿的色彩。“红花需要绿叶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这样说,而这里的情况却正好相反,那些深绿色的松叶倒要红花来扶,才能突出它的郁茂和清新的美。红叶和青松,在这种特殊场合相互衬托出来的一种浓淡相宜的美,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秋天里的春天”。在这种季节,这景象大概是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很难看得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交相辉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淡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红花”“鬼见愁”“红花需要绿叶扶”所加引号的作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A.引用的部分   B.特殊的含义 C.特定的称谓

4入秋,香山的黄树叶颜色由_______变为_________,而香山色彩则由______变为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说说香山的红叶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天里的春天”指什么景象?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是“秋天里的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芦花鞋(节选)

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1文中最能凸现天气寒冷的词语是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三个描写天气寒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文中加点字“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引文的省略 B.表语意未尽 C.表列举的省略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体会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 一直糊到胳膊肘。

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①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动我要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打算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可开心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你用心欣赏过自己吗?其实,你的身上有很多优点:聪明、能干、懂事、善良、孝顺、有爱心……让我们来夸夸自己吧,写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你的某一个优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