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才能让水壶里的水热得更快?( )
A.把壶底做成波纹状。 B.将壶盖打开。 C.将壶嘴打开。
2、(本题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麦秆 竹杆 猪肝 B.俊峭 俏皮 陡峭
C.涣散 焕想 轮换 D.哺乳 捕获 黄浦江
3、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如怨如诉的笛声,霎时把我们带到了旧社会那苦难的岁月。
B.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了教室,我临危不惧认真答题。
C.这两篇文章好像春华秋实,各有所长,不能相提并论。
4、《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
A.英国金斯莱
B.英国刘易斯.卡罗尔
C.瑞典林格伦
D.英国詹姆斯.巴里
5、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下列四首古诗哪一首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 )
A.《蜂》 B.《墨梅》 C.《塞下曲》 D.《芙蓉楼送辛渐》
6、对于现代诗歌的特点,说法有误的是( )
A.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D.字数相等,大致押韵,讲究平仄。
7、下列诗句中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的情感一致的诗句是( )
A.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B.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8、读拼音,写词语。
yòu g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ǐ tú
( ) ( ) ( ) ( )
chǔn shì fǎn huí hǎi’ ōu biān fú
( ) ( ) ( ) ( )
bǔ zhuō fēi’ é wén zi bì kāi
( ) ( ) ( ) ( )
mǐn ruì líng dang cāng ying jiē kāi
( ) ( ) ( ) ( )
bàng qiú mào zhàng’ài wù yíng guāng píng
( ) ( ) ( ) ( )
yú bù kě jí qì chuǎn xū xū
( ) ( )
9、课内阅读。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这两个小节分别从静、动两个方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到“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呢?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两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
【4】这篇文章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迹,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的精神。
11、课外阅读。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把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大哥哥,你把伞拿错了,这把才是你的!”我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照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小姑娘的( )进行描写。
A.外貌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E.心理
12、阅读《猫》片断,完成习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许多“吧、啊、呢”等语气词,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内容写出了猫相互矛盾的特点,请照样子再写一种动物或一个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家乡的小河
(1)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2)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3)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4)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5)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狂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6)家乡的小河啊,真美!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真空。
宁静——(__________) 入睡——(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家乡小河的美。分别写出了早晨小河_________的特点;中午小河_______的特点;傍晚小河__________的特点;夜晚小河_________的特点。
【3】读第(2)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主要通过____和______的描写来表现中午小河的活泼。
【5】第(5)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窗
我最喜欢从窗子里看外面的景物。
四岁时,我家住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从窗口往外望去,一派江水,茫茫东去。早上雾很大,看不到对岸。中午却异常晴朗,一目了然,连太阳岛都看得清清楚楚。夜晚,坐在窗口看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倒也十分有趣。沙沙沙,一群鱼儿游过来,水中的玉盘破碎了,一会儿又合拢了。
五岁时,我从武汉坐客轮去重庆。从窗里眺望长江,江面平静得很,像面镜子。远处的龟山和蛇山的轮廓十分清晰,我还看到了黄鹤楼。大小数百只渔船,停在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跟煮饺子一样。
六岁时,我又同爸爸坐火车到北京去。我又选择了靠窗子的座位。窗外是辽阔的华北平原。火车疾驰,铁路两边的树木飞快地向后倒退。晚上,火车的轮子唱着欢乐的歌曲。这时欣赏窗外的景色,更是别具风味,远处的灯火就像一朵朵金花、一颗颗金星,点缀着大地,构成一幅神奇的图画。
多少年过去了,但是我仍然喜欢倚着窗子向外看。窗外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每年我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窗子已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分不开了。
【1】第2自然段是按照 __________ 顺序写的。
【2】“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作者想到了__________。“我每年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面上看是写___________,实质是写透过窗,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美景。
【4】本文和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窗”来写的,本文表达了_______。本课课文则表现了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这里的天真是蓝啊!蓝得____。(比喻句)
(2)没有铺路人的奉献,哪有游人的欢乐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
(3)在四百米的比赛中,我首先第一个到达终点。(修改病句)
____
(4)弯弯的小路穿过密密的桦树林。(缩写句子)
____。
(5)只要你勤奋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
16、修改下列句子中有毛病的句子。
①斯塔笛家并不丰富,卖不起多少书,可他把用心积累起来的每一个铜子儿,都花在了书店里。
________
②队员们使劲抓住绳子用力向后使劲拉着。
________
③同学们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拿着手上的杯子。
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18、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四(1)班学习成绩是李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练笔。
冬天的乡下人家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写一个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