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店老板)

B.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顾客)

C.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医生)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公章)

2、以下加点字与“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含义相同的是(   )

A.医科大学的学生经常做剖小白鼠的实验。

B.夏天的午后,喝一杯凉凉的酸梅汁,真渴啊!

C.这道题应该怎么答?请你把详细的步骤告诉大家好吗?

D.你这种做法真令人不

3、“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联应当是(     

A.半帘花影月笼纱。

B.烟淡烟浓远近秋。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近水远山皆有情。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趣味成语填空。

1.开门见____穷水____心竭____不从____满意____智多___

2.____丝不苟+____霄云外=____万火急

3.________门-________刀=________

5、比一比, 再组词。

________   垫________   仪________   踢________

________   热________   议________   赐________

6、字谜游戏。

1.你一半,我一半。____

2.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 ____

3.大雨下在横山上。___

4.一条狗,两个口。___

7、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

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

诗的前两句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后两句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荒凉   D.离愁别恨

8、猜字谜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_______

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_______

3.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________

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_______

5.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________

6.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右边靠。_______

7.一点不出头。_______

8.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________

9.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________

10.多出一半。________

11.苏东坡去拜访一位朋友,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他犹豫了,不知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这时,恰巧有位老人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苏东坡便上前询问。谁知道老人听后一言不发,却转身躲到石头后面,又露出头来看着苏东坡。苏东坡感到十分不解,心想:这位老人既不指路,也不答话跑到石头后面看着我干什么?继而一想,恍然大悟。然后朝老人暗示的方向走去。那么,他该走哪条路呢?是左还是右呢?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写出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动作:摘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

10、阅读。

探望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班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远。我常想找个机会给他们的思想来个彻底的转变。机会终于来了,有位“封建”的小队长生病了。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

那天下午,我收拾起书包,拔腿就向医院跑去。可到病房前我犹豫了一下,女同学去探望男同学,真有些不好意思呀!但是“要下决心改变男同学的思想”这个念头给我增添了力量,我迈上一大步,推开了房门。

他的神情真使我好笑:他抬起头看见是我,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我笑着走上前,说:“怎么?不欢迎我来吗?”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我笑着问了他的病情,告诉他学校里的一些情况,谈得还挺投机呢。最后我对他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怎么会来看你呢?”

“我就是想破破你们不理女同学的规矩,今天我们的谈话不是很好吗?”

他摸了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老师用激动的语气向大家讲述了这件事,末了说:“沈敏这件事做得真有意义,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的眼光向我投来。这眼光不再包含着嘲笑、惊异,而是包含着赞赏和钦佩。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规矩( )       ( )       ( )

【2】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句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

(1)他抬起头看见是我,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结合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身旁。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柔软的枝条随着春风跳起了欢迎春天的舞蹈。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呀!最吸引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小河旁。孩子们在河边放风筝。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举着风筝,有的牵动长线把风筝徐徐送上天空。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花儿,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

2写出表示颜色多,色彩鲜艳的词语2个。

1)从文中找出1___________2)自己写1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意思。

柔软的枝条随着春风跳起了欢迎春天的舞蹈。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作者告诉我们春天在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画出表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12、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1文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2文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的这些事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段,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迈进后园,( )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       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动物的“葬礼”(节选)

①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倒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为其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②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领下死者送到山体深处,雄象们用象牙掘送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者的尾巴吹动,它们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它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绝望地重新将其掩埋。

1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物的“葬礼”,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句子,再填空。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为其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1)句中的加点词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动物以____________

(2)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动物的“葬礼”有何特点?说法正确的打“√”,说法错误的打“×”。

(1)所有动物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___________

(2)动物的“礼”形式各种各样。___________

(3)动物的“葬礼”都采用土葬的方式。  ___________

(4)文中这几种动物哀悼死去同伴的方式各不相同。___________

4现在,仍然有很多动物面临被捕杀的危险,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残害动物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试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1段话是围绕“___”来写的。其中“___”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___;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___;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___。“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从侧面说明___,也说明___

【3】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___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___。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更衬托出了小艇___,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___

【4】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7、听短文两遍,完成练习。

①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②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③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丢失了冠军的奖杯。

④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傅,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傅看,并请求师傅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中,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⑤师傅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⑥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傅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傅请教。

⑦师傅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⑧师傅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条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⑨在夺取成功的道路上,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有两条路:

⑩一条路是侧重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欲找出对方破绽,给予致命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另一条路是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就是故事中那位师傅所提供的方法,更注重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听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中途不幸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们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王后的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王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

1读画“   ”的部分,展开想象,格列佛是怎么赢得小人国国王和人们的好感的?编一编,不少于50字。

_________

2读画“﹏﹏”的句子,展开想象,写写格列佛逃跑前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的启示

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是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雪期间,应该行驶的车辆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某日,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qīn qīng)蚀的。”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工程为什么这么不结实?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放下铲子,指着远方的山头说,“(  )你有kōng kòng),(  )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多倍的岩石(  )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  )有一点小裂fèng féng),被它渗进去(  )可能会遭到大麻烦。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一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fán fáng)不胜防啊!”

“谢谢你给我的启示。”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dáo dào)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应是(  )

A.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要……就……

B.只要……就……   即使……也……   如果……就……

C.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要……就……

3联系上下文,给“胜”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写出几个带有“胜”字且含义相同的词。“防不胜防”中“胜”的意思是____

A.打败     B.胜利     C.能够承受的     D.景象壮观的

与“防不胜防”中的“胜”意思相同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路面不结实,所以连冰雪都能将它损坏,是这样吗?请你具体地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雪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根据下列提示与要求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习作。

记一件_________的事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有趣、难忘、后悔……)。

(2)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写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情感真挚。字数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