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榜文:古代指文告。

B.郎中:古代的医生。

C.客舍:古代的旅客。

D.墨客:古代指文人。

2、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头(quán)   牌(dùn)     牙(

B.ɡōu)    船cānɡ)   脸()      动(niǔ

C.)      挑dòu嘴(liē)    准(miáo

3、下列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训斥——表扬 交错——交织 着急——从容

B.黑暗——光明 平凡——伟大 自由——拘束

C.寂寞——无聊 潮湿——干燥 漂亮——难看

D.暖和——寒冷 悦耳——刺耳 想念——怀念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照例子,填上以动物喻人的三字词。

例: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应声虫)

(1)比喻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_______

(2)比喻有才干的人。(______

(3)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_______

(4)她的歌声甜美动听,同学们都叫她(_______)。

5、请认真读句子,并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汉字。

2020年的新年非常tè shū______,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武汉告急!在这万分jǐn jí______的关头,84岁gāo líng______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bēn fù______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见过太多温暖。请战书上密密麻麻的qiān zì______,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战士写给家人的信……他们与深爱的亲人相离,与juàn liàn______已久的家乡相望。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令我们sù rán qǐ jìng_________

6、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 )     ( )   ( )   肥体壮( )

( )     ( )   ( )   辽阔无(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分类。

愁眉______)(______  眉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全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表现神态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2)表现心理活动的: _________

8、 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聚拢——(   ) 光滑——(   )

(2)反义词

  漂亮——(   ) 平常——(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感悟。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zhuì(   )下悬崖。

②上校一声不kēng(   )地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páo xiào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   )虐,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露出cí xiáng(   )的微笑,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③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miáo(   )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愣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根据拼音,将文中空白处相应的字词写在下面。

zhuì(___)下悬崖  一声不kēng(___)    狂风páo xiào(____)

sì(___)虐      cí xiáng(____)的微笑    miáo(____)一眼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高尚品质。

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包含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儿也不像他皱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jiān 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luò lò lào lào)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 惊讶)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 闪现)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用“/”画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合适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皱皱巴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加点的词,再仿写一个句子。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怀念他的句子,并说说人们为什么怀念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1)照样子,写词语。梨黄    ________、________

一模一样    ________、________

金灿灿    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一转眼——________         凶猛——________  

(3)照样子,写出马变化的句子。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看着看着,________。  

(4)填空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一会儿说明了________,这段文字写出了火烧云________的特点。

1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甲)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乙)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语段(甲)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乙)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我”居住的朗润园风光“绝妙”,目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甲)(乙)两个语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甲)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语段(乙)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B.语段(甲)写了园子里的动植物自由生长的情况,借以反衬“我”的童年生活没有自由,只是在祖父的园子里瞎逛

C.读到语段(乙)中“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这句话时,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4完成填空,并仿写。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 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动作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 描写。

①语言 ②心理 ③动作 ④景物

【4】这段话通过一系列动词, 展现了武松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三顾茅庐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只好带着关、张怅然离去。

过了几天,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开门的还是上次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等了好几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

1“顾”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再查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画。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照管;注意。“三顾茅庐”一词中“顾”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归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怏怏而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通过对张飞的__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4“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写的是文中的_________

5短文内容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知道另外三部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在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政治上易变的人物。在自然界中,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变色龙在热带的丛林中生活,一般是不易被人们发现的。如果你把变色龙从绿色树枝上移到大树干的黄褐色树皮上,你就会发现:转眼之间变色龙的体色就由绿色变成与树皮一样的黄褐色,与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变色龙缘何有这么高超的伪装术?动物学家们经研究才弄清楚,原来在变色龙颗粒状表皮上的真皮中,有着许多特殊的色素细胞,它们在变色龙神经的支配下,可以伸长或缩短来改变颜色,从而使身体与环境协调。变色龙改变体色的机能启发科学家们深入地研究它。人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模仿变色龙,制造出一种可以随环境改变色彩的涂料。如果真能成功的话,那这种东西在国防上必将会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

(1)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内容看,变色龙这种动物之所以具备变色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3)“变色龙缘何有这么高超的伪装术?”一句中“高超的伪装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 ”部分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歌颂了毛泽东主席怎样的品质和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①A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对句A描写王熙凤的出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风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D.写王熙凤出场,是用了先声夺人——人未到,声先到的手法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的打扮恍若神妃仙子,体现了她的尊贵,也流露出了她的俗气

B.“彩绣辉煌”概括写出了王熙凤装扮的特点,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的爱美之心

C.体现了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特征,写得十分得体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选文通过第1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和句B的____________描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如果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只为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父女的表现

______

皱眉不适

一番对话

“我”的心情

疑惑

______

______

 

 

 

2“成全善良”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姑娘______这个行为,另一方面指的是老人______这个行为。文章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______,手有余香。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人送我一株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立大学上学。

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从一个应征工作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房租是大问题,工作也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正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

他的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但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抚弄了一下。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仍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人愉快,那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只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感悟,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其中珍宝似的表现了金发青年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那株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过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先讶然忍不住笑了”,“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债是有可能归还的,将以怎样的方式归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例如:

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22、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美丽的      

要求:写一处景物,如公园、果园、校园、田野等,要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把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地方写详细,写具体。写出景物的动态、静态,并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