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耐人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体会

B.意味;情趣

C.味道

2、下列关于古诗词,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查子·元夕》作者为欧阳修,词中出现的节日为元宵节。

B.“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守边将士征战沙场的艰苦生活。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在江苏省常熟市。

D.“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写出了大雪之后群山的美景。

3、下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怨(mán) 强(miǎn)

B.唬(xià) 门(zhěng)

C.门(fèn) 五(yuè)

D.宝(zàng) 淋淋(xu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夸耀他盾牌___________,又夸耀他的长矛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何如?”那个人答不上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贯注  ____________铁  气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下  ____________胸  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10分)

初出茅庐(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闻鸡起舞( )

完璧归赵(   )  草船借箭( )

负荆请罪( )  图穷匕见( )

破釜沉舟( )  煮豆燃萁( )

 

7、照样子写词语

1.得意洋洋(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巴巴(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帮助你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__________;②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词语,________;③借助_______了解人物;④结合看过的___________,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_________(朝代)________(作者),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书中的一个经典故事_________,认识了_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的曹操,______的鲁肃。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经典故事,如“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等。    

(3)《景阳冈》写的是广为流传的“__________”的故事,   让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武松。这个故事选自《____________》,这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作者),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及时雨”________、“豹子头”________、“智多星”______、“小旋风”_____、“行者”___________等,

此书中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等经典故事。  

(4)《猴王出世》选自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作者),该书描写的是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一路斩妖除魔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此书中的经典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楼春趣》选自_______(朝代)__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__》,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你认识了____________的贾宝玉。我知道此书中的这两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仔细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

一朵蒲公英

①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她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仍然使我难过。

②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院里的玫瑰花枝繁叶茂。我们来到大榆树下,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花在草地里开得到处都是,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草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④“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⑤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⑥“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以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怀里哭了。

⑦“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叙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⑧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⑨这是一朵蒲公英,它的金黄十分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口袋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我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中。

⑩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请从文中找出反映“我”心情变化的三个词语,填在题卡上对应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快)

2短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

A.说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B.表达“我”非常喜欢蒲公英。

C.预示“我”的心情即将发生变化。

3“我”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由____换成了______,调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开始,“我”不同意拔掉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珍藏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母亲借蒲公英想告诉“我”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车联对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一日,两人同坐一辆车,浏览长沙市。车驶到湘江的橘子洲,毛泽东触景生情,吟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该联出的都是眼前情景,将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而且谐音,一时要想对出下联,实在不易。

轿车离开橘子洲开往市内,不久到了天一阁。这时,周恩来看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受到启发,立即对出下联:

天一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周恩来对的下联十分工巧,也是一地名,而且谐音,毛泽东听后,很满意地点点头,会心地笑了……

1给加点字注音。

子(   音(   天一

2请写出文中这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下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_

4周恩来对的下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画香气

宋朝时,有一次画院考试,画题是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句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归去,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马的蹄儿也变香了。

考生们想:游人、落花、马蹄都是有形的,好画,但“香”呢,只能闻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真不好画;而这句诗最有意境的,就是一个“香”字,非画出来不可。有的考生画出的,无非是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却把那个“香”字丢了。

考生们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难啊难!怎么办呢?

终于,有个考生灵机一动,画了一幅。画面上遍地开放着鲜花,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快地扬起一只后蹄,两只蝴蝶追逐着马蹄飞舞。众人一看,都连连称好。

1考生们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大家对其中一个考生的画连连称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来画,你会用什么来表现马蹄香呢?请写出一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两个描写香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   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     ,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羞愧——________   驱逐——________    幸亏——________

3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我也能仿照这种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

4这段文字选自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

13、阅读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大,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不会认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这条消息引发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1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中小学的写字课被其他课程占据,中学生写不好字的现象很普遍。

B.日本和韩国都非常重视书法教育。

C.中国书法已经成为联合国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D.练习书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有好处,还具有益智功能。

2认真阅读后,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要能概括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华侨还在使用繁体汉字,一些古代的文献资料也使用繁体字,对此,语文教育专家给出了“识繁书简”的建议,也就是“能够认识繁体汉字,书写使用简体汉字”。

下面的这一幅书法作品是用繁体字书写的,你能识别作品的内容吗?请在旁边的书写格中,用简体字写出来。

14、阅读短文《父亲》,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父亲

父亲很小就远离家人到兰州煤矿里做工,我是在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呵护下一点点长大的。我是那么快乐而满足,从来没觉得父亲不在身边有什么两样,有什么不妥。转眼,我6岁了,突然有一天我被告知是有父亲的,并且他要回家来了。

还没等我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一个黑瘦矮小的男人出现在我视线里,甚至在我还没来得及想象我的父亲该是如何的高大魁梧,现实就已摆在眼前,想闭上眼睛拒绝一回也来不及了。比外婆还矮的父亲给我一个打击,我竟有些恨他,全然没有亲切的感觉。“爸爸”这两个字眼,我使用的频率极低,有这样一个父亲,不值得我引以为自豪。‖

我渐渐“懂事”,每次与他上街,总是先“扫描”一下,看看四周有没有熟人。如果有,我立即跳下他的自行车,很要面子地自己朝前走,装作与他没有关系似的。他呢,也从来不追,更不问为什么,只是远远跟着,看着我“拙劣”的表演。‖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就在父亲接连地找到工作又接连地失去工作的喜喜忧忧中过去。我渐渐明白,兰州十几年的煤矿生活并没有给父亲留下什么,除了仅存的一份死力气。那些技巧性的、在办公桌上写写画画就能赚到钱的工作,注定与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无缘。

在承受了别人的白眼和妻女疑惑的眼神后,父亲不声不响买回来一辆破三轮,埋头修理并重新油漆了一番,于是,父亲的“运输公司”草草开张了。尽管我在作文中歌颂过清洁工,赞美过搬运工,但那是没摊在我身上——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在骨子里,我对这种廉价劳动力的工作是有些轻视的。

我毫不掩饰我的反感,但父亲对我的皱眉撅嘴视而不见,每天早早晚晚地把三轮车推进推出。‖

渐渐地,我和母亲习惯了父亲每天在餐桌上讲蹬三轮时看到的新鲜事,沉闷的父亲竟也有这样绘声绘色的口才。我们也习惯了父亲每天清晨把三轮车“砰”地一声推出去,平平淡淡说一声“我出去了”的招呼。渐渐地,我对同学说起父亲的职业已不会脸红。父亲对他的工作是那么充满希望,甚至引以为荣。父亲在用他的踏实和诚实无声地告诉我:工作不分贵贱高低,只要你劳动,只要你尽力,就一定会有所得。‖

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习惯缠着父亲撒娇,讨点零花钱,看父亲憨憨又得意地笑着:“拿去吧。”在不知不觉中,家里充满了和谐的笑声,我叫起父亲来声音那么清亮。

若有一天,你和我一同上街,看到前面有个黑黑瘦瘦的男人挥汗如雨卖力地蹬三轮,听到我大声地叫“爸爸”后,你一定会看到掉转头的那一张满足而快乐的脸……‖

1短文已经用“‖”划分成五个部分了。默读短文,然后在横线上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思考“我”对父亲的内心情感变化,然后按照变化的顺序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自豪

3句子“每次与他上街,总是先‘扫描’一下”中的“扫描”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用横线画着的句子表达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短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语句。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九岁的时候,(似乎、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在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几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我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像我一样在梦中飞腾。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呢?”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1文中括号里不适当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几个词语中,________的“解”同其他几个“解”意思不同。(   )

A.讲解 B.解答 C.解释 D.令人不解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的身体轻盈,随心所欲。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

①眼前的情景和我们当年相似。________

②学校里,老师亲切,同学热情。________

 

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位低年级老师的讲解,你有疑问吗?请选择1~2个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12分)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 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 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1分)

2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与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词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没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4读完短文,你认为助手是一个 的人。(1分)

5苏格拉底在死前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前,他对助手有暗示吗?请用“____”把相关句子画下来。(2分)

6读完短文,你想说点儿什么? (2分)

 

 

7读完短文,你一定有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吧,把你的问题写下来,能通过仔细阅读自己写出答案更好。(3分)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 欢跃——___

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的特点。

5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___的作用。

6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课文节选: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①逗他生气,。②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那头③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④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⑤船长从船舱里走了⑥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道⑦:“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子⑧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人个⑨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四十⑩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批注:

①用“在”,表示“逗”的行为在持续进行,而在作者的叙述过程中,那种行为已经成为过去。

②_______________

③“横木那头”比“横木上”更精确地指出位置是横木的一头。

④_______________

⑤“孩子的父亲——”纯属多余。

⑥_______________

⑦删去“同时”,加一道”字,语言更加精简,更突出当时事态的紧迫。

⑧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

⑩全文数字均用汉字表示,统一更好。

【1】选文中所写的猴子龇牙咧嘴的一连串恶作剧行为可用“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而船长的言行则属于____________,这种智慧源于他的逆向思维能力。

【2】这篇课文原先被多家出版社的小学课本录用,其中某个较好的版本与统编本相比,被修改了10处(带阴影的是统编本删去的,黑体字是新加的)。请对上面的②、④、⑥、⑧、⑨处修改作批注说明。

【3】阅读课文节选后回答下列小题。

(1)孩子如果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怎样开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手们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一定要夺回帽子,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的想象,把他们可能想说的话写出来。

孩子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长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手们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逼近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慌忙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随便)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靠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回答下列问题,体会诸葛亮是如何考虑周全、巧妙安排的。

(1)把草船“一字摆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军十“擂鼓呐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说说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当曹操听到诸葛亮的军士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后,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值得我尊敬的一个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要用一件事写出他(她)什么地方值得你尊敬。内容具体,注意写好细节,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