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金晖 徜徉 毛荣荣 B.绣花 炫耀 白皑皑
C.尘垢 绽放 龚自珍 D.赤脚 胆怯 刘禹锡
2、下列课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的景色。
B.《天窗》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孩子借助家里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C.《猫》这篇文章描写了猫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厌恶之情。
D.《白鹅》这篇课文从叫声、步态,两个方面对白鹅高傲的特点具体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生命的药方》选自那个版块?( )
A.人间真爱 B.体验真诚 C.乡情·友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放射的光芒替(dì)黑云镶(xiāng)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B.车沿着蜿(wǎn)蜒(yán)的山道行驶,不一会儿就到了半山腰。
C.那道石缝太狭窄(zhǎi)了,他通过的时候不小心擦伤了额(é)角。
D.这种操作不仅(jǐng)会增加机器的负荷(hè),还有可能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5、下列词语中和其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是( )
A.一丝不苟 B.炊烟袅袅 C.依山傍水 D.灯火辉煌
6、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细碎 拨地而起 B. 拥挤 色采明丽
C. 仰卧 斑斑点点 D. 玩赏 水平如境
7、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唐朝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其中李白称作“诗仙”,杜甫称作“诗圣”,刘禹锡称作“诗象”。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诗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C.“曝”的读音是“pù”,左右结构,部首是“日”,第九笔是横“一”。
D.有一种叫“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8、日积月累。
(1)读书要有恒心,正如古人所说: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曾说,人要有忧患意识,要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的卢纶的诗句“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4)“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__________。
(5)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家贫_____________,夏月_________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6)诗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9、类文阅读
稠李①树
叶赛宁
馥(fù)郁(yù)②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鬈(quán)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向下淌;
留下辛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cuǐ)璨(càn)③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芒。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注释)①稠李:蔷薇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3米,是一种极其耐寒的观赏树,被广泛用于绿化和园林规划上。除此之外,稠李还可入药。②馥郁:形容香气浓厚。③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1】(诗歌朗读)读诗歌,其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B.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C.金/灿灿的/绿痕 D.映着/太阳的/光芒
【2】(观察描写)读优美诗句,感受诗人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可多选)
①味觉 ②嗅觉 ③视觉 ④听觉
(1)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留下辛香的绿痕,在银色中闪光。 (_____)
(2)缎子般的花穗,在露珠下发亮,就像璀璨的耳环,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_____)
(3)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为她深情地歌唱。(_____)
【3】(体会情感)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下面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A.诗人笔下,绿色、金色、银色等各种色彩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意境美,传达出诗人愉快、舒畅的心境。
B.“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句中对露珠的描写不准确,因为露珠是没有味道的。
C.“稠李树伸开了枝丫,发散着迷人的芬芳”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稠李树的美丽和芬芳。
D.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扬起碎玉的浪花”“在峭壁上弹着琴弦”的都是小溪,“她”是指稠李树。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4】(对比思考)读完叶赛宁的《白桦》和《稠李树》,有人做了这样两个比喻:①纯洁、文静的少女;②艳丽、活泼的姑娘。你觉得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选一选。(填序号)
白桦:(1)_____ (2)_____
【5】(积累运用)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几个来描述诗歌中的这棵稠李树,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馥郁的稠李树 金灿灿的树枝 辛香的绿痕
缎子般的花穗 迷人的芬芳 蜜甜的露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21分)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 攻)课都不行,会(流 留)级的。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 钩)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壮 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把短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用“/”划掉。(4分)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轻视——( ) 省力——( )
悲伤——( ) 周边——( )
(3)在“心里还盘算着”的后面省略的内容大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正确的选项后打“√”。(6分)
①富尔敦是哪国人?
A.英国( ) B.德国( ) C.美国( )
②富尔敦小时候只爱干什么?
A.读书( ) B.画画( ) C.唱歌( )
③富尔敦长大后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A.运动员( ) B.老师( ) C.工程师和发明家( )
(5)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3分)
①富尔敦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错就改。( )
②要想有所作为,从小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
③富尔敦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
④只要多动手,多参加活动,就能增长见识,有所成就。( )
⑤富尔敦是第一个发明电话的人。( )
11、了解完纳米技术后,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种新兴技术,请你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佚名
①绚丽的灯光、舞动的3D机械手、生动的视频画面,配合着二胡演奏家的演奏,观众欣赏了一场融合各类民族乐器、国风浓郁的视听盛宴。直到曲终主持人“揭秘”,观众才恍然大悟:开场曲的作曲、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批注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②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生成”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以往的判别式工作,还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长远看,由“生成”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活。
(批注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③人工智能“生成”的产品种类正在加速翻新。例如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XMusic通用作曲框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视频、图片、文字、标签、哼唱等多模态内容作为输入提示词,可以生成情绪、曲风、节奏可控的高质量音乐。这让人们创作新音乐的门槛大大降低,可以是输入一段精心拍摄的短视频、一张颇具意义的照片,或者只是一行有感而发的文字。
④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帮助人类处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技术缺陷。
(批注三:第④段前半句承接了上文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处理问题,后半句引出了下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缺陷的说明,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救灾机器人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热门主题。这类机器人在救灾过程中均需要模拟人的感官,而且需要控制其安全、稳定、准确地到达事故地点。对于科学家来说,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感知就是一个瓶颈。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有限,触觉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与人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识别问题也存在挑战。我国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基础培养,并将其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________、概念、_________和________。
【2】(词语含义)结合批注一,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
【3】(说明方法)文章第③段举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XMusic通用作曲框架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批注二是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提问的,请你从这个角度再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回答。(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rèn)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给下面的“熟”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熟:①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②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③熟练;④程度深。
(1)睡得很熟 ______ (2)豆荚熟了 ______
(3)熟人 ______ (4)熟能生巧 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__________和孩子们_____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________之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短文中描写的“色”有_____;描写的“香”有______。
【5】在麦子和豆荚熟了的时候,不是“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 。
A.握着镰刀,挎着竹篮收获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用柳条做鞭子,用竹管做笛子。
D.赶鸭,放羊,扯嫩青草。
E.在田野里睡觉。
1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同时也是风车之国,运河之国。为什么被称为“风车之国”“运河之国”呢?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报纸杂志,或上因特网搜集相关的文字材料或图片加以说明。
14、认真阅读《乡下人家》选段,按要求答题。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chǎng cháng)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guān guàn)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chǎng cháng)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lǜ shuài)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2】“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中还有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和________。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句子中“探出头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它写出了竹笋_______的特点。
【4】“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____这个词语用得形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两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两幅美丽的画,我能给这两幅画分别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5、快乐读书吧
中国最美风景之——九寨沟
人们说,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沟。这是一个佳景荟萃、神奇莫测的旷世胜地;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沟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不愧为“中华水景之王”。
中国最美风景——黄山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她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作为中国山之代表,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之称。黄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宾客。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大概有十五海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应得是感谢的。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19、习作
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许多事情,比如:养花、拉小提琴、做饭……请把令你最自豪的一次学东西的事情写下来!写清学会做这件事的过程,语句通顺,题目自拟,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