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能被称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B.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唐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C.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D.《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八九百年前的人们生活的情景。

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zhú)磨        (jū)离        款款(kuǎn)

B.(chèn)裙       (mú)       (yì)

C.大(yuē)        (mā)蚱        (chóu)

D.备忘(lù)       (xiā)说        (bān)

3、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营业员说:这里的衣服都不合你的身,你长得太肥了。

B. 我对同学小刚说:不好意思,昨晚是我拿错了你的衣服,现在请你收好。

C. 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向你的同桌请教,你说:喂,这道题我不会做,你会不会?

4、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扣号里。

1《清明》的作者是(

A.   杜牧 B.   杜牧 C.   杜甫

2《清明》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纷纷描写了雨的什么特点?(

A. 大、密 B. 细、密、轻 C. 大、断断续续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补充诗句。

(1)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

6、看拼音,写字词。

dèng )小平对球sài )百看不yàn ),每当中国队进球时,他都认为是zhí )得qìng )贺的,zhǔ tuō )大家鼓掌加油。mǒu )天,他竟然bān )着小马扎坐在kuān kuò(   )tíng )院中看小朋友踢球。

7、国学经典与梯级阅读题。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衔木到终古?《精卫》

(3)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_。《题李凝幽居》

(4)_____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现代文阅读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在选段中的方框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我”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捉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好像”“几乎”“大概”等词语能否删去(  )

A.可以删去,去掉后,句子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楚。

B.不能删去,这几个词语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4】从选段中能否得知实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补全“我”做实验的过程。

捉蜜蜂→( )纸袋→( )四公里→( )纸袋→( )记号→放蜜蜂

【6】注意选文中加点的“好像”一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作者做实验的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眼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1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    

2作者从( )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A. 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B. 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C. 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D. 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3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   ;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   ;看到“ ”这个字,你感受到  

4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人们能快速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自己需要的汉字,但书写汉字的能力却急剧下降,经常出现写错别字或“提笔忘字”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你觉得人们该怎样做?写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蔡伦出生于_____________ 时代,他_____________ 了造纸术。

2蔡伦造纸的原料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3简要说说蔡伦造纸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方法能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那时候的我和许多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贪玩、调皮和捣蛋。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一有空,我们就呼朋引伴向村边的那条小河奔去。大伙跑到河边时,连小裤管也顾不上挽起来,就争先恐后地纷纷跳进河里。水不深,只没到膝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一小群一小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我们下水后,就在水里跑来跑去,两只小脚丫拍打着水面,“扑通扑通!”水花乱溅,我们乐得哈哈大笑。

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已被我们弄得混浊不清,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迅速地把它们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在桶里游来游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混浊______  可怜______  幸福______

2文中的“我们”小时候喜欢做哪些事?其中最喜欢做哪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一段中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一空”“顾不上”“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上题目: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鱼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这个自然段有_____句话,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  _______   ________

3读一读,填一填。

(1)刚开的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开的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苞欲放的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他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要点吃的。

一位年轻女子打开房门时,小男孩却有些难为情了,他没有要吃的,只乞求给他一杯水喝。这位女子看出他很饥饿,就为他倒了一大杯牛奶。男孩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他离开了这户人家。

数年之后,小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一天,医院来了一位得了罕见重病的女子。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简况时,凯利医生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曾经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决心竭尽全力来为她治病。经过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上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名特殊病人的手中时,他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花去她全部的家当。最后,她鼓起勇气,翻开了通知单,旁边的两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杯热牛奶。

1给文中画线句子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

A.:“   , !” B.“:   , 。”

C.: ,   。 D.:   。   。

2小男孩挨家挨户推销商品的原因是(   )

A.给自己买吃的 B.积攒学费 C.饥饿 D.想喝牛奶

3联系上下文,理解“数年之后,小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中“大名鼎鼎”一词与下面哪个词意思相近(   )

A.闻名遐迩 B.默默无闻 C.惟妙惟肖 D.四面八方

4这名特殊病人不敢看医药费通知单的原因是(   )

A.她眼睛看不见了 B.医药费太贵了,怕承担不起

C.她喝了一杯牛奶 D.手术成功了

5凯利医生在通知单上签字的原因是(   )

A.手术很顺利 B.他是有名的医生

C.这位病人是自己曾经的恩人 D.工作需要

6从中可见,凯利医生是个(   )的人。

A.乐于助人 B.见利忘义 C.知恩图报 D.不图回报

7读了这篇短文,你喜欢谁?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筷子

①说起我们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筷子的历史悠久。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

③用筷子吃饭,作用可大了。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肩膀等30个关节和50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④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最为出名的有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

⑤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要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1】下面不是“筷子”的名称是( )

A.挟

B.杯

C.箸

D.筷

【2】用细白竹做成的筷子是( )

A.象牙筷

B.福州漆筷

C.玉石筷

D.杭州天竺筷

【3】以下是对第③自然段的概括,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用筷子吃饭的作用很多。

B.用筷子吃饭的历史很长。

C.用筷子吃饭可方便进食。

D.用筷子吃饭能灵活手指、锻炼脑力。

【4】文章开头的“话可就长了”指的是( )

A.筷子的长度很长。

B.筷子作用大,而且各式各样。

C.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D.筷子历史长、作用大、种类多。

【5】第③自然段画“ ”句中的两个“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造句 (6分)

询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用“亲热”造句。

形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把狐狸戏弄了一番。(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吃不到葡萄。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伞兵快乐地喊道:“风伯伯带我们旅行去了!”(将提示语移到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雨很大。我们要按时到达目的地。(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工作很忙。爸爸依然很关心我的学习。(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草原是我的家。(扩句,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鸟飞回笼子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不能放掉这条大鲈鱼。(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师对我说:“把你的作业本拿给我看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

1.《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军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共3处。

在鼓号声中一阵,入队仪式开始了。鲜艳的队旗迎风飘荡,雄壮的队歌在校园里回响。一百多名同学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五颜六色的红领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本领,会遇到困难,也会收获成功的喜悦。请以“我学会了……”为题,把自己学习某项本领的过程写下来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