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猫头鹰搬家》中的猫头鹰搬家是因为西乡人讨厌它的( )
A.长相难看 B.叫声难听 C.白天睡觉 D.夜里觅食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B.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C.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D.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3、给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
A.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B.(景象)繁盛活跃。 C.声音嘈杂。
【2】画上有撑船的船工。( )
A.抵住。 B.支持。 C.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3】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
A.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 B.画成的艺术品。 C.汉字的一笔。
【4】《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
A.平常的,一般的。 B.朴素,不高尚。 C.简简单单。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陌生
B.辨认
C.历害
D.光芒
5、在括号里填上句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我们仍然要注意节约,不可以(________)。
2.农村的变化真大,以前(________)的土坯房变成了高大的楼房。
3.由于党的正确领导,让我们告别了贫穷,走向了(________)。
4.国家生态治理措施的加大,使得原先受污染的浑浊的河水,逐渐变得(________)起来。
5.夏天(________),冬天寒冷,只有春秋季节气候宜人。
6.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面对(________)的勇气。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宋人有( )者,田中有( ),兔走( )( ),折( )而死。因( )( )耒而( )( ),冀( )( )( )。兔不可( )( ),而( )( )( )( )( )。
(2)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______________。
(3)《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_______。
7、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诗句、成语补充完整。
(1)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耳听为虚。
(3)玩手机上瘾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这样的担心并非_________。 (用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填空)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糟糕的不是犯错,而是知错不改,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是谓过矣。”有了错误,就要善于总结,听取正确的意见,正如苏轼说的“改过不吝,___________”,才能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8、看拼音,写词语。(5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顾客泄气了。但裁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顾客感动极了:“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1】选文写的是顾客( )来裁缝店时的情景。
A.第一天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四天
【2】选文中顾客的心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裁缝不用接袖子也能给这位顾客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顾客接着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湖的绿
西湖的春天是翠绿,那绿中满是鸟语花香,诗情画意。
西湖的夏天是浓绿,那山那水那荷,真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那气势,让你觉得整个城市的天空甚至建筑都是绿荫环抱、凉爽怡人的。
西湖的秋天是黄绿,成熟而妩媚。当你还在远离西湖的某条马路上,你就能闻到那沁人心牌的桂花香,若有若无,隐隐约约,如殷勤而美丽的西湖女子一个迷人的微笑,让你遐想,让你留恋。你会怀疑那绿树深处点点金黄,是一个个富有生命的西湖里的小小精灵。
西湖的冬天是苍绿,如一位热爱生命、老当益壮而依然意气风发的健康老者。你看那凛冽的寒风里,樟树、茶树、翠竹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傲雪笑霜,绿意依然,就算是落叶的梧桐。也始终会有一些叶子不愿凋零,让我们为生命的顽强深深感动。
西湖是杭州人的母亲湖,绿是生命的颜色。西湖的绿色,必将在这一个太平盛世绽放出更加奔放的生命活力。让西湖的绿,蔓延向全国,蔓延向全世界吧!让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永远年轻的绿色星球。
【1】作者按_________顺序来写“西湖的绿”,西湖的四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的。
【2】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第三自然段的“点点金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从“春、夏、秋、冬”中选择恰当的一个填入括号里。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__)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__)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__)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_)
【5】“如殷勤而美丽的西湖女子一个迷人的微笑。”这句话的作用是( )
A.写出了西湖的迷人。
B.写出了西湖女子的殷勤、美丽。
C.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大红枣儿,他在路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有个过路的医生看见了,对他说:“喂,小伙子,梨不能多吃呀!这东西对人的牙齿虽然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的。”这人就问:“那么,大红枣呢?”
医生回答道:“大红枣儿倒是补脾的,可惜又伤牙齿,也不要多吃。”
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拿起梨看了看,放下了,拿起红枣看看,也放下了。想了想,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吧,我吃梨只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去,吃大红枣就不用嚼,整个儿咽下去。”
于是他拿起一颗枣儿往嘴里一扔,用舌头拨了拨,一仰脖就吞了下去。他哪里知道,整个儿的枣到肚里也没法消化,对脾当然也没有好处。
【1】“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为什么会左右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古时候那个人囫囵吞枣的原因是什么?( )
A. 那个人听了医生的话才这样做的。
B. 那个人听了医生的话,片面理解才这样做的。
C. 那个人由于知道枣的吃法才这样做的。
【3】医生对那个人的劝告的意思是什么?( )
A. 梨和枣对人体健康不利,都不要吃。
B. 梨和枣对人体健康各有利弊,应该有不同的吃法。
C. 梨和枣对人体各有利弊,不能多吃。
【4】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 )
A. 那个人非常傻。
B. 那个人片面理解别人的话,自作聪明,做了蠢事。
C. 那个人只知道枣的好处,不知道梨的好处。
【5】“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过几天,朱德(发现 发明)他的新扁担又不见了。他明白这是同志们(保护 爱护)他,不想让他太(劳累 辛苦)。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一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军长,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用“/”画去不合适的。
【2】本文中有两个“又”字,从第一个加点的“又”字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从第二个加点的“又”字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军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你看到这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例文引路。
材料一:蜜蜂靠什么发声
蜜蜂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小昆虫。无论是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到处都有它们那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在学校,我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声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从而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妈妈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我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由此看来,蜜蜂之所以能发出声音,完全是由于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但我认为,蜜蜂就像所有有发声器官的动物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发声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难道书上的说法就没有错误的时候?我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实验和研究。我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我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实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个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我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因此,我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1】作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2】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______________而发声的,而“我”却认为蜜蜂也拥有自己的____________。
【3】“我”用胶水粘住蜜蜂的翅膀或剪去蜜蜂的双翅,结果蜜蜂____________,这说明了蜜蜂发声________靠翅膀振动。
【4】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反复验证,发现蜜蜂的发声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分别画出2、3、4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14、课内阅读。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用“____”画出一个拟人句。
【3】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选一选。(填序号,可多选)。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
15、课内阅读
大禹治水(节选)
禹改变了父亲的想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上,天蒙蒙亮就又要出发。他的脚常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1】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在原文中用“______”画出来。
【2】从短文第二段中的三处加横线的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写三个和“欣欣向荣”一样的AABC式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大禹治水成功了,造福了百姓,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时间在树叶上写下了许多故事。(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常带着弟弟捉纺织娘到芦苇丛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位令你感动的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把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有一天,小强在校园里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位同学随手就将垃圾丢到了地上,如果你是小强,你该怎样劝说丢垃圾的同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训练)下面是王小明同学写的关于“瓶子吃鸡蛋”实验的开头,请你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其中不正确的地方。(共三处)
瓶子会“吃”东西吗?鸡蛋比瓶口还大,还要鸡蛋不能有损伤任何。这比瞪天还难,怎么可能呢……?
20、修改病句。(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我到办公室的时候,没看见王老师,原来他已经离开走了。
2.看了《啥是佩奇》的短片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雨中,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红伞花出现在校园里。
21、请你选择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注意从不同方面写清楚它的特点哦!
要求:①认真审题,主题鲜明;②语句通顺,书写清秀;③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