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著知多少
1.《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中的很多经典故事家喻户晓,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你知道的故事情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名著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书中有不少经典的故事,比如“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天_____海角 灯火_____明 奄奄待_____
_____头丧气 前所未_____ 欣喜_____狂
(1)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希望走遍_________。
(2)长征无疑是历史上____________的创举。
(3)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李强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 )本( )末 ( )一( )三 ( )学步
各( )己( ) 独出( ) ( )立异
老师要求我们讨论问题时,要( );对掌握的知识要学会( )。
4、写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必须是成语。
(1)坐飞机放广播——(____)
(2)泥菩萨过河——(____)
(3)鼻梁上推车——(____)
(4)诸葛亮皱眉头——(____)
(5)菜板上的鱼肉——(____)
(6)灰堆里吹喇叭——(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__________,启后__________。”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________、勤俭持家的愿望。——《各具特色的民居》
(2)《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在1944年9月8日为追悼_________同志的会议上作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毛泽东引用_______的话,“或”的意思是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子说:“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
(4)我们做事要一气呵成,切不可半途而废,正如《左传》说“_______________。”
(5)燕子去了,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
(6)叶挺用生命和热血写就了______一诗。他的坚贞不屈,他的革命气节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正如他说“人的身躯_______________!”他“应该在______________得到永生”。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7、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 )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___________)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2】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敬畏骆驼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喜欢骆驼。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再没有比骆驼更令我崇尚的动物了。我说的不仅仅是骆驼的高大威武,我说的是骆驼那种执著与坚韧的无畏精神。
在大西北,骆驼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食草动物。说它食草似乎不够准确,在漫漫的洪荒大野,骆驼不可能像内地的牛羊一样无忧无虑地吃到鲜嫩可口的青草,它吃的是芨芨草或骆驼刺。在一望无限的瀚海戈壁,作为生命的血液的水源极为(稀少 稀奇)。这就是说,在沙漠里顽强生存的骆驼,饮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每次饱饮一回,骆驼都必须奔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好在驼峰里可以蓄水,犹如一个很大的水箱,这足以使骆驼在很长的时间内不喝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功能与品格,如果换成其它动物,这么多天不饮水,恐怕早就渴死了。
我不止一次去过塔里木和准葛尔盆地,面对苍茫的荒芜的瀚海,任何人都会望而生畏,都会倒吸一口凉气。沙漠里的环境和气候都很恶劣,那银白的层层叠叠的弟固的沙丘,看起来颇有诗意,可是你一脚踩下去陷得很深,你必须用吃奶的力气将脚拔出来。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人是很难涉足漫漫松软的沙海的。如果你非得走进去,最好借助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那就是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真可谓名不虚传。它的脚掌大,压力大,走在松软的沙海里如履平地,这大概当属骆驼的第二大“特异功能”吧!那凝固的沙兵在狂风的吹拂下,就会卷起铺天盖地的沙浪,凶猛的沙粒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倒你吞没你!沙暴就象凶狠的魔鬼,威胁着所有敢于走进沙海的人们。然而在这千均一发之际,你的坐骑骆驼就是你唯一的忠实朋友,它高大厚实的身躯就是你天然的最好的避风港。当迅猛的沙暴潮水般过去,空阔的沙漠就又恢复了平静,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当你惊魂未定地抖落一身的沙地,你会怎样敬畏的感激的目光,仰视那高大威武的英雄骆驼?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烈日炎炎的盛暑时节,我不止一次看到一列骆驼跋涉在漫漫沙海的恢弘悲壮的情景。骆驼负重千斤,步伐却依旧稳健有力,高悬在天空的烈日,喷射着(灼热 火热)的火焰,但骆驼依旧执著地无怨无悔地向前迈进。面对这样壮观感人的场景,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很脆弱,此时此刻,我除了反复吟咏屈原“路漫漫兮悠道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外,便是不停地喝水解渴。而坚韧不跋的骆驼,依旧默默地顽强地走向苍茫的远方。这是我在瀚海深处见到的一道最为生动和壮观的风景。多年以后,浮现在脑海中的骆驼,依旧是那么清晰,那么让我感慨不已。
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若羌县,我曾经跟骆驼客一道放牧过驼群,在我看来,骆驼客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牧羊人,他们和驼驼一块出生入死,飘泊流浪,在洪荒大漠中高高地竖起了自己的旗帜。他们和骆驼一样,经年奔波在荒芜苍茫茫的沙海,风餐露宿,和心爱的骆驼相依为命,有时甚至几个月不回家,所以,当地少数民族敬重地称这群浪迹沙海的人为“骆驼人”。从骆驼身上,我看到了铄铄闪光的骆驼精神。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潜心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可能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像骆驼一样躬身前行,是我矢志不逾的人生座右铭。
【1】结合语境,用“_____”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名不虚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矢志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九自然段中“死亡之海”是什么意思?引号的用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敬畏骆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下列句子。
A沙漠里的环境和气候都很恶劣,那银白的层层叠叠的弟固的沙丘,看起来颇有诗意,可是你一脚踩下去陷得很深,你必须用吃奶的力气将脚拔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然而在这千均一发之际,你的坐骑骆驼就是你唯一的忠实朋友,它高大厚实的身躯就是你天然的最好的避风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篇文章题目是《敬畏骆驼》,但为什么要写骆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倒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笔下,时间是怎样流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掩面叹息”,“我”为什么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养。山坡上有一块西瓜地,(A.热烈B.酷热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的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了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西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这样在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奔跑着,并不时地回过头去看看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向母亲手中的梳子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在田野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惊喜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的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烈日的炎阳下长时间的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的追赶。看得出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它丢失的不是一个西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 他要追赶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 但有一点我很明白 只要他不放弃 就会追上我的 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A.阻挡 B. 影响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地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2.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3.给段前有“☆”的段落加上标点。
4.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
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表达的意思是:
6.文中多次出现了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它的作用是:
7.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
8.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12、阅读《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完成下面题目。
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
蝙蝠是哺乳动物的飞行将军。一到傍晚,编蝠就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捕捉蚊子、蛾子什么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飞将军的回声定位器就像一部活雷达。它的分辫本领特别高,能把昆虫发射过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的声信号区分开,准确地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更让蝙蝠自豪的是,它这部活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还特别强,即使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100倍,它仍然能有效地工作,引导蝙蝠在黑夜中准备却地捕食害虫。
就像有矛就有盾一样,蝙蝠有“活雷达”,有些夜蛾就利用自身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来对付它,于是双方就展开I一场动物世界的“电子对抗”战。
夜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围绕着亮光飞舞。别看它们是些小飞虫,身上却有探测超声波的特殊“装置”。动物学家们发现,在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专门截听“雷达波”的器官。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之后,如果编蝠离它还有30米远,它就转身逃之夭夭;如果蝙蝠就要飞过来啦,夜蛾身上的鼓膜器就告诉它大祸临头,夜蛾便当机立断,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在夜空中兜围子、翻跟头,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地面上装死,想尽办法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用来干扰编蝠的超声波,使它不脆确定目标。
有些夜蛾的“反雷达”战术更高明,它们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这就是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夜蛾自己也能发出超声波侦察敌情。
在这场特殊的动物“电子战”中,尽管编蝠飞将军有一整套“电子进攻”手段,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夜蛾小巧精良的“电子对抗装置”,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如果这些自然之谜被彻底揭开,应用到军事技术上,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卫和攻击效果来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
【1】写出下边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的飞将军。(______)
②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______)
【2】请问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何表达作用。
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你知道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具体指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
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有听清楚登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峰的重大意义。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行脚印。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预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这一天,在人类登山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刻,人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美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容易得像翻一下手掌。________
②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Ⅰ“几步”在文中指________的距离。
Ⅱ“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________。
②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Ⅰ“欲望”在文中指________。
Ⅱ________使希拉里战胜了这个“欲望”。
【4】新西兰人为什么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而把这个唯一的机会让给向导呢?( )
A. 他怕自己登上最高峰后名扬天下。
B. 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谦让使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
C. 是向导引领他登上了珠峰,为了感谢向导,所以把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机会让给了向导。
【5】“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拥有荣誉,才会具有谦让的美德。
B. 只有具有谦让的美德,才可以让你拥有一切荣誉。
C. 谦让的美德能使人赢得更高的荣誉。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____________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 ),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第①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
【2】在第②段的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__,这个关联词语在上下文间的作用是____。
【3】第④段的表达方式是先记叙再抒情。三个感叹句表现了____。一个反问句表现了________。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了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在全文中起______的作用。
【5】理解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说它是“最富于生命的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句子练习。
1.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3.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么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改成肯定句:
5.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选少先队员。(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19、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风景线。
在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在你的家乡,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呢?你参与这些风俗活动时的感受如何?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写。
要求: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语句通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