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运用你积累的俗语、谚语或歇后语填空。  

(1)俗话说得好:“________________。”我们六(2)班全体同学齐心协力,终于把堆积如山的垃圾清除干净了。  

(2)王磊同学自从考试得了第一名以后就骄傲起来了,老师找他谈话,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告他。  

(3)看到满天的晚霞,小明的妈妈高兴地说:“明天又是一个晴天,我们可以去野炊了。”小明好奇地问:“您怎么知道明天是晴天呢?”那还用说,________嘛!“妈妈回答说。  

(4)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画画,有的弹琴,还有的讲故事…这真是________

2、名句积累。  

1)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2)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__ 。(谭嗣同《狱中题壁》)  

4)合抱之木,________;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  

5)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________________。(《三亚落日》)

6)子曰:___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________.(《中庸》)

3、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______________

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回眸。

(1)《石灰吟》《墨梅》都是_______。即两诗都___________,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___________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墨梅》这首题画诗,借____   _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___  ___ _______ ____   ___

的高尚情操。

 

5、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踏(   )   鬓(   ) 

沓(   )   宾(   )

窥(   )   疵(   )

规(   )   病(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精彩回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_____

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

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

7、阅读。

【材料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特。

【材料二】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释]竞渡:赛龙舟,讵(jù):岂,表示反问。殒(yǔn):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1】材料一中的“元日”指农历 ________________日。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的情景。

【2】材料二中的“端午”是农历 ________________日,这个节日主要是纪念伟大诗人 ________

【3】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 ________________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8、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概括了发现真理需要的三种能力: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中的画“  ”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做了假设,也就是实际上说科学发现中不可能存在“偶然的机遇”。

B.“只能给……”指出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才能获得。

C.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层层深入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10、课外阅读。

边城(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xīng  xìng)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dào  dǎo)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huá  huà)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hǎo  hào)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用“/”画去文中多音字不恰当的读音。

2把双重否定句“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声如雷鸣”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

4龙船和一般的船只比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画出来。

5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其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本段文字中波义耳发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蕊试纸在化学领域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可知,选文运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的观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你平时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且这里比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信,你跟我一起去走一走。

走在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形式多样的店名牌子,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常使人眼花缭乱,但都离不开文字。说字,这里不乏书法名家的手笔,驻足品味一番,真是受益匪浅,让人流连忘返;商店广告的创意者更是绞尽脑汁,广告语无奇不有,细细地读上两遍,会让你真正懂得什么叫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会为一个个经典成语、名言遭篡改而鸣不平,会因发现一个被包装得十分漂亮的错别字而兴奋不已。

好的电视节目能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变幻成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流,能把变化莫测的广博世界构建成一个个有序的知识的窗口,这里有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有比课堂更广阔的天空,这些无不和学好语文息息相关。

走进大自然,有人会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体验不到空气的清新,但笔下的作文却常能大自然描绘得如仙境一般。细细推敲,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自然环境中的风雷雨电、花鸟鱼虫;艺术世界中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都会在我们的心底留下层层涟漪,会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厚积而薄发,作文时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必然妙趣横生,活灵活现。

生活中离不开与人的交往,更离不开语文。有时需要写份留言条,拟份表扬稿;节日到了,送张贺卡给老师亲友,不忘附上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同学生病了,捎份诚挚的祝福给人带来慰藉。

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声的,有形的,无形的。只要不断用感官去捕捉,用心去体验,学习语文无时不能,无处不能。

1解释词语:

受益匪浅:______________ 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

2短文作者带我们到哪些地方学习语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一句中“这”指:__________

4我们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读商店广告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会为一个个经典成语、名言遭篡改而鸣不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在家里呆了一星期,以便好好休息,恢复长途旅行的疲劳。在这期间,我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给抓到的那只小鹦鹉做了个笼子。这时,这只小鹦鹉已完全驯顺了,并且与我亲热起来。这件大事完成后,我想起了那只可怜的小山羊,它一直被关在我做的羊圈里。我决定去把它带回老家来。到了乡间住宅那边,见那小羊还在原来的圈里——事实上,它也不可能逃出来。因为没有东西吃,它差不多快饿死了。我出去到外面弄了点嫩枝嫩叶喂它。等它吃饱之后,我仍像原来那样用绳子牵着它走。然而,小羊因饥饿而变得十分驯服。我根本不必用绳牵它走,它就会像狗一样乖乖地跟在我后面。后来,我一直饲养它,它变得又温和又可爱,成了我家庭成员中的一员,从此再也没有离开我。

②我来到这岛上已两年了,但与两年前刚上岛时一样,毫无获救的希望。

③直到现在,我才充分意识到,我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幸福得多。尽管我目前处境不幸,但我过去过的却是一种罪恶的、可憎的、令人诅咒的生活。我现在完全改变了对忧愁和欢乐的看法,我的愿望也大不相同,我的爱好和兴趣也变了。与初来岛上相比,甚至与过去两年相比,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欢乐。

④过去,当我到各处打猎,或勘查岛上环境时,一想到自己的处境,我的灵魂就会痛苦不堪。想到自己被困在这些树林、山谷和沙滩中间,被困在没有人烟的荒野里,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囚犯,那茫茫的大海就是我牢狱的铁栅栏,并且永无出狱之日。一想到这些,我总是忧心如焚。即使在我心境最宁静的时候,这种念头也会像暴风雨一样突然向我袭来,使我扭扯双手,像小孩一样号啕痛哭。有时在劳动中,这种念头也会突然袭来。我就会立刻坐下来,长吁短叹,两眼死盯着地面,一两个小时一动也不动,这就更令人痛苦了。因为,假如我能哭出来,或用语言发泄出来,苦恼就会过去;悲哀发泄出来后,心情也会好一些。

⑤就在这种心情下,我开始了荒岛上的第三年生活。可以这么说,我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对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我都定时进行,生活很有规律。比如,第一,带枪外出觅食,一般在上午,时间约三小时;第二,把打死或捕获的猎物加以处理,或晒、或烤、或腌、或煮,以便收藏作为我的粮食。这些事差不多用去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此外还必须考虑到,每天中午,太阳在头顶时,酷热难当,根本无法出门。因此,每天真正能够用来工作的时间,只有晚上四小时。

⑥一天中能工作的时间太短。此外,我还得提一下我工作的艰苦性。因为缺乏工具,缺乏助手,缺乏经验,做每件工作都要浪费许多时间。例如,为了在我的洞室里做一个长架子,我花了整整四十二天的功夫才做成一块木板;而实际上,如果有两个锯木工在锯坑里用锯子锯,只要半天就能从同一棵树上锯出六块木板来。

⑦我做木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因为我需要一块较宽的木板,就选定一棵大树把它砍倒。砍树花了三天的时间,再花了两天把树枝削掉,这样树干就成了一根大木头,或者说是成了木材。然后用大量的时间慢慢劈削,把树干两边一点点地削平。削到后来,木头就轻了,这样就可以搬动了。然后把削轻的木头放在地上,先把朝上的一面从头至尾削光削平,像块木板的板面一样;再把削平的这一面翻下去,削另一面,最后削成三寸多厚两面光滑的木板。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做这样的工作,我得用双手付出多少劳力啊!但劳力和耐心终于使我完成了这件工作以及许多其他工作。我把做木板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只能完成很少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说明,做任何工作,如果有助手和工具,本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若单凭一个人空手去做,便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和时间。

【1】选文①段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____”在原文标出)

【3】从第④段中找出两个能体现鲁滨逊两年前在岛上心情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

我就会立刻坐下来,长吁短叹,两眼死盯着地面,一两个小时一动也不动。

【5】把做木板作为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用“___”在原文中的画出)

【6】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片叶

假如我是一片叶,虽然我平凡、渺(miáo)小,但我也要做出贡献。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那片最红的枫叶。和兄弟姐妹们一起随风飘动,跳一曲热情的舞,给人们美的回忆。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一片荷叶。在风暴来临时,为鱼儿撑起一把伞。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一片枯叶。我缓缓飘落,让大树多吸收营养,装扮来年的春天。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一片杨树叶。和伙伴们在边疆阻挡风沙,做一条绿色的防护线。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和平鸽口中的橄榄(gǎn  lǎn)叶。我要让我走过的地方,都充满和平,充满爱。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竭尽全力,做出更多贡献!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________      战争——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暴风雨来临,________为鱼儿撑起小伞;当生命耗尽,________化作大树的养分,让大树装扮来年的春天;杨树叶________,橄榄叶象征________……一片小小的叶,在作者温暖的笔触下,化作片片爱心,洒落人间。

【3】假如你是一片叶,你会做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改成直接对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 穿过的那双球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艾迪抽泣地说:我很难过,没能给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不同的风光,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