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深入理解诗句,完成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想干一番事业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于谦的《石灰吟》里和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燮的《竹石》中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和受到打击时绝不动摇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诗》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__________。这是一幅立体的图画,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__________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________,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2、补充词语。

( )( )玉立 ( )( ) ( )( )风发

( )( )不屈 ( )( ) ( )( )

3、默写《渔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tān fàn__________ luò tuo__________ pái huái__________ xī shuài__________

dān ge__________ qī liáng__________ jù pà__________ tián nì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洗澡水的________,紫罗兰的________,睡觉时眼珠的________,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________,善于________并不断________,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_____   彻:____________

闻:_____   闲:____________

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是一首( )诗。

A.爱情

B.送别

C.爱国

D.边塞

【2】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

【3】与本首诗表现的主题不同的两句诗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白日放歌领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片断,然后回答问题。(7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练习:

(1)仔细读文,完成表格。(3分)

人物

发现的现象

产生的疑问

得出的观点

谢皮罗教授

 

 

 

(2)你能用上哪些词来形容上述片断中的谢皮罗教授?请写出两个:     。(1分)

(3)抓住文中加点的词,结合片断内容,谈谈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阅读空间。

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②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③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以上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他的作品大多数以北京为背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选文中的第①、②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家家赶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等是抓住_________________来介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4】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从“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给这个文段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李大钊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所以不会因为亲人的呼喊而忧伤。

B.因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坦然自若。

C.因为李大钊受到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所以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句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的描写,面对妻女的哭喊,父亲为何能如此的安定、沉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现在你见到了作者李星华,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碑前,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节选)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老红军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挣扎会越陷越深,越用力越往下陷,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沼泽区域气候恶劣,变幻莫测。下雨时草地更滑,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掉进泥潭。同时下雨还会使草地产生沼气,使人中毒。三怕过河,万一踩不对地方,一脚踏空,则易浅处没漆,深处没顶。

 

1当“我们”陷入泥潭时,老红军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_______,一个是_______。结合右侧资料可知:这两个动作会使老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会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老红军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2从对老红军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______的品质。(多选)

A.忠于革命   B.勇敢机智   C.大公无私   D.舍己为人

13、课外阅读。

貂皮大衣

(美国)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练习文章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梦寐以求:___________

无济于事: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阿曼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下面空格。(每空不超过6个字)

接受遗产买大衣——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获赔大衣

4联系全文,说说从最后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片段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去掉部首还有_______画,联系课文内容我推想“锲而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内容我读懂了“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课文内容我知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我对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第五单元我知道了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和阅读积累,我知道以下两个事例也可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事例(1)________________、事例(2)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花儿开了。(扩句,至少两处)

   

(2)何为对李老师说:李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钱在你心目中是不是最重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3)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改为反问句)

   

(4)这个地方很少。(改为夸张句)

   

 

19、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

(1)生活中,有无数美好的人、事、物——颗美好的心灵,一份美好的情感,一个美好的梦想,一段美好的往事,一处美好的风景……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有真情实感;自选角度,题目自拟。

(2)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陪伴。是谁陪伴你左右?是什么陪伴你至今……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达真实情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