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列字加上部首,再组词 

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

 

 

2、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

(1)在家千日好,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外行看热闹。

(3)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4)冬天麦盖三层被,______________

(5)三百六十行,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并使前后连贯。

_______________西北风   傲然挺立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______

(2)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______

(3)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______

(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_______

5、带着问题来读书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_______文章紧扣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__________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开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⑥玉壶:比喻明月。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_______

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 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忆江南》是一首(   )。

A.   B.   C.

2江南好中的字,包含着诗人深情的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_、________的景色之美。“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_____”一句相呼应。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一篇小短文,回答问题。

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

【1】作者在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时,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多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点的近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

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铅笔的发明

①铅笔,顾名思义应当是铅做成的笔。很早以前,人们的确是用铅写字、记账。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铅笔笔芯的主要原料却是石墨而不是铅。

②1564年,一场猛烈的飓风袭击了英国坎伯雷平原。风暴停息后,一位牧羊人在被拔出的大树的树坑里发现了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他跳到坑里,用手去摸“黑石”,手马上被沾黑了;用指甲一划,“黑石”上便出现了一道痕迹。看着自己的一双黑手,聪明的牧羊人忽然想到:用它在绵羊身上画记号,自家的羊群就不会被认错了。他连忙采了不少“黑石”带走。由于这种“黑石”像铅一样,会使接触到它的东西变黑,因此牧羊人称它为“黑铅”。

③后来,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黑铅”,认定这里面有钱赚。当时英国的贸易发达,商人们做买卖时需在货物包装袋上标号码、写字,可大家一直苦于没有理想的书写工具。那位商人__________。其实,这种“黑铅”就是石墨。与真正的铅笔相比,它画出的笔迹粗黑醒目,效果好得多。因此,这桩“打印石”买卖生意兴隆,整船整船的“打印石”渡过英吉利海峡,被运至欧洲大陆,几乎成为各国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商品。

④如何克服“打印石”颜色太深,容易弄脏手、容易折断的缺陷呢?18世纪,德国化学家法贝尔尝试将石墨研成粉末,掺进一定量的硫黄锑和松香,再加热凝固,这样得到的石墨硬度合适,书写流畅,字迹清晰,也不容易弄脏手。法贝尔还用纸条裹绕铅芯防止折断。于是,一种新式的铅笔诞生了。

⑤1789年,有一位名叫康蒂的法国画家在石墨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黏土,或在烧制时采用不同的温度,制造出了不同性能的铅笔芯。于是,铅笔有了各种不同的用途。

⑥不过,不管是谁发明的铅笔,书写时稍不注意还是比较容易折断。1812年,美国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威廉·门罗给铅笔“穿上”了木头外衣。门罗别出心裁地造出了有保护物的铅笔,即在两条小木条上分别开一个凹槽,然后在一个凹槽上放上铅笔芯,抹上胶水,再将另一木条的凹槽对准铅笔芯扣起来就形成了现代的铅笔。为此,门罗还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给铅笔芯“穿外衣”的机器。

⑦此后,人们根据各种需要,研制出了更实用的不同的铅笔。

【1】文中“黑石”“黑铅”“打印石”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处破折号,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名思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错乱的句子均应放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其中顺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将它切成条形状 ②贴上商标 ③用布包起来 ④挖掘出“黑铅”

⑤卖给做生意的人 ⑥命名为“打印石”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③⑥②⑤

C.④①②③⑥⑤

【4】阅读短文,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铅笔是因现代铅笔的笔芯原料是铅而得名的

B.铅笔是一个牧羊人偶然发明的

C.铅笔的发明和改良是无数人不断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5】铅笔的发明使我们对科学发现和发明有了新的思考,请你根据提示写出感悟。

(1)牧羊人在树坑里发现了石墨并用于给自己的羊做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铅笔发明与改良的人有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铅笔发明和改造的有商人、化学家、画家、木匠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可以用在文末揭示道理的句子是( )

A.科学必须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儿浮夸和马虎。

B.发明创造总是在不断克服缺陷中进行,并且是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

C.科学需要团队合作,集合众人智慧就能解决科学难题。

D.科学不是刻意地寻求,而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的。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的领土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南国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我们的祖国多大啊!

  我国的物产丰富。粮食、棉花、大豆、花生、油菜子、蚕丝、茶叶等的年产量,以及牲畜的总头数,在世界都居于前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有蕴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勘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西南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shuǐ píng rú jìng(   )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点缀得gé wài(   )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我们在祖国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我们为有这样可爱的祖国而自豪。

(1)把文中用拼音表示的词语写出来。

(2)从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祖国可爱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4)用“    ”画出文章第5小节中的一个比喻句。

(5)“地大物博”的“博”查字典应查______部,在这个词中,应解释为______。

  ①多、广;  ②知道得多;  ③用自己的行动换得。

(6)缩句。

  ①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

_____罗庚    _____而不舍

见微知_____   阿_____林斯基

2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要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里的“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

A.看见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B.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C.从细小的事情中不断探索,得到最后的真理。

4为什么文中的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真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其他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情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养生

[宋] 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zhuàn)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chú)豢(huàn):泛指家畜,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分养福 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伤仲永》)

C.夫已饥而 虽有嘉肴,弗(《虽有嘉肴》)

D.晚食为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zàn  zhàn)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guàn  guān)。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zàn  zhàn     ________guàn  guān     ________sāo  shāo

2“____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20、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有很多,如抗疫期间,默默付出,奔赴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又如,遇到困难时,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的亲朋好友……你身边有哪些令你感动的人和事呢?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下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