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1.普利策奖是______________方面的大奖。 

2.成语“不入虎穴”,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_

4.《悲惨世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5.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______________

2、词语填空。

争(   )夺(   )   ( )(   )美景

)得其(   )   力( )能(

3、在下列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__今天是元宵节,__________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___________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___________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北京__________是城市,_________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____________过得分外热闹。

4、看拼音写词语。

gé mìng          jiě fàng            chè dǐ               lì yì                  yì yì

( )     ( )     ( )   ( )   ( )

pì jìng             mó guǐ             kǔ xíng            lěng xiào          zhí xíng

( )     ( )     ( )   ( )   ( )

5、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事   不可______)(______

心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同   ______)(______不动

他站在那里________,因为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收藏的手镯被偷走的事实,他觉得这是______的事情。不一会儿,他难以再_______地想这件事,开始________地寻找手镯,但这已经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1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高贵的头”指的是__________。“魔鬼的宫殿”指的是____________

2从“放声大笑”中体会到陈然____________的英雄气魄。

3标题中“自白书”上的引号表示________,“自白书”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是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两句表达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诗。(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满架秋风扁豆花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走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个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本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第七自然段“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中“那个姿势”指的是( )

A.与时光握手言欢

B.采摘扁豆

C.认真地在读一本书

D.坐在门外的扁豆花旁

【2】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 )

A.赞美扁豆花很漂亮

B.赞美老妇人爱读书

C.夸赞扁豆好吃

D.歌颂生命不息

【3】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照应开头

B.呼应前文

C.总结全文

D.点明中心

【4】“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产生一连串疑问,接着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的结论。我发现,这个事例是按照____________(填序号)的顺序写的。

①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   ③发现现象   ④进行实验

2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______(疑问  反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______”来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失落的山村

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

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

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 稳重 稳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

老爷爷已经记不清你的名字了。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

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亲自 独自 悄悄)去找你。他说:“看我是否忘记过去……”

前边,山麓的坝子里是新村,那里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塘中建有彩色凉亭,上面写的“农民公园”四字,跃入了老爷爷的眼帘。

怎不见五十年前的景象?小山村,你真的失落了吗?老爷爷不相信,他一定要找到你!

他终于发现石壁上的标语,刚用漆描过,显得那么鲜艳夺目。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

不,老爷爷说,你还是失落了。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已无影无踪。今天你展现的新貌,正是老爷爷多年来一直盼望要见到的呀!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画“____”。

2仔细读文,第5自然段中的“他”“你”“我”分别指谁?

“他”、“你”、“我”指(  )。

A. 作者 B. 读者 C. 老爷爷 D. 小山村,老爷爷

3根据原文推想:老爷爷第一次到小山村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是干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和文中都说小山村“失落”了,它失落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想想,第八自然段中的“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选出正确答案。(  )

A. 老爷爷找到了小山村,很高兴。

B. 老爷爷看到石壁上的标语还在,很高兴。

C. 小山村的人没有忘掉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D. 老爷爷看到小山村跟过去一样,心里很激动。

12、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划“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______ 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自然段中划“_____”的句子。句子中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以上只有720立方米只有,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完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想对保护水资源提出怎样的建议?(至少两条,且有针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的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五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于是母亲毫不犹豫地为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1)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

(2) 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

【2】文章记叙了母亲的两件事,一件让“我”觉得难以置信,另一件更让“我”觉得是个奇迹。这两件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处应补充什么内容?(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C.不要等到老了再学习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从全文看,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A.敬佩、感激

B.同情、怜惜

C.不屑、无奈

D.怀念、痛悔

【5】文中母亲学习泰文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发?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旅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呀!”萨沙大声呼救。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的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摘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船长看见岛上有火光,就派几名水兵乘小船来岛上察看。于是,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考查语文要素]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格。

流落荒岛的原因

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办法

结果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2】选文中的萨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选文主要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A.时间

B.事情发展

C.逻辑

【4】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5】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在我们的生活中,经过我们的努力,会取得许多的成功。这些成功,树立了我们的自信,会使我们难以忘怀。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