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情景补充名言或诗句。
(1)想要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功夫,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读书须用意, ____。”
(2)俗话说得好:“_______,日久见人心。”与他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真正为人。
(3)我们年轻时要珍惜时间,不要到年老了再后悔,正如《长歌行》中所说:“______,_____!”
2、补充歇后语。
骑驴看唱本——______________
肉包子打狗——______________
山中无老虎——______________
司马昭之心——______________
王八吃秤砣——______________
3、猜成语
危楼高百尺______欲穷千里______
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3)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
(4)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
5、组词。
挪( ) 雅( ) 熬( ) 残( ) 乖( )
峻( ) 搓( ) 顽( ) 逆( ) 域( )
6、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课外类文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
[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②苍龙:国民党反动派。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词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的革命豪情,流露出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后来,人们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示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词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都写到了山,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根据诗意,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有的人______活着,______他已经死了;有的人______死了,_______他还活着。
【2】本小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全然不同,请将正确的理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作者的鄙视和轻蔑 B.作者的肯定和赞美 C.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D.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 第二个“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师的学生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他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以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指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他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对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觉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导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止境、难度渐升的工作压力,不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有了这层体悟和认知,会让我们更欣然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
【1】从表达方式看,结尾三个自然段属于________,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当教授把最早练过的琴谱交给学生时,是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的,这目光中包含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文中的大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大师、学生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可以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过此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可从不同角度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理解。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3】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白色”的是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
(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和______,说明它的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之情。
11、课内拓展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不少敌人坠________落山涧________,粉身碎骨。
他刚要拧________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________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
【3】画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的精神。
【5】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
【6】从“纵身跳下深谷”和________我们看到了五壮士________光辉形象。
12、阅读。
童年(节选)
有好几次,我在围墙上面的树上坐着,等待他们叫我和他们一起玩,可是他们没有叫我。我的心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是那样入神,甚至大叫大笑起来。于是,他们三个一齐看我,悄悄儿谈论着什么,我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就从树上爬下去了。①有一次,他们玩捉迷藏,轮到老二找。他站在仓库拐角地方,诚实地用手蒙着眼,不偷看,他的两个兄弟跑去躲藏。哥哥敏捷地爬进仓库廊檐下面一套宽大的雪橇里面,弟弟手忙脚乱地、可笑地绕着井乱跑,不知道藏到哪儿好。
“一,”哥哥喊道,“二……”
那个小弟弟跳到井栏上,抓住绳子,把脚放进空桶里,那个水桶砰砰地碰着井栏的墙壁,掉下去不见了。
我看见那缠得整整齐齐的井辘轱飞快无声地旋转,惊呆了,但马上就明白了会发生什么事,一个纵身就跳到他们院子里,喊道:
“掉到井里去了!……”
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旁边,他抓住了井绳,拼命想往上拉,他的手磨擦得像火烧的一般,但我已经截住了井绳。在这当儿,大哥哥也跑来了,帮助我拉水桶,他说:“请您轻轻地拉!……”
我们很快地把小弟弟拉上来,他也吓坏了。鲜血从他右手指往下滴,腮帮也弄得乌黑,直到腰部都是湿淋淋的,脸白得发青,②但是他微笑着,打着寒噗(jìn),睁圆了眼,一面微笑一面拉着腔说:“我怎——么——掉下——去了……”
“你发红(疯)了,你知道吗,”二哥哥说,他抱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大哥哥皱着眉说:
“咱们回去吧,反正瞒也瞒不住……”
“你们会挨打吗?”我问。他点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来说:“你跑得真快!”我听他夸奖觉得很高兴,我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又对二弟说:
“咱们走吧,他会着凉的!咱们就说他摔倒了,可别提掉井的事!”
“对,别提,”小弟弟打着哆嗦表示同意说,“我摔到水洼里去了,是吧?”他们走了。
这一切做得这样快,我看了看那个我蹬着跳到院子的树枝,它还在摇晃着呢,一片黄叶从那上面落下来。
【1】请从“我”的角度梳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 | 情节 | 心情 |
围墙上面的树上 | 被兄弟三人议论 | ______ |
院子里 | ______ | 惊呆了 |
______ | 大哥哥夸奖我 | ______ |
【2】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请在正确的选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从句①可以看出老二______。(A.诚实守信 B.心地善良)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句②可以看出老三______。(A.聪明伶俐 B.滑稽可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结尾处写道:“这一切做得这样快,我看了看那个我蹬着跳到院子的树枝,它还在摇晃着呢,一片黄叶从那上面落下来。
这一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救小弟弟时______;“井辘轳飞快无声地旋转”,从对井辘轳的描写中体会到:______。
13、阅读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1】刘备请诸葛亮做军师一共请了几次( )
A.一次
B.三次
C.四次
【2】如鱼得水中的“水”在文中指( )
A.刘备
B.诸葛亮
C.关羽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是( )
A.拟人
B.比喻
C.借代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长城
远看长城,(象 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 艰)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zhong chong)机,就靠着无数(shu shu )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 我能仿照例子,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
例:陡峭的山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照样子,仿写句子。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像 。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很自然地想
起 。
15、 根据要求改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4)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5)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改为被动句)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浪花高。
②风吹倒了小屋。
17、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21、作文苑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生活中充满关爱的事情随处可见:亲人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伙伴间的友爱…… 细心的你一定感受到了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件有爱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要求:①请选择合适内容写出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