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2、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填空。

(1)《竹节人》一文中写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_______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_________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3)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___;“孔”指_______

(4)《回乡偶书》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这是一首诗人久客异乡、返回故里时作的感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的感慨。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尤其是一个“______”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层意思。

3、根据本学期所学的名言警句填空。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中,将教给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跟老师交谈过后,我深受启发,这是我读的书中没有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我要多和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交流。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要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中华诗词博大精深,在诗词的海洋中,“咏物诗”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于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志向。我也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表达我的志向。

4、大风起兮______,威加海内兮______,安得猛士兮______!”这篇《______》是刘邦所作。诗歌中的海内指的是__________

5、读拼音写汉字

满分5 manfen5.com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的景象,也写了诗人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原望。

B.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巧妙。

C.“寻芳”的意思是寻找芳香的花草。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材料一】

滇藏铁路丽香段连通云南省丽江市与迪庆藏族自治州,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39公里。铁路2014年开工建设,在2万余名建设者历时9年的不懈努力下,于今年11月26日开通运营。滇藏铁路丽香段开通后,从昆明到香格里拉有望实现4小时30分钟到达,其中丽香段最快1小时18分可达。滇藏铁路丽香段全线共设有丽江、拉市海、达落、新尚、虎跳峡、螺丝湾、花椒坡、万拉木、塘布、小中甸、鲁吉、居都谷和香格里拉共13个车站,其中除丽江站外,其它12个车站均为新建站。

【材料二】

【材料三】

滇藏铁路丽香段建设难度高,其中金沙江特大桥是国内建成的世界首座大跨度铁路专用悬索桥,共架设34座桥梁,建成20座隧道,桥隧比达73.4%。先后攻克了金沙江两岸的玉龙雪山隧道、哈巴雪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质难关及高海拔长大隧道、大坡道长轨运输和推送等技术难关,形成一套世界领先的大变形控制技术措施,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为我国高原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阅读【材料一】我知道滇藏铁路丽香段全长139公里,共设有13个车站。( )

(2)【材料一】中加点字“有望”可以删去,不会影响句子意思。( )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知道滇藏铁路“丽香段”指的是从“丽江”到“香格里拉”。( )

(4)【材料三】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准确、具体地写出丽香段建设难度高,桥梁、隧道多的特点。( )

【2】寒假将至,红领巾宣讲团计划到香格里拉宣讲,从【材料二】的图中我知道1月15日至少有_____趟列车到香格里拉,我计划乘坐_______车次,用时_______,票价是_____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二维码

【材料一】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高科技技术。它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看上去像一个双色方形迷宫。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材料二】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三】

使用一维码时,如果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当二维码损坏面积达50%时仍可恢复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1】阅读材料一,下列关于二维码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维码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

B.二维码和一维码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C.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D.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二维码与一维码相比,不具有(       )的优势。

A.抗磨损强

B.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C.容错能力强

D.可靠性高

【3】阅读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一维码是长条形的,条纹下有阿拉伯数字,二维码是方形的。( )

(2)一维码是由纵向黑条和白条组成,二维码码区内会有多边形图案。( )

(3)二维码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表示信息,一维码只在垂直方向表示信息。( )

11、   《会飞的孩子》(选段)

①怒江,果然名副其实,只见那江水像是受不了两岸危崖的夹击,怒气冲冲从上游奔涌而来,在狭窄险峻的河道里横冲直撞,激起的狂涛如风吼雷鸣,震得山谷轰轰作响。

②我下了车,顺着崎岖的山路慢慢走,江对岸有个孩子,一直向我招手,我听不清他在喊什么。“嗵”的一声,一枝竹箭飞来,就钉在我跟前一棵小树干上.那孩子拼命摇晃着手中的弩弓,示意我停下,我刚站住脚,就听一阵稀里哗啦的滚动声,无数石块从天而降,几乎贴着我的鼻尖飞落大江,溅起大片大片的浪花。

③好险!我感激地望着对岸的孩子,却惊讶地发现他竞双脚离地,高悬在空中。他在飞?千真万确,他是在飞!只见他张开着双臂,像鸟儿扑扇翅膀一样向我飞来。眨眼工夫,他就飞过了惊涛滚滚的江面,飘然落地,站在我面前。

④他的飞翔原来很简单。那宽阔粗犷的江面上,悬着一座“桥”,那是一根钢丝溜索,纤细得很容易被忽略,他在腰间系了一道绳搭在溜索上,整个人悬空,难怪我感觉他是“飞”过来的,这是个怒族的孩子,叫阿江,刚满十二岁,他的学校就在河对岸的石崖上.阿江要我过去看看他们的学校,看着那晃荡的溜索,我心里发怵(chù),实在没胆量将自己拴挂到那根孤悬颤抖的细索上去,阿江说:“不怕,这钢丝索很牢,不会掉下去的!”

⑤阿江用结实的绳子将我同他捆在一起,要带着我一起过溜,他试了试绳子,双脚用カ一点,笑嘻(xī)嘻地叫了一声:“飞喽——”身子倏(shū)地悬空,耳畔风声飕,哇,真的飞起来啦!汹涌的江水在脚下奔腾,高旷的蓝天在头上旋转,吊在半空中的感觉一点也不可怕,我学着阿江,大胆地张开了双臂,一刹那变成了飞越怒江的大鸟。飘飘悠悠就落了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竟是从那根细细的溜索上“飞”过来的。

⑥学校背靠险峰,临江而筑,两幢小木屋悬乎乎耸立在一座山崖上。站在学校就能看到江对岸山坡上的怒族村子,零零星星散落在山坡上的木板房或竹篾笆房。阿江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一早就要飞过江来,上课,做作业,自己做饭吃。傍晚再飞回去,伴着火塘,枕着江涛入梦。

⑦我想,会的孩子,做的一定都是飞翔的梦,在梦中,他们一定都得更高更高,更远更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怵: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是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本文围绕“我”和阿江主要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1)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阿江是个_______的孩子。

【5】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飞”,第一个表示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A.飞翔    B.借溜索悬空渡江    C.理想的腾飞    D.形容极快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蜡烛

几年以前,在西雅图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九名残疾人选手,(聚集  聚合)100米赛跑的起跑线。

随着一声信号枪响,他们全部开始起跑———不能算是投入真正的冲刺式赛跑———而是看谁能最先跑完全程并赢得胜利。然而,在这轮赛跑的选手中,却有一个小男孩,不幸摔倒在沥青路面上。他爬起来坚持再跑,却又再次跌倒……再起来,又跌倒……小男孩开始忍不住哭泣起来。

其他八名选手听到了小男孩的哭声,不由放慢了奔跑的速度,并且开始频频(pín bīn)回头。然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他们所有人转身跑回到小男孩的身边……

一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孩弯下身子,轻轻地说道:“我们在一起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说完,九个人手挽着手,一起重新出发,共同到达了赛跑的终点。体育场里的每一个人,都动情地为这些特殊的(竞  )赛者们站立了起来,掌声雷动,足足持续了好几分钟。

凡是目睹这一场面的人们,至今仍然津津乐(lè  yuè)道地向别人讲述这一故事。

如果要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人类的心灵深处,其实我们都懂得:在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某些比个人赢取胜利更为重要的东西———在生命的旅途中帮助其他人获胜,即使这样做意味着会降低自己前进的速度,并且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路程,却更能显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把这个故事传给周围的人,我们也许不仅能够改变自己,而且能够改变其他人的心灵。 

一支照亮别人的蜡烛,其实并没有失去自己。

1“√”标出短文中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____________

(2)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____________

(3)指很有兴趣地去谈论。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在生命的旅途中帮助其他人获胜,更能显出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实在的事物,用虚线画出选文中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吞咽阳光的苏东坡

因为朝廷内部党派相争,苏东坡深受其害,数次被贬,从定州被贬到英州,从英州被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被贬到儋州……简直成了政敌手中的一个玩具,被随便摆弄。

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为苏东坡鸣不平:他并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写写犀利的文章,说几句(傲气  傲慢)的话而已,至于这么变着法地整人家吗?

苏东坡倒是很(洒脱  超脱),一路上(愁眉苦脸  谈笑风生),看到好山就登一登,看到好水就蹚一蹚,还不时地吟吟诗作作对。

美景一个人欣赏,苏东坡觉得不过瘾,又铺开纸给朋友写信,讲述自己一路的见闻,每封信的开头,总要很轻松地笑道:呵呵,尽力传达着自己的豁达与欢愉。

他也没觉得被贬有多么丢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热情欢迎别人来探望,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诗词歌赋。如果没人主动上门,他就跑到别人家去,一来二去,就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一路被贬到儋(dān)州,这已经是历代官员被贬的极限了,苏东坡拿出全部积蓄,准备盖座房子,在此好好定居,没想到,房子刚盖好,一个命令下来,他又被贬到了昌化。

那是祖国的天涯海角啊,地处偏僻,荒蛮之地,连米面都要从海上运,一旦海上起风下雨,就只有挨饿的份儿。艰难的生活,让苏东坡形销影瘦,但他从不(愁眉苦脸  默默无语)。饥饿难忍时,就给儿子讲故事,并把头伸到阳光下,幽默地说:我们吃点阳光吧。

一路走来,苏东坡留下了无数的传奇。人们被他的精神深深折服,很多人步行千里来看望他,更有人一路追随,仆人一样照顾苏家老小,还有不少学子慕名前来请教。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短文第二、三自然段之间有何关系?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感受到了苏东坡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17、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进行扩句。

1他托父亲给我鸟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扫出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回想自己成长道路上,因为有了他人(父母、老师、朋友等)的爱,我重拾信心不畏困难,走向成功的一件事。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结合具体事例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