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查字典比赛,看谁最快。(4)

生字

音序

部首

再查几画

组词

 

 

 

 

 

 

 

 

 

 

 

 

 

 

 

 

 

2、照样子,写字组词。

出 暴   且 逢   巨

笨(拙) ______晒   出______   ______隙   ______

(屈)服 ____________丧   斗______   衣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gē da     dǐ yù     líng lì     kāng kǎi

( )       ( )       ( )       ( )       ( )

4、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______

(2)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候,来到大自然,______蓝天白云,俯瞰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3)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______

(4)______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5、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诗中有景:辛弃疾的“______,听取蛙声一片”写出了稻花飘香的丰收年景;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写出了黄河奔腾的汹涌壮阔,在《江南春》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诗中有情: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______”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忧愁;《七律·长征》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

2.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日本侵略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曹植的名句“____________”的真实意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我们从小要立志做新时代的中国脊梁,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活雷锋——朱伯儒

朱伯儒伯伯高高的个子,他那双深沉的眼睛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种严厉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热情帮助别人。人民的疾苦牵动着他的心,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朱伯伯关心他人的事迹多得很。

在河南省内乡县时,他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困苦,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要她把家里的旧衣服多寄些来给群众。

在武汉空军基地上,身为民工大队长的朱伯伯,成天和民工一起艰难地施工,他流的汗从不比民工少。民工的家属到工地探亲,他总是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自己和民工挤在一起过夜。民工胡士元是个能干的好青年,可是身体弱,家庭生活又困难,他生病以后一连五年,都是朱伯伯为他出钱治病,接济他全家人的生活。

1975,在火车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突然患病急需输血。朱伯伯毫不犹豫地献了血,又改变了自己的路线,一直把这位老人送回家。||

是什么力量促使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呢?朱伯伯说:“没有人民的养育,我活不到新社会,更不能成为一名干部。我对人民有感情,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朱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            

毫不犹豫:            

2.这篇短文写了朱伯伯关心别人的哪几件事?

3.写出第二部分的段意。

4.文中哪几句话说明了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的原因?

 

10、课外阅读

麻雀自夸

①麻雀蹲在矮树上, 地对正在蓝天自云间盘旋的隼(sǔn)说:“我现在就读的鸟类运动学校是一所鸟类著名学府,它cén céng)培养出时速达 300千米的飞行冠军针尾雨燕,每小时能跑70千米的长跑guǎn guàn)军鸵鸟,还有飞越过地球两极的远飞冠军燕鸥……”

②隼叹了一口气,说:“唉,你的学习环境太好了,真令我美慕!”

③麻雀得意极了,他又 地说:“我的老师苍鹰更棒了,他是鸟类著名的短飞冠军,曾打破鸟类世界纪录,时速达600多千米。”

④ 哇 你太xìn xìng)运了 隼 地说 但不知你有何本领

⑤麻雀___________:“我……我……”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⑥突然,隼俯冲下来,双翅一shān shàn),麻雀像片树叶飘落草丛,隼用

利爪死死抓住麻雀:“小家伙,实话告诉你,学校再好,老师再棒,自身没学到真本事,又有何用?

【1】标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短文的横线上

炫耀 讥讽 喋(dié)喋不休 结结巴巴

【3】短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省略号,它们分别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把短文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写下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谈谈阅读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最后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虽然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的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穿透灵魂的微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欣赏《最后的晚餐》并阅读其相关资料,对其中某个人的神态进行描写。(不少于200字)

《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餐》的一节,在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众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们听后,顿时引起闪电般的反应,他们个个感到突兀,有的转身。有的站起,向主发问:“主,是我么?”耶稣回答:“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出卖我。”犹大就问他:“拉比,是我么?”耶稣回答:“你说的是。”

达•芬奇于1495-1497年费时三年为一所修道院的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画家把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划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基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基督身上。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和耶稣分开,初看耶稣似乎很孤立,实际上内在情绪和感情以及整个事件都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平均分配在两边,以其各自的动作和表情与基督发生联系和呼应,整个环境和道具的处理比较简单,为的是更加突出激动的人物,再通过这些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将整个画面的中心引向基督。

满分5 manfen5.com

 

 

13、阅读短文。

一幅名画的诞生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八六八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的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一八七三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这幅名画的名字是( ),作者是( )。请用“﹏﹏﹏”画出文中对这幅画的描述。

【2】“这情景给画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联系上下文说说“难以磨灭”的意思是 。这情景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这段文字是对纤夫( )和( )的描写。

【3】为什么这情景会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你体会到画家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幅名画从构思到完成,列宾一共用了__的时间,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________,歌颂了______,体现了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阅读。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ɡ zhònɡ。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赞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ɡ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ɡ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 fè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ɡ  zhònɡ   nuó  dònɡ qīnɡ  cuì qì  fē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按给出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这种修辞仿写句子)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认真改正并及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不改变句意)。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的小笔头

小学六年我们学习了很多童话,结合我们的课外读物,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童话,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