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_______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___
3.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_______
4.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______
2、古文《刘备敕刘禅遗迢》,文题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13%
(1)草原的天比 ,空气是 ,天空是 ,使我 ,表示我 。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 ,像 。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 。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
4、我会写漂亮的字
jù lí tǎn kè bào fā bā zhǎn
( ) ( ) ( ) ( )
shān ào qián fú wěi zhuāng yǐn bì
( ) ( ) ( ) ( )
5、参加特色活动赛,八仙过海展风采。
活动中,我班同学捷报频传:小宇同学在知识竞赛中摘得桂冠,小丽同学在诵读比赛中______________,小楠同学在讲故事比赛中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入与带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
6、阅读与欣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 qí) 排闼(dá 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8、阅读与理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
【2】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__。
【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①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②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③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1】本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这是他的一篇描写___________的文章,在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如诗如幻一般。
【2】请你给文中的词语“参差”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参(cān cēn)差(chā chà chāi cī)
【3】品读画“ ”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倒影”一词表现了相对_____________(静止 灵动)的景物;“荡漾“则表现了_____________ (静态 动态)之美。
【4】鲁迅的许多作品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结合下面给出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好的故事”象征意义的理解。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也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感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样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请找出短文中的过渡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羊是怎样吃草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这句话中“嫩芽”指_______,“土香草”指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言谈举止等自然 , 不拘束。_________
(2)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4】“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说明草原 ______________。
【5】“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
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教室里。
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孩子,这是农村特有的复式教学班。
这所名叫“冬茅垅”的小学是雾盖山乡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小学建在山坳顶,站在学校举目四看,尽是崇山峻岭,白云缭绕,几个小村子点缀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所最贫困的小学,教室是泥巴墙,墙上的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褶,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有的地方长出了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蘑菇……
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齐声叫:“老师好!”
老校长向孩子们环视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孩子们看到,老校长头上的白发今天分外亮。
老校长打了一个手势,九个孩子坐在板凳上挺直了腰。
老校长说:“孩子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老校长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盘山伢。”
“在这里!”一个身子最矮小,脑袋却像萝卜头的男孩站了起来。
娟子看到孩子的嘴唇上还挂着两行鼻涕呢!娟子走过去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哎!”娟子又走过去,娟子分明看到这个小男孩的衣襟居然一边长一边短---原来是扣子扣错了位。娟子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赵三妹。”
“到!”赵三妹的嗓子很脆。娟子看到这个女孩长得很水灵,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但她穿的衣服显然太宽大了,衣襟都遮住了大腿。毫无疑问,这个赵三妹穿的不是妈妈的衣服就是姐姐的衣服,衣袖上有一个铜钱大的破洞。娟子说:“三妹中午到我办公室去,我把你的衣服给补一补。”赵三妹抿着嘴唇,脸颊泛起红红的羞涩……
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眼中露出赞许的微笑。
交接完后,老校长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把办公桌上的备课本和作业本推到了娟子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这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对待他们呵!”
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老校长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老校长微微一笑:“我舍不得这里,我要留在这里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轻轻地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嗔叫了一声:“爸……”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1)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与文中画“ ”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3】短文第④段属于_______描写,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何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13、课外阅读。
一碗水
看见她是一天中午外婆在厨房做饭时,暑假回乡度假的我正在院子里闲来逗猫。
她进来了。我打量着她,一双不合脚的山地鞋上满是泥巴,袜子蜷缩着贴在细弱的脚腕上,腿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大大小小全是蚊虫叮咬的伤疤,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不合身的裤腿挽到了大腿根,腰间还别着一根黑麻绳,大概是腰带吧。再看那满头黑白相间的枯发,头发后还绾①着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发髻,发间的卡子已经生了红锈;脸则像秋刀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壑②纵横。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
她对我笑了笑,眼神里有点怯懦。人就是这种奇怪的动物,越是当别人尊重自己时,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自己整洁有型的外衣,想着自己在她面前风雅、矜持的形象,我有点儿沾沾自喜。
我对外婆说:“有人来了。”外婆探头看了一眼,笑着呜呀呜呀地指手画脚,她也呜呀呜呀地比划着。我被这阵势弄晕了头脑,不解地问:“这谁呀?”
“是个远方的亲戚,是个哑巴,这是走不动了,讨碗水喝。去,拿个碗,给她弄点水喝吧。”
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用咱们吃饭的碗?”
外婆手里的厨具叮当作响:“那有啥。”
我万分不情愿。但碍于外婆,我还是从厨房拿了个碗,走到井前准备给她提水。她伸手接过碗,呜呀呜呀和我点头哈腰。当我弯下腰把水从井里提出来时,她没有直接取水喝,而是先把碗洗了洗,然后才咕咚咕咚喝水。她竟然要洗一洗我们的碗!说起来好像夸张,但我当时真的被震住了。
我有点呆了,不知心里是何滋味。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③之心都已经麻木了;街头看见歌手卖力演唱,曾经支持鼓励的热情都已经消退了。我以为,我有质疑他人的权力;我以为,我有看不起他人的资格,可从此,我知道我错了。就像这位妇女,她也有爱干净的权利,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接收着她呜呀呜呀的道谢,看着她善意真诚的笑容,我感到心虚。
目送她蹒跚远去的背影,外婆说:“你别看她哑巴,可特别勤劳持家,是个好女人。”我仿佛被洞悉④了内心的秘密,窘迫不安。请原谅,我是那么年轻,以致轻狂。若能与你重逢,我定会双手捧碗,发自内心地道一句:“歇歇脚,进来喝碗水吧。”
【注释】①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②壑(hè):山沟或大水坑。③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1】文中“我惊愕地站在那里。”“我”惊愕什么?( )
A.她呜呀呜呀地到我家门前向外婆讨碗水喝。
B.外婆让“我”拿家里吃饭的碗盛水给她喝。
C.她先洗我家里的碗然后才咕咚咕咚地喝水。
D.她微笑地呜呀呜呀地向“我”和外婆道谢。
【2】文中的“她”做了件什么事,把“我”给震住了?( )
A.站到我跟前笑笑
B.走不动讨碗水喝
C.呜呀呜呀的道谢
D.先洗碗再盛水喝
【3】“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表现出“我”怎样的情绪?( )
A.亲切友好
B.欣赏接纳
C.厌恶排斥
D.恐惧惊慌
【4】“我”万分不情愿拿饭碗盛水给她喝水,表现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外婆待她的不理解。
B.对饭碗的珍惜与爱护。
C.对饭碗盛水的做法不满。
D.对她打心眼里就看不起。
【5】“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婆对“她”很熟悉?至少举两个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读者认为,“她”不可能做出“先洗碗后盛水喝”的举动。你同不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文中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2】研读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完成填空。
(1)“精兵简政”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2)在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通过举例,来说明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句(除“我们”两字外,不超过5个字),概括片段的3层(‖已表明)意思。
(1)我们_______________(2)我们__________(3)我们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物中,________的死重于泰山,________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A.李大钊 B.秦桧 C.岳飞 D.汪精卫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16、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跑龙套 | 唱白脸 | 花架子 | 对台戏 |
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4)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5)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7)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缩写句子)
(8)战士们击落了四架飞机和三辆坦克.(修改病句)
18、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仙境怎能离得开浩瀚的云海呢?(改为感叹句)
(2)这些松石也有挺拔之感,这些松石总显得有些朦胧。(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改病句)
(4)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0、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习作梦想谷。(请另附纸)
感动源于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动源于对真善美的爱,感动源于亲情,感动源于人之初性本善。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采集感动,一次流泪、一次脸热心跳、一次让自己顿时升华的天光云影,培养自己健康的精神,健全的人格,让它来滋养自己的感动。
自拟题目。叙写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