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用标下划线的字组成一个可以代替它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人们对______人的戏称。

2.奶奶上了年纪,眼睛已经深深地______下去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曲》是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谱写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________》,它是电影《________》的主题歌。

③《义勇军进行曲》是音乐家________谱曲,并由戏剧家________作词的。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三(   )五( )   如( )如( )  ( )(   )同 舟 

滔(   )( )      )命( )危  ( )(   )桃

( )盘( )踞   (   )( )沓 来   日 月( )(   )

 

4、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 )( )     ( )( )     ( )( )

( )( )     ( )( )   全神( )( )

(1)与画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

(2)从上面选择恰当的词语代替句子中的画线部分。   

①班主任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说:“这样绝对不行!”( )

②我军占据高处,俯视下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

③人民解放军以推开高山,翻倒大海之势渡过长江。( )

5、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归类。

惊天(   )(   )   (   )(   ) (   )(   )山摇

(   )(   )不染 (   )金不(   )   (   )(   )

无可(   )(   ) (   )(   )不舍   (   )(   )

1.描写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气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诗中“磅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诗句中加点词“腾细浪”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   的过程中,不怕 ,克服 ,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 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     ,全长 公里,是联系     的交通要道。

 

10、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1】河伯得意的原因是?( )

A.河伯比大海还广阔无垠。

B.河伯见到了大海,感觉自己见多识广。

C.小河的水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变得宽阔了。

【2】河伯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

A.因为没有小河流进黄河。

B.因为看到大海比自己宽阔。

C.因为黄河没有流进大海。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A.告诉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强大。

B.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C.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

11、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给文中“少年”画像——就这段话来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来看,课文主要写少年闰土给“我”讲述的几件事;开头却写记忆中的“闰土”,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遥望       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用“ ”画出。

【2】文中“惊天动地”是表示声音________的词语,“气壮山河”写出了五壮士的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五位壮士在跳下悬崖之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奇招击退红潮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整棵植株就能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请用横线画出描写红潮危害的语句。

2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理清晰。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 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 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 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14、课内阅读。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静_____ 难过_____

2  在文中画出与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

3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____,第二处表现了她____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4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

A. 贝多芬 B. 皮鞋匠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16、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18、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有呵护,有帮助,有鼓励,还有放手……请以“有一种爱叫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围绕中心意思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