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jí qìng wū jǐ qì fēn liú lí
( ) ( ) ( ) ( )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1.今年的丁香花开得 yōu yǎ(____)而茂盛,kāng kǎi(____)地撒播着它的甜香。
2.姑娘仿佛看到了 xiōng yǒng péng pài(_____)的大海。
3.shāo wēi(____)动一下,那猹便 líng lì(_____)地从你胯下逃跑了。
3、根据下面描述的意境,写出合适的答案。
(1)历史上有许多爱国志士,如为蜀国“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抗击金兵“________,___________”而壮烈牺牲的岳飞……
(2)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我来到泗水之滨,看到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不禁吟诵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4、根据提示,填写诗句或格言。
1.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昂首挺胸,舍身跳下悬崖,气壮山河,正如曹植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雨来势汹汹,宋代的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代朱熹在《春日》中描写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朝诗人辛弃疾夏夜漫步在稻田边上,听到蛙声阵阵,写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朝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遥望天边树木,凝视江边明月,不禁吟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著名的咏________诗。
【3】用江船的明来反衬________云层的________。
【4】诗人用“潜”字描写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3】湖阴先生家附近的环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 )牵牛星,( )河汉女。
(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一水间,( )不得语。
【1】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入诗句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盈盈 B.迢迢 C.脉脉
D.札札 E.纤纤 F.皎皎
【2】按要求写诗句。
(1)这首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中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刻画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首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备受折磨,很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 新鲜),天空是那么(明亮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感叹 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美丽)的小诗。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描写了草原的 、 、 、 等景物,表现了草原 的特点.
10、片断阅读。
爸爸的计划(节选)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比如他的家务计划规定,每天早晚开关气窗,他就照章办事,哪怕外面打雷下雨,雨水打湿了床,打湿了写字台上他正在拟订的计划,他也是先关气窗后关门窗;又如计划中规定各人用各人的牙膏,他偶尔用了妈妈的牙膏,第二天他就挤出同样一截,还给妈妈。
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小事例,一是_________的事,二是________的事,来表现“爸爸”执行计划的“______”。
【2】小作者的“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简要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第二段的问句是______(设问 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总结全文 引出下文)。
11、阅读理解。
菊有黄花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⑪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1】整体感知全文,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菊东篱下”是晋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的诗句,后面一句诗句是“_____”。
【3】下面的句子写的生动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1)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对世界,有初相见的懵懂和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文章最后“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这一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实训
童年往事
童年就像那海滩上一块块贝壳,也像天鹅身上那一根根洁白的羽毛,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就是红樱桃和辣椒的事。
记得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走过了一家水果店,那儿的水果应有尽有:紫盈盈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红得可爱的樱桃。我看得垂涎欲滴,这时,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买了一些。回到家,妈妈把樱桃洗了洗,只见它“晶莹透亮”。别说吃了,我看了都喜爱,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往嘴里送,一股甜汁一直甜到了我的心坎里。“真好吃!”我说。没多长时间,就把樱桃全吃了。
事隔不久,奶奶从花鸟市场买来了供人观赏的红辣椒,它就像是节日里高挂着的“红灯笼”在绿叶的衬托下,漂亮极了!我想:辣椒怎么这么红,一定也像樱桃那样可口、好吃。趁奶奶不注意,我摘了一个,学着妈妈样子洗了洗就往嘴里送,我刚咬到辣椒籽、辣椒汁。顿时,我被辣哭了。“芸芸,你怎么了?”奶奶问。但我却辣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时奶奶又唠叨起来:“你怎么什么东西都吃,还把辣椒当樱桃吃了”,我当时只顾呲牙咧嘴,真是有苦难言啊!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下班回来,听到奶奶说起这件事,都不禁捧腹大笑……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________)处比喻,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_____________)。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四字成语,认真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记叙的童年的一件往事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4】本文的叙述顺序(____________)
(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5】结合上下文,补充出结尾省略的内容。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下班回来,听到奶奶说起这件事,都不禁捧腹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往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②“哦?什么时候?”
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⑥“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⑦“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此时此刻,桑娜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嗯,是个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段话通过一个“___”字,充分体现了渔夫一家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
【4】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思考 B.解释、安慰 C.认同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这里“嗯”的意思是(_____)
(2)“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里“嗯”的意思是(_____)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里“哦”的意思是(_____)
【5】从第④段对渔夫的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中,可以看出渔夫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14、非文本性阅读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材料一】百家争鸣
近年来,阅读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新闻等成为时尚。人们习惯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工具上进行阅读。像这样的通过网络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什么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权威调查
2010年、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
2010年 | 4.25本 | 0.73本 | 32.8% |
2018年 | 4.67本 | 3.32本 | 76.2% |
备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指的是: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进行阅读的人占总阅读人数的比率。(摘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材料三】相关报道
“不在书店”位于厦门最出名的公园——中山公园西门附近。“不在书店”2011年开业,曾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书店”。老板麦子曾说:“独立书店,选书也要有独立精神,你在这里找不到畅销的成功学书籍。”近日,书店老板在微信留下消息:“不在书店,将于2019年1月1日永久关停。”据了解,书店关停,或与亏损有关。浪漫和文艺背后,是数年间日益上涨的租金和其他各种杂费。(节选自《海峡导报》)
【材料四】补充事例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书籍。
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摘自《现代金报》)
【1】材料一中的“碎片化阅读”指的是( )
A.阅读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新闻等。
B.用手机阅读所有文字。
C.通过网络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
D.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来进行阅读。
【2】关于“碎片化阅读”的“忧愁”,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带来了海量的信息。
B.碎片化阅读知识来源有随意性。
C.碎片化阅读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
D.碎片化阅读不利于构筑精神家园。
【3】关于材料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的人均纸质书阅读量,相比2010年的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没有上升。
B.2010年—2018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从0.73本提升到了3.32本。
C.人们越来越喜欢阅读纸质图书,大多数人不喜欢阅读电子书。
D.用网络、手机等方式来阅读的人,从2010年到2018年越来越少了。
【4】阅读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
B.日本、韩国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平等竞争。
C.西方不少城市有文化基金为一些书店提供资助。
D.以色列几乎每座图书馆都设置了儿童读书区。
【5】选文选了来自互联网、报纸的有关阅读的相关信息、调查结果、相关报道与真实事例,这样的四种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有什么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你想向全校同学介绍哪一本书籍呢?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要求说清楚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1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选”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18、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扩句:我怀念母亲。
(2)缩句:他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人民大会堂。
(3)修改病句: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
(4)改成反问句:一个人不能没有信用。
21、习作。
成长的滋味多种多样,你一定深有体会。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写你的故事,题目自拟。要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中心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高兴 忧伤 痛苦 幸福 激动 期盼 焦急 烦恼